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林業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林業工作站的能力建設,論文分析了林業工作站機構、人員、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建設美麗寧夏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論文分析了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的管理技術,對農作物的安全和質量有重大意義。
《林業工作站的能力建設》
摘要林業工作站是林業綜合管理和執法機構,是林業的基石,是各項林業工作的落腳點,是林業部門聯系廣大林農的橋梁和紐帶。充分發揮著林業政策宣傳、森林資源管護、林業執法、生產組織、科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職能作用。尤其是林業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林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文章在綜合分析了林業工作站機構、人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存在的一些問題,科學的提出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寧夏;林業工作站;能力建設
1基本情況
1.1省級林業站管理機構情況
寧夏林業技術推廣總站為正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區林業技術推廣、基層林業站管理和林業科技推廣站管理。核定人員編制20個,現有16人,專業技術人員15人,占總人數的93.8%。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12人。職稱情況為:正高職高級工程師6人,高級林業工程師3人,林業工程師3人,助理林業工程師3人,技師1人。沒有加掛林業站管理機構牌子,今年國家林業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核查時,提出加掛林業站管理機構的牌子,我站已向自治區有關部門和領導報送了專報,等待批示。
1.2地級林業站管理機構情況
我區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5個地級市都設有林業工作站管理職能的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5個地級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現有職工57人,總人數較去年減少2人。減少原因為人員調動、退休。現有在職職工57人中,大專以上學歷5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5人,占職工總數的78.9%。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1人,中級職稱15人,初級職稱9人。辦公場所和辦公設施情況較2015年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1.3縣級林業工作站管理機構情況
我區22個縣(市、區)都設有林業站管理職能的林技推廣服務中心,數量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目前,全區22個縣級林技推廣服務中心共有職工399人,總人數比去年增加2人。人員增加原因是招收新職工。現有在職399人中,大專以上學歷360人,中專學歷21人,高中及以下18人,中專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95.5%。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32人,占職工總數的83.2%,比2015年提高1.1個百分點。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02人,比去年增加8人。辦公場所和辦公條件較2015年沒有發生變化。
1.4鄉級林業工作站情況
1.4.1機構設置全區共有110個鄉鎮林業工作站,下轄鄉鎮193個,林業工作站總數與去年相比無變化。鄉鎮總數和去年相比減少1個,原因為吳忠市同心縣窯山管委會被撤并。1.4.2隊伍建設全區現有人員編制731個,比去年減少了22個,其中石嘴山市減少了1個,吳忠市減少了19個,固原市減少了2個。編制減少的原因為吳忠市同心縣成立生態林場,人員從鄉鎮林業站調出16人,另外開除1人,辭退2人,固原和石嘴山市為人員調動。年末在崗職工有612人,較2015年減少19人,人員減少主要原因為調出到生態林場。在崗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463人,占職工總數的75.7%,中專學歷108人,占職工總數的17.6%,高中及以下41人,占職工總數的6.7%。現有專業技術人員有477人,占職工總數的77.9%,比2015年增加0.1%。
其中高級職稱69人,較2015年增加2人,占專技人員總數的14.5%。中級職稱196人,較上年減少9人,占專技人員總數的41.1%。初級職稱212人,減少7人,占專技人員總數的44.4%。在總體人數減少的情況下,中高級職稱比例呈上升態勢。1.4.3建設投資2016年全區林業工作站建設總投資209.1萬元,其中國家林業局投資160萬元,其他投資49.1萬元,省級投資還屬空白。與2015年相比,總投資減少27.3萬元。1.4.4基礎設施全區現自有辦公用房的鄉鎮林業工作站有14個,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2個。配備交通工具的站數有67個,與2015年相比增加2個。配備通信設備的站數有32個,與2015年相比增加10個。有計算機站數仍是109個,與2015年相同。
2林業工作站職能作用的發揮
全區基層林業工作站積極履行工作職責,按照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指標,結合轄區林業生產實際,強化宣傳,規范管理,嚴格執法,圍繞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三北防護林建設、通道綠化、美麗鄉村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全過程做好技術服務工作,認真履行六大職能,大力實施“五大生態工程”,構建“兩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佑護“天藍、地綠、水清”優美環境,為建設美麗寧夏做出了巨大貢獻。
2.1擴大政策宣傳
采取發放宣傳材料、刷寫宣傳標語、制作宣傳標牌、展板、懸掛橫幅、出動宣傳車、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咨詢服務和送政策送技術下鄉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森林法》、《種子法》等法律法規和各類林業扶持政策。
2.2加強森林資源管護
