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人們對生態價值觀念的不同,對林業的認識不盡一致,有些地方植樹造林效果較差,林業整體上處于森林資源缺乏,森林生態功能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脆弱狀態。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園林綠化具有美化環境、改善城市生態狀況、滿足城市居民的審美需要等作用。本文探討了園林樹木的苗木移植介紹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園林、城市綠化、苗木移植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undertaking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But because people on the ecological values of differen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estry uneven, some places afforestation effect is poorer, forestry, on the whole, in forest resources lack, forest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ragile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landscap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scape has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city ecological status, meet the aesthetic need of city residents function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garden trees of seedlings to transplant introduced some method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e, urban greening,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目前在城市綠化以及企事業單位、旅游區、風景區、森林公園、公路、鐵路兩側等綠化美化中普遍采用大規模苗木進行栽植。其原因有三:第一,選用大苗進行綠化美化施工,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很快滿足綠化、防護、美化功能及人們的觀賞需要;第二,由于綠化環境復雜,人對樹木花草的影響和干擾破壞很大,以及土壤、空氣、水源的嚴重污染,建筑密集擁擠都極大的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而選用大苗有利于抵抗這些不良影響;第三,大規格苗木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強。如抵抗嚴寒、干旱、風沙、水澇、鹽堿能力強.園林苗圃的主要任務就是培育出圃大規模苗木。通過種子繁殖或扦插、嫁接繁殖的苗木,要經過多年多次移植、栽培管理、整形修剪等措施,才能培育出符合規格要求的各種類型大苗。
一、苗木移植的意義
(一)苗木移植的意義和作用
苗木移植是把密度較大、生長擁擠的苗木挖掘出來,按照規定的行株距在移植區栽種下去。這一環節是培育大苗常用的重要技術措施.園林綠化美化選用的樹種品種繁多,有常綠的、有落葉的、有喬木、灌木、藤本、草本以及各種造型植物等。它們的生態習性各不相同,有的喜光,有的耐陰,有的生長快,有的生長慢。大多數樹種是用播種、扦插或嫁接等方法繁殖,育苗初期密度都比較大,單株營養面積較小,相互之間競爭難以長成大苗。未經移植的苗木往往樹干細弱,沒有樹冠而成為廢苗。因此,必須進行移植,擴大行株距,才有利于苗木根系、樹干、樹冠的生長,培養出具有理想樹冠、優美樹姿、干形通直的高質量大規格園林苗木。
苗木移植這一技術措施,在育苗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①移植擴大了苗木地上、地下的營養面積,改變了通風透光條件,因此使苗木地上、地下生長良好。同時使根系和樹冠有擴大的空間,可按園林綠化美化所要求的規格培養。②移植切去了部分主、側根,可以促進須根的發生與生長,而且根系緊密集中,有利于苗木生長,可提前達到苗木出圃規格,特別是有利于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③在移植過程中對根系、樹冠進行必要的合理的整形修剪,人為調節地上與地下生長平衡。淘汰了劣質苗,提高了苗木質量。苗木分級移植,使培育的苗木規格整齊,枝葉繁茂,樹姿優美。
(二)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措施
