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東北地區(qū)野生花木藍嫩枝扦插技術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園林學時間:瀏覽:

  摘要: 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進行了花木藍嫩枝扦插技術的優(yōu)化試驗。正交試驗的3因素為生根促進物質、不同濃度和不同處理時間,試驗觀測指標有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主根長度,計算根系指數(shù)、根系效果指數(shù),并對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方差分析后3個指標在0.05水平上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結合3個指標的綜合表現(xiàn),篩選出處理號5(A2B2C3)為最佳處理組合,即插穗用NAA溶液100 mg/L的濃度處理30 min,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根長可達96%、9根和 16.04 cm,根系效果指數(shù)達10.33。翌年移栽成活率為90.5%,翌年移栽時苗木更壯實,生理失水少,利于苗木移栽。

  關鍵詞: 花木藍; 扦插繁殖; 根系效果指數(shù); 方差分析

煙臺果樹

  《煙臺果樹》(季刊)創(chuàng)刊于1980年,由煙臺市農(nóng)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主辦。《煙臺果樹》發(fā)行量大(年發(fā)行16萬冊),覆蓋面廣,讀者遍及全國各地,是交流果樹信息的理想媒體。

  花木藍(Indigofera kirilowii),又名吉氏木藍,為豆科木藍屬落葉灌木[ 1 , 2 ]。花木藍高30~100 cm;羽狀復葉對生;莖圓柱形;長5~12 cm總狀花序;花冠淡紅色,稀白色;莢果棕褐色,圓柱形。主要分布于河南、山東、浙江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 3 ]。花木藍是集園林觀賞、生態(tài)綠化、藥用、飼料于一體的多功能樹種。夏季紫花鮮艷,花量大,有芳香,花期長達50~90天,可做花籬,也可用作公路、鐵路等路旁綠化[ 4 ];花木藍適應性強,耐貧瘠,耐干旱,抗病性較強,也較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護坡和治沙等生態(tài)功能;其根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便等功效[ 5 ]。

  目前對花木藍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學成分方面[ 6 - 8 ],發(fā)現(xiàn)其根中含有大量的3-硝基丙酮、3-硝基丙酸乙酯和corollin等,該類化合物在人或動物的胃中極易水解生成3-硝基丙酸,從而導致人和動物中毒;王冰,徐興家[ 9 ]等通過對根尖制片中的染色體進行研究,確定花木藍染色體為2n=16,為藥材鑒定、良種培育和本屬的系統(tǒng)分類等提供細胞學基礎。迄今為止,花木藍引種、栽培、園林觀賞應用研究尚屬空白,而花木藍培育方面的研究也僅僅只限在種子[ 10 , 11 ]和播種育苗方面[ 12 ],嫩枝扦插也未見到報道。本試驗對東北地區(qū)野生花木藍開展了嫩枝扦插育苗研究,旨在填補東北地區(qū)花木藍嫩枝扦插繁育的空白。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吉林市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合試驗苗圃的全光照扦插池開展。苗圃距離吉林市3 km,地理位置43°42′N,126°42′E,地處長白山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海拔190 m,土壤為河流沖擊土壤,土層厚度為25~30 cm。該地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度可達4 ℃,≥10 ℃年活動積溫為2 800 ℃,初霜期在9月下旬,終霜期在5月中旬,無霜期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96.1 mm,年日照時數(shù)2 447.1 h。

  全光照扦插池為方形,面積約30 m2,扦插池設有自動計時噴霧器,可設定噴霧的時間間隔和水霧的大小。

  扦插前3 h,先用30%高錳酸鉀溶液對扦插池進行噴灑消毒,3 h后清水清洗即可扦插。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 1 試驗材料

  2. 1. 1 插穗采集及處理

  試驗材料為花木藍枝條,7 月初采自吉林市黃榆鄉(xiāng)的野生林分內。插條母樹要求無病蟲害且生長健壯,取條部位為樹冠中上部,枝條為當年生、規(guī)格為0.2~0.3 cm的半木質化枝條。

  穗條處理在室內進行,穗條長7~10 cm,帶有1~2個腋芽,上部保留1對葉片。穗條上端平剪,下端剪斜,剪口平滑。將插穗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消毒后,按一定數(shù)量捆成捆放入水中備用。