建立了縣級督查、鄉級檢查、村級巡查機制,使全區124.05萬hm2的林地面積得到有效保護。有害生物成災率下降到6.96‰,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連續57年沒有發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災。
2.3推廣林業科技應用
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責任到人,深入造林一線開展造林技術指導,積極推廣干旱地區樹干纏膜、截干深栽、蘋果的提質增效等實用技術,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及時解決遇到的技術難題。
2.4加快造林綠化
積極參與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扎實推進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與建設、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綠化、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等工程。參與完成人工造林27.8萬hm2,封山育林17.8萬hm2,中幼林撫育10.5萬hm2。荒漠化治理30萬hm2,全民義務植樹7000萬株,全社會綠化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不斷提升。2.5加大林政執法力度鄉鎮林業工作站通過查處分離的方式積極履行職能,發現毀林現象及時制止,遇到處罰案件及時移交協調有關執法部門處理。2016年各鄉鎮林業工作站共參與處理各類林政案件283件,參與調處林權糾紛64件,參與處理林業承包合同糾紛18件。2.6積極開展林農服務簡化辦事程序,推行一站式和全程代理服務,深入到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扶持林業產業大戶。2016年,扶持林業經濟合作組織400個,帶動農戶10025戶,共舉辦各類培訓班717期,培訓林農7.5萬多人次。
3存在問題
3.1機構設置不完善
我區設有110個林業工作站,其中54個鄉鎮單設林業工作站,56個是區域林業工作站,下轄132個鄉鎮。在實際工作中,設立區域站除了有統一的編制批復文件,實際工作中沒有其他作用,所有工作都是由縣(市、區)林業部門到各鄉鎮林業工作站。同時,設立區域林業工作站不利于鄉鎮林業站發揮職能作用,也不利于爭取林業工作站項目資金,基礎設備設施條件得不到改善,影響了林業工作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職能發揮。
3.2人員隊伍不穩定
通過調查,現階段各鄉鎮林業工作站工作任務都相當大,存在編制少、人手不足的問題,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在崗人員與2015年相比減少3.0%,與編制批復人數相比差16.3%。一方面有些鄉鎮林業工作站崗位在招考中存在報考人數少達不到招考要求,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有在編不在崗的借調現象,嚴重影響了職能工作的開展。
3.3設備設施條件差
目前,全區批設的110個鄉鎮林業工作站,有30個鄉鎮林業工作站通過實施標準化建設,設備設施得到改善,其他鄉鎮林業工作站設備設施條件普遍較差,全區只有14個有自主產權的辦公用房,其他鄉鎮林業工作站都是借用鄉鎮的辦公用房,配備有交通工具的站數只有67個,缺少自動化辦公設備或已有的辦公設備嚴重老化不能使用,影響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加之鄉鎮林業站工作半徑動輒30公里到上百公里,沒有交通工具對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不便,使職能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3.4工作經費無保障
各級政府財政預算雖然有不同數額的人員事業經費,但各單位都統籌使用,不能完全用于林業工作,另外,也沒有針對基層林業工作站建設的專項經費,各項林業重點工程中也沒有專門資金用于林業工作站建設及業務工作開展,使得基層林業工作站在開展各項業務工作時因經費短缺而影響成效。
3.5鄉鎮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基層林業工作站人員學歷偏低,加之長年處在生產一線,外出培訓和集中培訓的機會很少,每年基本上和林農一起參加能力提升培訓,缺少培訓經費進行知識更新培訓,從而影響職能工作的開展和服務成效。
4對策及建議
4.1加大投入,加快林業工作站建設
通過開展基層林業工作站情況調研,爭取自治區政府及國家林業局的經費扶持,拓寬相應的投資渠道,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基層林業站辦公用房條件,配置自動化辦公及科技服務設備設施、生產用工具車,提升服務能力。
4.2穩定隊伍,為林業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首先,確保現有林業工作站人員堅守本職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工作到崗、責任到人,建立合適的工作機制,工作中以林業局管理為主導,積極與鄉鎮做好協調配合,建立林業局和鄉鎮雙重考核機制,有利于林業干部的成長進步。其次,在職稱聘任上,林業部門從轄區林業系統進行通盤考慮,積極爭取聘任職數,合理調整,優先聘任鄉鎮技術人員到相應的職稱崗位,從而穩住基層林業隊伍。在穩定隊伍基礎上,根據自身工作需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與編制部門溝通,申請調整增加人員編制。
4.3推進改革,爭取恢復鄉鄉設站
積極與編制管理部門溝通,準確領會機構改革精神,按李克強總理的講話要求,把上級機關“瘦身”與基層一線“強身”統籌考慮,爭取按現有鄉鎮林業工作站的存在形式分設機構,增機構不增編制,有利于基層林業站發揮職能作用,也有利于向國家林業局爭取項目,需將過去項目建設只涉及110個區域站的情況延伸到193個鄉鎮林業工作站。
4.4提高待遇,提升履職能力
林業工作站工作性質區別于其他事業單位,林業站工作人員工作中需要上山下鄉,翻山越嶺,工作半徑大,工作性質與其他事業單位無法相提并論。因此,應提高基層林業工作站人員的工作經費和待遇,使之與工作性質相適應。在財政保障方面,爭取將科技推廣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配備相應的生產用交通工具,為發揮職能作用、提高應急能力,特別是在森林防火中突出時效性和及時性。
4.5強化培訓,全面提升林業站人員素質
為全面提升基層林業站人員素質,每年對基層林業工作站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更新培訓和管理服務能力培訓,爭取在財政預算中列入一定數量的培訓經費。同時,創新培訓機制,多渠道爭取、整合培訓經費,培訓形式上采取分層次、請專家送培訓下基層,增大培訓覆蓋面和培訓次數,全面提升基層林業站人員素質,確保林業站職能的發揮。
作者:黃澤云 賈浩譞 單位:寧夏林業技術推廣總站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
