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如何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發展對策分析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園林學時間:瀏覽:

  摘 要:截至2018年底,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6272億元,同比增長7.02%,而在這喜人數據的背后,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形勢卻不容樂觀,尤其是生態保護型林業生態工程以及環境改良型林業生態工程并未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格局,不僅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作用甚微,而且嚴重制約了林業生態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程。因此,本文結合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圍繞采取的有效發展對策展開全面論述。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發展對策

林業工程論文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是內蒙古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為國家教育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科技期刊。

  林業生態工程具有水土保持、防止沙漠化、緩解水資源危機、改善大氣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因此,近年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已成為林業主管部門主抓的利國利民的一項艱巨任務。

  1 林業生態工程的概念

  林業生態工程主要是指根據生態學、林學及生態控制論原理,設計、建造與調控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的工程技術。林業生態工程主要以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為目標,通過保護天然林種,種植新型林木合理調整林業資源的分布格局,使林業資源能夠充分發揮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抵御自然災害的生態功能。

  其中,生態林主要包括以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防護林、護路林、護岸林為主的防護林,以及自然保護區林、環境保護林、國防林、實驗林為主的特種用途林,判定生態林的標準主要根據樹種、造林密度以及植被配置,以喬木樹種為例,對于南方地區來說,生態林造林密度下限為每畝100株,北方為120株,如果以灌木樹種為例,南方地區的生態林造林密度下限為150株,北方地區則為170株。可以看出,北方地區的生態林造林密度要于南方地區。在植被配置方面,如果喬木品種的林木與草進行混合種植,當年草的蓋度大于0.2,各樹種的密度下限不得小于規定造林密度的90%。

  2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遵循的原則

  2.1 綠色可持續發展原則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物群落建造工程、環境改良工程以及食物鏈工程,近年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林業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林業資源保護法規及相關政策,旨在保護現有林業資源,大面積種植生態林,以改善空氣質量,保持水土平衡,促進林業產業、生態環境、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2.2 效益均衡原則

  據權威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林業經濟林種植與采集業、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業以及森林旅游為主的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業產值分別達到14492億元、12816億元和13044億元。由此可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應遵循“效益均衡”原則,做到“以林養林”,促進林業生態林區的長期穩定發展。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林業部門應緊緊圍繞經濟與資源保護的雙核心,在發揮生態林業資源保護環境功效的同時,兼顧考慮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為國民經濟產值的持續增長做出積極貢獻。

  3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 思想意識守舊,人為破壞嚴重

  林業生態工程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利民惠民工程,需要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但是,由于各級地方林業部門管理人員思想意識守舊,對林業生態工程的重要性認知力不足,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效果不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進度不快,導致林業生態工程并未形成一個上下共管、制度嚴明、意識超前的新型建設格局,林業生態工程等于形同虛設,本身的生態環境保護價值也被掩埋。

  雖然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三令五申,加大了毀林、壞林等違法事件的打擊力度,但是,部分違法分子依然大搖大擺破壞林木資源,導致一些珍貴的林業樹種遭受到滅絕性打擊。此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逐年加快,部分城市為了加快擴城腳步,大肆占用林業耕地,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土地資源變得雪上加霜,林業資源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面積也在逐步縮減,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造成諸多不利影響。

  3.2 建設資金不足,建設進程緩慢

  林業生態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能夠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尤其對于偏遠山區來說,該工程能夠有效緩解當地居民的用水現狀。但是,這些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由于地方經濟形勢不盡人意,用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資金嚴重短缺,這就使得該地區的林木種植補助標準低,與發達地區相比,資金投入遠遠不能滿足林業資源規模化發展需要,導致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成果無法顯現[2]。

  3.3 缺少統一規劃經驗,生態保護功能喪失

  部分地區的林業部門在種植生態林木時,并未建立科學完善的事前規劃機制,缺少該地區地形、地勢、土壤環境、地下水源等指標的分析數據,往往采取盲目種植、盲目發展策略,忽略了造林密度以及植被配置等關鍵要素,導致種植的林木樹種無法發揮保護生態環境的功能,生態林變成了經濟林,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3.4 樹種比例失調,后期管理薄弱

  林業生態工程對樹種搭配要求較高,如果樹種單一,配置比例失調,局部區域的林木資源極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蝕,導致區域林木死亡。此外,在林木后期監管過程中,巡查頻次低,對林木成長發育的各個階段,缺少正常的生長數據。因此,林木管理人員不能及時獲取林木的相關信息,在制訂林木養護計劃時,只是憑空想象,或者根據從業經驗采取養護措施,導致部分林木由于養護時間間隔過長,而出現干枯、壞死現象,嚴重影響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程。

  3.5 科技含量低,監管力度小

  林業生態工程是一項科技含量高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支持,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由于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用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資金少之又少,因此,科技人員的引入機制遲遲未提上日程。在植樹造林過程中,依然沿用過去傳統耕作方式,不僅造林效率低,而且林木質量差,林業生態工程的規模化建設形同虛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山县| 锦屏县| 垫江县| 平陆县| 屏边| 庆阳市| 陵川县| 乐清市| 静乐县| 菏泽市| 洪湖市| 防城港市| 高唐县| 神池县| 清新县| 苏尼特左旗| 甘南县| 库尔勒市| 邢台县| 桑植县| 临洮县| 阳江市| 镇雄县| 义乌市| 利津县| 宾阳县| 溆浦县| 兴安县| 宁都县| 孝感市| 榆社县| 高碑店市| 南川市| 南陵县| 天水市| 永昌县| 菏泽市| 江北区| 留坝县| 内丘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