  2. 1. 2 生根促進物質和消毒劑

  為了提高花木藍嫩枝扦插的生根率,3種生根促進物質:雙吉爾-GGR生根粉、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備用。

  2. 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L9(34)正交表進行設計試驗。確定生根促進物質(A)、濃度(B)和浸泡時間(C)為正交試驗的3個因素,每因素3個水平。共計9次處理,每處理30個插穗,重復3次,詳見表1。

  2. 3 扦 插

  扦插宜在陰天開展。扦插時先用木棍在床面上扎一個洞,再將處理后的插穗插入插孔,插穗地上部只留2 cm。扦插時要做到隨插隨壓實基部并扶正,每扦插一段時間(根據(jù)扦插當天的氣溫確定扦插時間的長短)噴水1次;扦插完成后,再噴1次透水。

  2. 4 扦插后管理

  2. 4. 1 水分管理

  扦插后的水分管理對扦插成活率影響很大,應根據(jù)日光強度、濕度和風力大小等,設定不同扦插時期的噴霧頻率。

  扦插初期(7月),氣溫不是很高時,苗木還沒生根,需水量少,所以噴霧頻率較小,而且可間歇噴霧。到8月末,部分插穗開始生根,且氣溫較高,可只在中午噴霧降溫,但扦插介質需定期澆水。

  2. 4. 2 藥肥管理

  為減少高溫高濕滋生的菌類對插穗的影響,扦插后期可使用一些藥劑進行處理。常用的藥劑為多菌靈,使用濃度為25%的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施間隔為5天。

  扦插后每隔15天噴施少量復合肥1次,8月末噴施鉀肥1次,以增強苗木的木質化程度。

  2. 5 觀測內容與數(shù)據(jù)處理

  扦插當年10月中旬,調查腐爛株、生根株和成活株。每個處理組合選10~30株成活健壯植株,并挖掘出來,沖洗后觀測主根長和側根數(shù)(根長超過2 cm的根的數(shù)量)。

  數(shù)據(jù)整理采用Excel 2017,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采用SPSS17.0[ 15 ]。

  根系指數(shù) =(平均根長 +3 ×平均根數(shù))/4

  根系效果指數(shù) =(根系指數(shù) ×生根率)/100

  3 移植或留池試驗

  根據(jù)常規(guī)扦插要求,在秋季將扦插成活的幼苗從扦插池中挖出,對相關數(shù)據(jù)調查完后再將幼苗移植。本試驗在此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種試驗,即當年移植試驗和留扦插池翌年移栽試驗。

  3. 1 當年移植

  將扦插生根的苗木移栽在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的土地中。移栽地的土壤消毒宜選用硫酸亞鐵顆粒,施用量為10 ~12 g/m2,同時施入有機肥,并做成規(guī)格為寬1~1.5 m的苗床[ 10 ]。

  9月末,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植,移植株行距為20 cm×30 cm,移植深度為10 cm左右,覆土踩實并扶正。移栽結束后,對苗床澆透水1次。

  3. 2 翌年移栽

  翌年移栽即扦插苗扦插當年不移栽,而讓其在扦插池中繼續(xù)生長。翌年初春苗木解除休眠前,再移栽到苗床中。移植地的選擇、整地及做床同3.1。

  4 結果與分析

  4. 1 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扦插幼苗于9月末從扦插池挖出,注意起苗過程中盡量避免損壞扦插苗的地上部分和根系,測量扦插苗的側根數(shù)、主根長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整理后,計算根系效果指數(shù)、均值和極差結果(表2)。

  由表 2可知,3個因素對扦插生根的主次順序為:生根促進物質(A)>濃度(B)>處理時間(C)。篩選出的最佳組合為 A2B2C3,即用100 mg/L NAA溶液處理30 min后進行扦插,其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根長分別為96%、9根和 16.04 cm,根系效果指數(shù)達10.33。

  最差組合為 A3B1C3,即用濃度為200 mg/L的 IBA溶液浸泡60 min后進行扦插,其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根長分別為80%、3根和 12.3 cm,根系效果指數(shù)為4.26。

