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不同施基肥措施下閩楠造林成效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園林學時間:瀏覽:

  摘要:閩楠為喜肥樹種,為提升閩楠造林成效,采用不同施基肥措施進行閩楠造林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施基肥措施下,閩楠平均地徑、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平均樹高、平均成活率不存在顯著差異。肥種的選擇要比施肥量的多寡更能影響閩楠地徑、苗高、冠幅的生長,也影響著閩楠的造林成活率。施用丹王復合肥和科沃特有機肥均可有效促進閩楠地徑、苗高、冠幅的生長,但施用鄂中復合肥的效果卻不大明顯。閩楠地徑生長與樹高生長、成活率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06、-0.43,與當年抽高、冠幅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12、0.28,但相關關系均不顯著。樹高與當年抽高具極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74。肥種選擇不當、施肥過量和不足都難以提高閩楠造林成效,適量施肥(復合肥肥量應控制在150g/株,有機肥肥量應控制在1.0-1.5kg/株)才能有效提高閩楠造林成效。其中每株施加科沃特有機肥1.5kg作基肥造林成效最好,在此處理下,采用1年生閩楠造林1a后,平均地徑、樹高、當年抽高、冠幅、成活率分別為5.56mm、62.46cm、26.70cm、32.97cm、98.33%。

  關鍵詞:閩楠; 基肥; 生長指標; 造林成效

  閩楠(Phoebe bournei) 為福建省特色珍貴鄉土樹種,同時也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因其木材剖面有金色絲線紋理而被譽為金絲楠,自古以來一直為宮廷御用珍材[1-4]。閩楠木材質地溫潤、紋理美觀且具有沁人的幽香,在高檔家具及工藝品等方面用途廣泛。因木材經濟價值大,導致其野生資源幾近砍伐殆盡 [4]。因此,營建閩楠人工林以解決閩楠資源短缺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5]。然而,盡管閩楠木料價格較高,但閩楠人工造林仍然發展不快,主要原因就是閩楠為喜肥樹種,苛求立地。有研究表明,施肥可以顯著改善土壤肥力,在造林過程中施基肥能有效促進樹苗地徑與樹高的生長[6-7]。科學施用基肥不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還有利于造林樹種的生長發育,濫施、偏施和不正確施肥則會影響土壤質量,破環土壤養分平衡[8-10]。為此,采用不同施基肥處理進行閩楠造林試驗,調查肥種、施肥量對閩楠造林成活率及苗期生長指標的影響,進而總結出可以提高閩楠造林成效的施肥方法,為指導閩楠合理施用基肥提供科學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沙縣官莊國有林場,位于26°31'2"N, 117°43'55"E、海拔268~312 m。土壤類型為紅壤,土層深厚,土壤較為肥沃[11]。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試驗地所在區域年平均氣溫為17.6℃左右,年平均有效積溫5168.2℃,年平均降水量1675 mm,非常適合閩楠種植。

  1.2 試驗方法

  2017年初春,設3個肥種(處理)和1個對照(不施肥),每種肥料設置4種施肥量(水平)。采用苗高30~45cm、地徑0.35~0.5cm的1年生4.5cm×10cm輕基質營養袋苗,以2 m×2m的栽植密度按表1進行閩楠基肥試驗設置。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6次重復,每個重復(區組)13個處理小區(G1-4、F1-4、Y1-4、Ck),各小區在林地實施中隨機排列,每小區安排3列(山坡的上下位列),每列5株,各小區之間設置標識牌。

  1.3 數據處理

  2017年12月底對閩楠的地徑、樹高、當年抽高、冠幅以及成活情況進行調查和記錄,并采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整理,采用DPS7.05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多性狀綜合評價法對造林成效進行評價[12]。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肥措施下閩楠生長及成活指標的方差分析

  通過設計試驗,以不施放基肥(CK)作為對照組,比較分析施用不同肥量的丹王復合肥(G)、鄂中復合肥(F)、科沃特有機復合肥(Y)后閩楠1年生苗造林1a后的生長、成活差異。由表2可知,不同施基肥措施下,采用1年生閩楠造林1a后,同一基肥措施下的閩楠在平均地徑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基肥措施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則存在極顯著差異,同一基肥處理內的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卻差異不顯著。不同基肥措施下閩楠1a生苗的平均樹高不存在顯著差異,成活率差異也不顯著。

