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推動了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和壯大,林業苗木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內外部各種因素發生病蟲害,尤其是春季是多種病蟲害的高發期,近年來,隨著綠色、生態、環保理念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戰略的提出,林業發展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森林資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為更好的保護森林資源,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成效,要高度重視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避免造林資源遭受病蟲害的侵害,維持生態平衡,保障社會可持續發展,造福子孫后代。
關鍵詞: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措施
引言
在社會當前背景下,我國經濟實力得以快速發展以及人口數量迅速增加,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也隨之越發嚴重,而森林資源作為當前世界生態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的重中之重而備受關注。我們應該融合森林保護以及可持續林業發展的觀念,不斷探索其二者之間關系,聯系起科學合理的措施以實現有效且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來為人類及動植物創造出更美好的家園。
1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概述
(1)病蟲害的發生時間并不是固定的,發生面積呈現出逐漸擴大的趨勢,這給接下來的防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更高的難度。(2)一般發生森林病蟲害,往往后果較為嚴重,并且近年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類型越來越多,由于缺乏成熟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造成了不小的損失。(3)由于受到化工行業、氣候環境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森林病蟲害的發病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部分地區每年均會爆發嚴重的森林病蟲害,這對于林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一些林業幼苗,一旦發生病蟲害,極易導致死亡。(4)近年來隨著環境的不斷惡化,逐漸產生了一些新型的病蟲害,防治難度明顯提升。
2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措施
2.1森林資源地增加與正確的保護
作為中國極其重要的資源寶庫,森林資源所蘊含的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也是巨大的。所以為了促進森林資源的更好地發展,保護森林資源必須實施更加科學合理的措施。比如對森林資源進行思考如何分類管理來增加物種數量和總量,以避免不受控制的開發利用;密切關注幼林撫育工作,注意傳統栽培技術與現代先進栽培技術的結合,進行合理造林設計,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和類型,這樣既能使得森林保持原始的特色,還能使現代栽培技術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進行改造殘次林所注意的是,殘次林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前期管理工作不到位,人們在森林中亂砍亂伐,在這些殘次林中林木稀少而且質量不行,因此改造需要加強各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增加森林資源的數量和總量。
2.2生物酶技術
蛋白酶抑制劑是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當中的一種酶,能夠保持生物體的正常代謝,并且免受其他外來生物酶的不良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成熟,人們對于生物酶技術的研究也逐漸深入,特別是在使用生物抑制殺蟲工作當中的成效比較突出。生物酶技術的應用原理,是在一般情況下,蛋白酶可以抑制昆蟲消化道當中的消化酶的作用,使其消化功能減弱或者出現紊亂,從而使其無法合成特定的氨基酸,導致生長發育不良,從而引起害蟲生長性的缺陷和生存能力的喪失,最終導致昆蟲的死亡。目前生物酶技術在森林防治過程當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不僅可以抑制昆蟲的發育和傳播,還能有效地保護森林健康成長。
2.3完善病蟲害預警預報體系
建立完善的植物蟲害疾病預測系統,可以明確植物蟲害疾病的潛在危害,盡快了解植物和蟲害疾病的流行狀況,并為園林中的植物蟲害防治提供實時情報。這些都取決于可靠、早期的病蟲害預測系統。為此,利用重點調查及日常巡查的方式,對有關流行病蟲害進行嚴格監測,對其分布范圍以及嚴重程度進行綜合掌握,及早發現、報告以及早期預防和控制,有效減少對植物病蟲害的損害。
2.4樹立生態優先的綜合治理理念
病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多了解各種病蟲害的生活習性,在病蟲害發生初期進行干預,當病蟲害擴大時才能進行化學藥劑噴施。生態治理應合理運用物理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各種防治方法,不著眼于害蟲的徹底消滅,而是要將害蟲的數量調節到不造成損失的水平,以達到控制病蟲害和保護花木觀賞價值的目的。
2.5采用樹根埋藥法
傳統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是直接噴灑化學物質,不僅嚴重影響了樹木的健康生長,而且還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林業工作人員應改變防治理念,采取有針對性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積極開展埋藥作業。在根部進行埋藥不僅可以分別考慮各種類型樹木的具體情況,同時可以有效控制藥物的應用范圍。樹根埋藥的具體方法是:將農藥按照一定比例調入藥瓶中,在相應的樹下挖出其根部,將根部折斷后插入藥瓶中,再將藥瓶埋入土中。該方法可以很好地將藥物保存在藥瓶中,促使根部對藥物進行充分吸收。
2.6改進防治手段,科學使用防治技術
今后,要進一步加大對林業資源的發展力度,科學合理的分析區域環境和條件,并以此為基礎選擇適應的樹種。采用良種壯苗種植混交林,避免出現單一化的現象。對林業資源展開集約化的管理,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到實處。要加深對病蟲害預防技術的研究分析工作,提升林業資源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要嚴格按照國際相關規定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大對當前微生物農藥及植物性農藥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降低對于自然生態環境、土壤以及水源所帶來的污染。要積極創新研發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現階段,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利用病蟲害的天敵能夠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包括:赤眼蜂、麗蚜小蜂、捕食性昆蟲、鳥類等等,均是保護森林資源的有益生物群體,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實現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采用物理防治技術,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實際防治中,可以借助黑光燈、黃板以及糖醋液來誘殺害蟲,減少害蟲數量及所造成的破壞。在發生大面積病蟲害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化學防治技術,例如:噴施殺菌劑、殺蟲劑等等,要確保化學藥物低毒、高效,在避免污染環境的同時,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針對化學藥劑的使用,為了避免產生耐藥性,要定期更換藥物,提升森林病蟲害治理能力。
結語
總之,林業工程建設除了能夠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之外,還能夠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林業工作人員一定要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貫徹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切實做好林業苗木的春季病蟲害防治工作,促進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懷林.分析林業苗木春季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9,(06):57+59.
[2]左蓉花.苗圃苗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J].林業科技情報,2019,(03):47-48+61.
推薦閱讀:河北省林業局主管的論文發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