  4. 2 觀測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

  對側根數(shù)、 主根長和生根率進行方差分析的結果(表3)表明,花木藍插穗經(jīng)過不同處理后,側根數(shù)、根長和生根率3個指標F值分別為13.508、8.754和97.423,Sig均為0.000,3個指標在0.05水平上差異達到了極顯著。

  方差分析后側根數(shù)、根長和生根率3個指標,在0.05水平上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差異極顯著可進行多重比較(表4)。根據(jù)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結合3個性狀表現(xiàn)綜合考慮,處理5、6、4綜合表現(xiàn)優(yōu)異,其中處理5表現(xiàn)最佳,其次是6和4,可用于花木藍的實際生產(chǎn)中。

  4. 3 移植或留池試驗結果分析

  當年移植試驗和翌年移栽試驗共移栽幼苗200株,移栽成活率調查在第二年7月初進行,當年移植成活率為62.3%,翌年移植成活率為90.5%。從移栽成活率數(shù)據(jù)看出,翌年移栽效果明顯優(yōu)于當年移栽,分析其原因為當年移栽時幼苗正處于生長狀態(tài),移栽過程中水分損耗嚴重,造成幼苗死亡。而翌年移栽,首先幼苗相比當年移栽苗生長時間長,幼苗比較壯實;其次翌年移栽時苗木處于休眠期,水分損耗少。因此建議花木藍扦插育苗時,翌年移栽有更高的移栽成活率。

  5 結 論

  5. 1 花木藍嫩枝扦插的試驗結果表明,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主根長度指標方差分析后,在0.05水平上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結合3個指標的綜合表現(xiàn),確定處理5表現(xiàn)最佳,即最佳組合為A2B2C3,即用100 mg/L NAA溶液處理30 min。

  5. 2 通過正交試驗,確定適合花木藍嫩枝扦插的最佳組合為 A2B2C3,即用NAA溶液濃度為100 mg/L浸泡30 min,扦插后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主根長可達96%、9根和 16.04 cm,根系效果指數(shù)達10.33。此組合可大量應用到實際生產(chǎn)中。

  5. 3 最差組合為 A3B1C3,即用IBA溶液濃度為200 mg/L浸泡60 min,扦插后生根率、生根數(shù)和根長為80%、3根和 12.3 cm,根系效果指數(shù)為4.26。因此,建議在花木藍扦插繁育的生產(chǎn)實際中,謹慎使用生根促進物質IBA溶液處理插條。

  5. 4 移栽試驗結果表明,相比當年移栽,翌年移栽具有更高的移栽成活率(90.5%)。分析原因為翌年移栽時,幼苗生長時間長,苗木更壯實;翌年移栽在4月進行,此時苗木處于休眠狀態(tài),生理失水少。

  參考文獻

  [1]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47卷, 第 1分冊﹒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8.

  [2] 方云億, 鄭朝宗﹒ 國產(chǎn)木蘭屬的系統(tǒng)研究[J]﹒ 植物分類學報, 1989, 27(3): 164.

  [3] Deshpane-PK, Untawale-AG, Development of seed and fruit in Indigofeta enneaphylla L.[J]. Botanical Gazette, 1971, 132: 96 - 102.

  [4] 陳漢斌等﹒ 山東植物志(上卷)[M]﹒ 青島: 青島出版社,1992.

  [5] 蘇艷芳, 邱利芝, 呂敏, 等﹒ 花木藍根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 2008, 39(11): 1 626 - 16 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玉环县| 崇文区| 昌图县| 南乐县| 葵青区| 彭泽县| 高碑店市| 吴江市| 瓦房店市| 灵山县| 若羌县| 突泉县| 卢氏县| 平和县| 海口市| 万载县| 涿鹿县| 突泉县| 依兰县| 河池市| 邵阳县| 香格里拉县| 醴陵市| 婺源县| 嘉兴市| 崇礼县| 庆安县| 湾仔区| 开封市| 林西县| 绵阳市| 利川市| 崇文区| 连平县| 大荔县| 泰顺县| 云梦县| 洛阳市| 新邵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