  2.2 不同基肥措施對閩楠生長指標及成活率的影響

  12個施肥處理與以不施肥處理(CK)下閩楠生長指標及成活率情況如表3所示,根據表3可以分析出,當所施基肥的品種相同而施肥量不同時,施用丹王復合肥的4個處理組,平均地徑和平均樹高均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先增長后減小,G3中閩楠的平均地徑和平均樹高分別為5.52mm和63.25cm,表現優于其它3個處理組;平均當年抽高和平均冠幅最大的則為G2,該組的閩楠平均當年抽高為27.33cm,平均冠幅為29.45cm。平均成活率方面則是G1為最高,達97.78%。與對照組相比, G2在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等生長指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但平均成活率小于對照組。G4在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當年抽高方面均優于對照組,但平均冠幅、平均成活率小于對照組。施用鄂中復合肥的4個處理組中,各處理組閩楠的生長與施肥量的關系表現為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其中F2的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當年抽高和平均冠幅均高于其他3個處理組,且其平均成活率達到了96.67%,只較F1的平均成活率低了0.55個百分點。F3處理組的平均地徑為5.26mm,較對照組略微低了0.03mm,且F1的平均當年抽高低于20cm。F1、F2、F3與對照組的平均地徑盡管有差異,但未達到顯著水平,只有F4的平均地徑顯著高于對照組,達到了5.86mm,F4的平均樹高為59.71cm,較對照組要高,但低于F2處理組,F1、F2、F3、F4在平均樹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成活率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施用有機肥的4個處理組的平均地徑生長均超過了對照組,其中Y1平均地徑顯著高于Y2和Y3,極顯著高于Y4。除Y3外,其余3個處理組的平均樹高均超過了60cm、平均抽高均超過26cm、平均冠幅均超過30cm。

  2.3 不同基肥措施下閩楠造林成效綜合評價

  為進一步探尋造林初期閩楠各生長指標、成活率彼此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以便對造林成效進行評價,對不同基肥措施下各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不同施基肥處理下,1年生閩楠地徑生長與樹高生長、成活率呈負相關關系;與當年抽高、冠幅呈正相關關系,但相關關系均不顯著。而樹高與當年抽高具極顯著正相關關系;樹高與冠幅亦存在正相關關系,但相關性不顯著。成活率與樹高、當年抽高呈負相關關系,與冠幅存在正相關關系:說明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成活率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但沒有顯著的規律性。而要篩選出最佳的施肥措施,又需要綜合考慮造林后閩楠的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成活率等多個指標,本研究中,包含對照總共13個處理,即i=13,性狀平均地徑、平均樹高、平均當年抽高、平均冠幅和平均成活率5種,即j=5,maxxij為第i個家系第j列中最大值,根據多性狀綜合評價計算公式aij=xij/maxxij、Pi=(∑(1-aij))1/2,計算綜合評價值,結果如表5。由表5可知,Y2處理組中閩楠造林成效最優,Y1次之,這2個處理均為施有機肥為底肥的處理組,而F1和F3這2個處理組中閩楠造林成效均低于對照。且根據綜合評價值還可以看出,就肥種而言,以科沃特有機肥為底肥效果最優,丹王復合肥次之,鄂中復合肥較差;就施肥量而言,適量增施能提高造林成效,但過量施肥反而會降低造林成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东丽区| 灌云县| 天水市| 永安市| 天等县| 西平县| 郧西县| 永丰县| 获嘉县| 南靖县| 昌乐县| 咸阳市| 鹤庆县| 滕州市| 怀宁县| 清远市| 砀山县| 德令哈市| 思茅市| 驻马店市| 交口县| 保定市| 庄浪县| 金坛市| 竹山县| 芒康县| 科技| 申扎县| 山西省| 丰原市| 司法| 石泉县| 九台市| 富裕县| 霞浦县| 满城县| 洛南县| 屯昌县| 涿鹿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