摘要:隨著現代化農業不斷發展,綠色理念地位越來越重要,人們對農作物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保證農作物的安全性,需要使用無公害栽培技術。分析了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的管理技術,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對管理技術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土地污染、農藥使用、肥料使用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農作物的發展,因此對無公害栽培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的解決對策,對保證農作物的安全以及質量意義重大。
1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1.1農作物中農藥殘留過高農作物在進行無公害栽培中,要想讓其健康生長,就需要使用農藥,以此預防和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有的農民在使用農藥中用量過多,使得農作物中的農藥殘留以及有毒物質都出現超標問題,這會給使用者造成影響,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破壞無公害農作物的營養價值,對無公害農作物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1.2盲目使用肥料
在栽培農作物時,為了讓它們更好地生長,農民都會使用肥料,但是因為對農作物缺乏全面、正確的了解,缺乏專業知識,對土壤構造也缺乏了解,沒有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材料,反而使得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的肥力下降,破壞了農作物抵抗害蟲的能力,使得它們在面對害蟲時防御能力減弱,營養價值也遭到了損壞。
1.3土地污染嚴重
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也在不斷推進,很多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居民每天也會產生很多的生活垃圾,并且隨意排放和丟棄,給環境帶去污染的同時,也污染了農作物,使周圍土地受到污染,進而影響到農作物,使得其內部結構受到損壞。如果使用這類農作物,則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消極影響,這違反了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的初衷[1]。
2促進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加強對土地污染的治理,建立無公害安全環境
根據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管理要求,需要對當前農作物的栽培環境進行治理以及改善。對于那些受到嚴重污染的土地,更需要加強整治,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能夠共同協作,減少和禁止工廠廢氣、廢水的排放和居民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棄,減輕污染[2],還需要對已經污染的土地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理。在實際的無公害栽培中,需要對土質條件、土壤肥性開展相關的測土配方,對土壤中不同的污染物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優化和減少其污染水平,使土地環境符合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要求。
2.2加強肥料管理,轉變栽培種養方式
在農作物栽培中使用肥料,需要按照無公害農作物栽培要求,科學、有效地選擇肥料,合理把握其用量,防止因為肥料用量過多而造成土質、水質影響,符合無公害農作物的品質要求。這就需要轉換農作物栽培方式,改變傳統的種植方法,根據農作物的品種、季節、土壤土質條件進行科學、有效的肥料使用,防止因其使用過多而造成土壤污染,保證土壤的承載力不受到損害。除此之外,在使用肥料時,還需要注重對有機肥的輔助使用,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量。
2.3加強農藥管理,優化農作物育種管理
對于農作物的無公害栽培以及管理,應該滲透到農作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在育種管理過程中,需要科學地選擇無公害農作物品種,全面、正確地了解它們的特點、生長習性等,改善育種條件,以此來提高無公害農作物的品質[3]。在營養方面,應該提前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從根本上控制病蟲害,一般采用人工方法防治病蟲害;在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時,需要全面了解農藥的使用量、品種、使用時間等,科學、合理、適量地使用農藥,保證無公害農作物的品質。
2.4健全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產業化建設體系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應該注重產業化基地的建設,在此基礎上形成園區規模,實現增質增效目標。比如建設大棚、溫室時,應該依據當地的農業優惠政策,注重對大棚、溫室的設計,建造出標準、規范、合理的栽培環境;在突出地區農作物種植特色方面,應該綜合種植條件、生產條件、產業基礎等,注重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無公害農產品品牌,提高競爭力。
3小結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農民應該掌握該技術,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等,了解農作物的實際情況,滿足無公害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要求,提高無公害農作物質量,保證其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鄒世虎.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分析[J].北京農業,2015(23).
[2]吳楠.淺析農作物栽培無公害栽培的管理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5(02).
[3]黃華.淺析農作物栽培無公害栽培的管理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4(07).
作者:閔淑芬 單位:寧鄉縣農業局
推薦閱讀:《河北林業科技》(雙月刊)是河北省唯一的國內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林業科技刊物,自1973年創刊以來,深受省內外林業科研部門、生產單位及林業院校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