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陸地生態環境中, 森林占據主體地位, 所以其保護狀況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直接的影響, 逐漸發展成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點。在新形勢下, 應強調林業工作的重要性, 積極形成生態思想, 貫徹落實林業發展和保護工作。基于此, 文章將林地保護與林業發展作為主要研究內容, 闡述兩者間的關系, 希望有所幫助。
關鍵詞:林地保護; 林業發展; 關系; 淺析
伴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溫室效應與資源緊缺的情況愈加嚴重, 所以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作用逐漸突顯出來。特別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 積極構建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 也成為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的重點。由此可見, 深入研究并分析林地保護與林業發展關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林地保護對生態保護的作用與影響
林地資源在生態環境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對于生態保護的影響與作用也十分明顯, 集中表現在生態保護功能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兩個方面。1) 生態保護功能明顯。在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間矛盾日益激化的背景下, 可持續發展戰略被提出, 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也要兼顧環境保護。其中, 林地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 集中表現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 生他環境被破壞的程度不斷增加, 林業資源采伐過度現象經常發生, 導致林業資源處于枯竭邊緣, 而且生態環境也被嚴重破壞[1]。已經有大部分地區林業開采量超出其自我修復的能力, 使得森林資源的退化現象嚴重。但需要注意的是, 森林在林業產業中占據關鍵地位, 只有積極落實林業保護工作, 才能夠在環境保護中充分發揮作用, 對二氧化碳加以吸收, 進而釋放氧氣, 實現生態鏈的平衡發展。2) 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綜合考慮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 林地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和諧發展逐漸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要有效地落實林地保護工作, 才能夠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 進而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給予必要的保障。所以, 林地發展部門需強調林地生態保護協調功能和引導功能, 而人民群眾也一定要積極樹立生態保護的思想。
2 加大林地保護力度以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現階段, 我國林地保護工作開展的過程中, 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與方法, 積極鼓勵植樹造林, 使得森林覆蓋面積明顯擴大, 同時也設立了基金制度。通過上述方式與策略, 使得林地得到了有效地保護, 為林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然而, 林地保護是長期性工程, 所以在實踐過程中, 仍需要不斷改進并革新林地保護的方法。
2.1 林地發展觀的樹立
在林地發展的過程中, 需要將生態建設作為出發點, 始終沿著林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 構建國土生態安全機制, 將森林植被作為主體, 與林草相互結合, 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在實踐過程中, 要求積極樹立林地發展觀, 也就是踐行以人為本發展思想, 有效融合林地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內容。對既有森林資源加以利用, 對全新的森林資源加以培育, 進而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創造更為理想的生態環境[2]。最后, 還要對大自然給予必要的尊重, 形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念, 在生態文明發展思想的作用下, 全面建設林地。
2.2 加大林地生態保護力度
高度重視林地私伐與濫砍行為監管的力度, 并且將天然林采伐作為主導方向積極轉變成以人工林為主。在林地保護技術與資金投入方面也要適當地加大力度, 各級政府機構應在政府預算當中合理地納入林地生態保護內容, 并合理增加支持比重, 使得林地生態保護獲取必要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 林地管理與科研企業要相互合作, 與當地具體情況相結合, 并將當地樹木種植以及環境保護等技術引入其中, 使得生態保護渠道得以拓展, 將各方力量調動起來, 積極地參與林地生態保護工作當中。在此基礎上, 需強化整頓治理的力度, 確保相關部門的有效配合, 增強各部門間的聯系, 并且針對影響林地發展的行為加大打擊的力度。
2.3 明確各級管理職能部門工作
因林地保護和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內容相對廣泛, 所以在實踐中必須要確保林地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其中, 需充分發揮基層林地站重要作用, 并保證基層林地站積極履行林地保護和監督的義務, 細化其具體的工作責任。與此同時, 基層林地站還要和生產單位構建溝通, 適當地拓展林地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范圍。另外, 應創建征占用林地的臺賬, 嚴格查處非法占用林地的案件, 并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在此基礎上, 縣級林地主管部門需要在管理、資金與技術等方面加大對基層林業站的指導和監督力度, 不斷增強對于林地使用的控制能力。
2.4 全面建設林地管理團隊
人是任何工作的執行主體, 所以, 林地主管部門需強調林地管理團隊建設的重要作用, 并在林地管理團隊中宣傳愛崗敬業職業精神, 定期組織培訓, 以保證團隊成員的事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得以提升。另外, 參考相關法律法規, 積極構建健全的基礎建設管理體系, 以保證林地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與制度性發展。
2.5 強調森林植被恢復工作
對于征占用林地植被恢復費用管理以及征收而言, 需要始終按照公開透明基本原則, 保證專款專用, 充分利用資金, 全面優化森林植被優化工作, 貫徹并落實林地面積占補平衡的機制。由于項目的建設要占用林地資源, 所以也需選擇占一補一的方式, 確保恢復林地的面積超過征用林地面積, 有效地規避林地面積的下降問題發生[3]。
2.6 制定森林旅游管理規章制度
近年來, 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其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在這種情況下, 相關部門需及時出臺并頒布森林旅游管理規章制度, 對旅游開發以及建設作出標準性的要求。另外, 在旅游行業發展的過程中, 也需要確定具體的條件, 以保證能夠在開發的過程中對林地加以保護。若林地資源中要建設旅游項目, 一定要經過相關部門認可與審批準許, 根據法律規定要求辦理手續, 才能夠對林地資源加以使用。要想進一步推動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也一定要構建旅游假設與林業保護和諧發展的觀念。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 林地是重要的物質基礎, 同樣也為森林資源消耗與生態防護效益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 各級政府部門與林業主管部門需要對林地保護使用的情況展開客觀性與真實性地分析, 科學合理地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這樣一來, 不僅能夠保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同樣可以實現林地占與補的平衡性發展, 進一步推動林地資源的進步。通過以上對林地保護和林業發展關系的闡釋, 以期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高云泉.滇中新區林業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探討[J].林業調查規劃, 2015, (6) :88-91.[2]李宗艷.淺談林地的保護與林業的生態發展[J].農家科技 (下旬刊) , 2016, (5) :359.[3]李武志, 陶怡, 梁福江, 等.林地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林業的建設探究[J].南方農業, 2018, (6)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