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通過田野調查,以典型為例分析臺北市士林區古跡保護方式,總結當下文化資產保護的現狀。古跡目前在各種社會、經濟、文化因素影響下逐漸難以經營,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是文化資產與時俱進的關鍵。本文以臺北市士林區的文化資產為例分析文化資產的大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借鑒其成功經驗,旨在推動文化資產的保護與發展。
【關鍵詞】文資;古跡;臺灣地區;田野調查
一、調查動機
所謂“文化資產”,是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并經指定或登錄之下列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其中包括古跡、歷史建筑、紀念建筑、聚落建筑群等。本文調查的方向主要是古跡,也就是名人故居,名人學士居住、生活過的地方。
臺北是個人杰地靈的城市,群賢畢至,眾多文人墨客在這里休養生息,陶冶情操。近年來,古跡的發展保護引起政府的重視,眾多古跡陸續開放或者改建成紀念館,供民眾游客參訪、游覽。在游覽古跡的同時,不僅能了解故居主人的生平,更能從古跡的裝潢、設計等細節中一窺主人的脾氣秉性,這也是本課程參訪古跡的樂趣所在。
但是,古跡的發展目前處于尷尬的境地:古跡在人們心中留下無趣的刻板印象,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因此鮮有人會主動去參觀古跡;政府扶持力度不夠,資金短缺導致古跡難以經營,被迫向商業妥協;立法時間較滯后,且實施力度不夠,導致古跡破環嚴重等,都是古跡保存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二、名人故居及其生活
名人故居是名人生活的體現,故居的許多小細節都展現了其生活習慣及個人修養。目前大部分故居都盡量保留了主人在住時的樣貌,這大大滿足了游客“窺探私欲的好奇心”。游客從旁觀者變為了名人生活的參與者,從故居的陳列、裝飾等等進入到名人的生活中,身臨其境地了解、感受名人的往所,并連帶著勾勒出那個年代歷史的輪廓,對于人物的介紹方式也不僅限于大量的文字、模糊的圖片等,也可以從故居中拾起的點點碎片中拼湊出一個活生生、具有感情的人。
例如參觀士林官邸時,宋美齡女士粉色的浴室和華麗的裝潢充分體現了她的“少女心”和藝術品位,蔣先生的臥室簡潔大方,家具多為木制品,低調而不失內涵,中西方兩種不同的風格交融、合璧,盡顯兩位主人組合的絕妙。據說兩人都愛看電影,但不同的是蔣先生看電影會一段一段地看,絕對不熬夜,到點就睡覺,而夫人宋美齡則不管多晚都會一次性看完,是個愛熬夜的“夜貓子”。透過這些細節,他們在一起生活的畫面就浮現在我的眼前,曾經在書本上看到的“史實”和“軼事”真真假假似乎也盡在不言中。
而在張大千紀念館會客廳的玻璃門上,按照張大千先生的身高安裝了放大鏡,讓視力退化的大千先生可以放大欣賞庭院里的一草一木,這是一件史書里都不一定能看到的趣事,站在這里透過放大鏡望出去,我也看到了當年大千先生眼中的世界……
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前,故居的主人生活在這里,種下一草一木,留下一針一線,他們經歷過的故事、居住過的建筑、行走過的街巷,讓百年歷史變得真切生動。幾十年后我們再一次走進這里,仿佛也回到了那個年代,走進了那段歷史,這就是古跡的魅力所在。
三、故居的文化意義和價值
(一)歷史文化價值
名人故居歷經千百年,沉淀了歷史的滄桑,在一定程度上會發展成一張城市的名片,例如山東省曲阜市是孔子的故鄉,被譽為“東方圣城”。歷史悠久、人文內涵豐富的名人故居是城市的文脈和內涵,沒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就失去了靈魂。悠久的歷史沉淀和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為名人故居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豐富的社會經濟價值。
(二)紀念和教育價值
名人故居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化功能和陶冶情操的功能,是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了解歷史、緬懷先賢的重要場所。參觀名人故居,了解先輩事跡,能夠激勵人們修養道德、奮發有為。例如,毛澤東故居所在的湖南省韶山市、魯迅故居所在的浙江省紹興市,都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基地”。從前人的事跡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轉變為現代社會前進的精神食糧,就是名人故居的紀念和教育意義。
(三)藝術審美價值
部分名人故居往往還具有很強的藝術觀賞性。“名人故居由于居住、設計和建造者不同的文化修養、經濟條件、歷史背景,形成了異彩紛呈的獨特建筑風貌,既有中式庭院風格,又有中西合璧的建筑。許多故居的外觀造型獨特、別致,整體格調端莊、華麗,內外裝飾及雕刻、繪畫工藝精致,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四、故居的活化
在本文中引例的幾處故居,都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活化利用,其中最典型的是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由于前期處于封鎖狀態,一般人無法靠近,所以在其開放之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參觀,這是古跡與旅游業的結合。士林官邸除主體建筑收費游覽外,室外園林免費參觀,包括當年宋美齡夫人最喜歡的玫瑰園,因此,春天的玫瑰園、秋天的菊花展,都在吸引著無數觀光客前往參觀。巨大的客流量帶來的經濟收入能夠維持士林官邸的基本維護費用。但是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巨大的客流量難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玫瑰被采摘、草坪被踐踏都是難以避免的破壞;許多人僅僅是為了去“觀光”,對于“收費”這個觀念不一定能夠接受,有部分游客聽說主體部分需憑票進入,便拒絕了對士林官邸的進一步探訪;由于客流量的不斷匯入,使官邸的歷史氛圍減弱,大部分前往的人是舉著手機拍照,進入主體建筑后也是走馬觀花,很少有人是為了了解歷史而去,使古跡本應發揮的教育意義和歷史意義減弱。
相對而言,錢穆故居的做法更加中和。錢穆故居采用免費參觀的方式。由于庭院不大,沒有大量的游客前來參訪,且建在東吳大學校園內,整體氛圍安靜。錢穆故居的活化利用主要體現在一樓的“多媒體教室”,在這里經常公益性地開設一些具有人文氣息的課程,例如古琴、茶道等,收費方式也只是“隨緣收取”,這也是錢穆故居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其他維護所必需的資金都由政府部門負擔。由于蟲蛀和潮濕,錢穆故居需要大筆的維護和修繕費用,目前只能靠政府的補助支撐下來,這也是錢穆故居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
推薦閱讀: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