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林政工作是縣域經濟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相關產業經濟等持續發展的基礎。林政工作是綠色生態環境建設的保障,但是近年來,單縣林政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與問題,不得不積極面對。本文介紹了單縣加快林政工作的背景,就科學做好單縣林政工作進行了初步探究。
關鍵詞 單縣;林政;思考
1 問題與現象
隨著我縣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林業空間和承載人口之間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必須加強林政建設,打造綠色生態社會環境。林政工作是綠色生態環境建設的保障,但是近年來,單縣林政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挑戰與問題,不得不積極面對。
綠色生態環境作為經濟活動、經濟發展的一種外在的人為的自然力量,它對經濟發展與運行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樹林環境的變化,引起資源儲量及其質量的變化,從而對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產生巨大的影響。林業資源是經濟活動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礎,樹林與環境密切相關,是環境構成中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園林環境的平衡狀況遭到嚴重破壞時,各種動物的生長發育將受到嚴重的威脅,結果森林資源將趨減少。不僅如此,由于生態環境被破壞,人類的身心健康也必將受到多方面的影響與摧殘,人力資源由此也會向不利于經濟發展的方向變化,并導致諸多的社會經濟問題。
(2)林業環境的變化,引起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空間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將從多方面影響到經濟發展與運行。例如氣候的變化,將導致降水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結果可能是有的地方降水過多,過于集中而發生洪澇災害,而另一些地方因降水過少,而出現嚴重的旱。再如,當全球氣溫變溫時,其可能的后果:①導致海水隨溫度升高而膨脹,海平面升高;進而引起陸地面積減少;②使冰山和冰冠發生不可收拾的溶化,使注入海洋的水量增大而加劇海平面的升高態勢;③影響到地球上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氣溫升高要求生物體內部機制做出及時的與此相應的調整,否則會使氣溫突然升高而走向滅絕。所有這些都不利于經濟的順利發展。
(3)自然環境的不利變化,引起經濟流程的變化,從而引起作為整體的經濟活動效益的下降,增加發展的難度。比如,由于氣候的變化,農業生產面臨的環境日益趨于嚴峻:①任憑這種變化的影響和作用,人們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于是其直接的后果便是農業生產減產;②人們采取有所作為的態度,為抵消自然環境的不利,增加對林業的的投資,其結果同樣也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整全經濟的發展。
2 具體技術
(1)提前育苗:使樹苗生長周期延長4周左右,提前移栽樹苗,提前滿足市場的需求,占領市場先機。由于林木生長較快,經濟效益顯著,目前木材價格較好,經濟前景不錯。種植樹木一般春季育苗,使種苗成活率高。
(2)育苗方法:嫁接好的樹條,每10公分一株,在耕耘好的肥沃的土地上依次挖坑入穴,露出地面部分約2-3公分,保持地面濕潤,新栽的嫁接樹條大約10-15天即可發芽。
(3)防埸技術:開溝前對地面硬化處理,溝每隔50-60米隔斷開溝,防止出現樹苗出現埸溝現象,使樹苗成活率高。
(4)中后期管理:新嫁接發芽的樹條,有多個側芽從樹條上發出。最終留取最旺的一個樹芽,其余的側芽全部去掉,防止側芽爭水爭肥,保持一棵棵旺盛的樹苗新培育出。同時,在溝一側施入肥料,使樹苗快速而又茁壯成長。
(5)適時收獲移栽:樹苗在苗圃成長2年,即可移栽,也可市場銷售,滿足市場需求,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6)跟蹤市場:探索市場需求,確保價格穩定。
從栽培效果上來看,通過此栽培方法,可使樹苗提前上市,滿足市場需求,每畝樹苗收益1-1.5萬元,較好地提高了樹苗種植戶的積極性,進一步拓展單縣優質樹苗的培育基地的規模。
3 措施與建議
目前,單縣根據實際情況,面對加快經濟發展和林政建設的雙重任務,各鄉鎮黨委政府必須矯正思路,轉變林政發展方式,找準加快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結合點。
(1)以環保優先、科學發展理念為先導。在資源開發中落實樹林保護,在環境保護中促進經濟發展。在具體工作中,必須著眼于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堅持林政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努力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著眼于實現減排、節能、增效目標,堅持將環境容量作為開發和發展的大前提,把林政納入作為調節經濟的硬手段,把林政管理作為轉化發展方式的嚴厲措施。
(2)以減少污染排放量為切入點。對排放污染量大的企業要取締關閉一批、停產整治一批、限期治理一批,以此來改善生態環境。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要把林政保護作為一個產業,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接合的國木技術創新技術,帶動產業整體素質提高,從根本上減少污染排放,優化經濟方式。
(3)增強全民環保意識,推動我縣經濟發展。廣大群眾是生態環境的受益者,也是環境保護的參與者。要進一步增強公眾環保意識,鼓勵和引導群眾積極投身環境保護事業,對區域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推薦閱讀: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的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