1.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苗木移植成活的基本原理是如何維持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平衡。移植苗木挖掘時根系受到了大量損傷,苗木所帶的根系,與起苗質量的好壞有直接關系,一般苗木所帶根量只是原來根系10%~20%。這就打破了原來地上與地下的平衡關系,為了達到新的平衡,一是進行地上部的枝葉修剪,減少部分枝葉量,減少了水分和營養物質的消耗,使供給與消耗相互平衡,苗木移植就能成活。相反,不對地上部進行修剪,水分和營養物質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苗木就會因缺少水分和營養物質而死亡。二是在地上部不修剪或少修剪枝葉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地上部水分和營養物質的蒸騰和消耗,維持較長時間的體內水分平衡,苗木仍可移植成活,特別是常綠樹種的移植。
2.移植成活的技術措施。落葉樹種的移植,除了要注意修剪地上部枝葉,使地下根系外表面積(或根量)與地上枝葉外表面積(枝葉量)相等,或枝葉外表面積略小于根系以外,還要注意移植的季節。休眠期移植,由于苗木處于生理休眠狀態,生理機能較弱,對水分和養分的的消耗少,蒸騰量小,同時苗木枝葉量小,移植成活率高.即秋季落葉后至春季發芽前移植最好,特別是春季發芽前移植成活率最高.落葉樹種若在生長期移植要對地上部分實行強修剪,少留枝葉,爭取帶大士球移植,或多帶根系(掘苗根系直徑為其地徑的10~12倍),移植后經常給地上部枝葉噴霧,生長期也能移植成活。
常綠樹種移植時,為了保持其冠形,一般地上部分較少修剪,地上部枝葉外表面面積遠大于地下部分根系外表面積,苗木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的供給與消耗失去平衡。所以移植時盡可能多帶和保留原有根系,起苗時的土球盡可能大些(土球直徑為地徑的10~12倍),栽植后要經常往樹冠上噴水,保持樹冠對水分的需求,維持一段時間后,地下部根系逐漸恢復吸收機能,常綠樹種就能移植成活。常綠樹種移植的季節以休眠期為佳,因為這時樹木的氣孔處于關閉狀態,葉表皮細胞角質層增厚,生命活動減弱,消耗水分與營養物質少,移植成活率高。
常綠樹種在生長季節移植后,常采用搭遮陽網的方法來減少陽光照射,或去掉部分葉片,以減少樹冠水分蒸騰量。或在樹冠四周安裝移動式微噴噴頭噴水。待恢復到正常生長(約1個月左右),逐漸去掉遮陽網,減少噴水次數,使移植成功。中、小常綠苗成片移植可全部搭上遮陽網,澆足水,過渡一段時間后逐漸去掉,也可在陽光強的中午蓋上,早晚撤去。另外,移植苗木時除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外還要考慮苗木的生物學特性,如蔭濕性、喜光性、耐鹽堿能力、耐熱性、耐寒性等,根據其特性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二)苗木移植的次數與密度
培育大規格苗木要經過多年多次移植,而每次移植的密度又與總移植次數緊密相關。若每次苗木移植得密,相應移植的次數就多,每次移植得稀,相對移植的次數就少。苗木移植的次數與密度還與該樹種的生長速度有關,生長快的移植密度稀(小),次數少;生長慢的移植密度大(密),移植次數多。
三、移植方法
(一)穴植法
人工挖穴栽植,成活率高,生長恢復較快,但工作效率低,適用于大苗移植。在土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挖坑機挖穴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栽植穴的直徑和深度應大于苗木的根系。挖穴時應根據苗木的大小和設計好的行株距,拉線定點,然后挖穴。挖穴時,表土放在坑的一側,生土放在坑的另一側。栽植深度以略深于原來栽植地徑痕跡的深度為宜,一般可略深2~5cm。覆土時混入適量的底肥。先在坑底填一部分表(肥)土,然后,將苗木放入坑內,再回填部分肥土,之后,輕輕提一下苗木,使其根系伸展,在填滿肥土,踩實,澆足水。較大苗木要設立三根支架固定,以防苗木被風吹倒。
(二)溝植法
先按行距開溝,土放在溝的兩側,以利回填土和苗木定點,將苗木按照一定的株距,放入溝內,然后填土,要讓土滲到根系中去,踏實,要順行向澆水。此法一般適用于移植小苗。
(三)孔植法
先按行、株距劃線定點,然后在點上用打孔器打孔,深度同原栽植相同,或稍深一點,把苗放入孔中,覆土。孔植法要有專用的打孔機,可提高工作效率。移植后要根據土壤濕度,及時澆水,由于苗木是新土定植,苗木澆水后會有所移動,等水下滲后扶直扶正苗木,或采取一定措施固定,并且回填一些土。要進行松土除草,追施少量肥料,及時防治病蟲害,對苗木進行一次修剪,以確定其培養的基本樹形。有些苗木還要進行遮蔭防曬工作。
結語:在園林綠化苗木移植技術中,要根據栽種苗木的種類和特點,確定最佳的栽種方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苗木栽種的質量和成活率。
參考文獻:
【1】張健. 淺談園林綠化施工苗木管理. [J]科技導向.
【2】陳龍興.淺談大樹移栽技術與養護[J].上海農業科技,
【3】張國育,熊治國,馮慰冬,等.園林綠化苗木的移栽技術[J].河南林業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