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園林植物景觀生態效益的發揮是以一定的綠地面積和完善的綠化系統為基礎的。而園林植物生態效益的最大發揮取決于植物群落景觀的塑造應用和合理的樹種選擇;園林植物種類的多樣性能提高園林的觀賞價值,增強園林的抗干擾能力和穩定性,增加其環境效應。通過分析研究東北地區由于自身特殊的寒地氣候條件,使其景觀設計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和局限性,根據對近自然植物群落生態結構的調查,歸納現有的植物群落特征,提出"近自然植物群落"的營建理念,即遵循植物配置原理和方法,營建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應用于園林設計中的城市綠化,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東北地區景觀設計的精髓。
關鍵詞:東北地區 ;近自然; 植物群落; 園林綠化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northeast area due to the special cold climate condition, make its landscape design has a very strong regional and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 investigation,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pla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 close-nature pla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concept
Key words: northeast area; close to nature; plant community; landscape
中圖分類號: TU98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 言
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它受環境因素中氣候因子的影響很大,由于我國疆域遼闊,氣候差異顯著,因此景觀設計必須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東北地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熱,春秋大風干燥,因此,探索一種適合東北地區氣候條件的景觀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當今世界的科學主題之一。由于近些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給社會帶來得負面效應——環境污染,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大量的人口流向城市,諸多的工業、實體,在城市蜂擁而起,大面積植被密集排列的建筑所代替。由于人口密度劇增,工業、交通、日用生活燃料等排放越來越多的廢氣、廢熱,造成了特有的城市大氣環境的惡化和城市熱島效應。環境污染仍在繼續蔓延,生態破壞的范圍還在擴大。眾所周知,綠化是改善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綠化在各行各業中也是唯一以“自然更新”方式凈化環境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很多城市綠化中又存在許多不科學之處,主要有兩大誤區,首先是只注重景觀效益而不重視植物景觀生態效益,這與提倡優美生態環境的今天不相符合。其次是一味的追求大面積的草坪,而忽視了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植物配置要求。也不可能有很高的綠量,直接影響了城市環境的改善。另外在園林植物景觀的營造中沒有充分利用水體、濕地,這與改善小環境及植物景觀生態效益的發揮有非常重要的關系。
1.注重園林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園林設計不同于其它設計,它既要滿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又要求藝術性、觀賞性強。其設計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是:①強調立意。園林設計的立意強調景觀效果,突出藝術意境創造,但絕不能忽視園林功能和自然環境條件。園林設計的立意還在于設計者如何利用和改造環境條件,如綠化、水源、山石、地形、氣候等。②注重選址。從景觀上說,園林是創造某種和大自然相諧調并具有某種典型效果的空間塑造。因此景觀建筑如選址不當,不但不利于藝術意境的創造,反而會削弱整個景觀的效果。③細化布局。建筑布局的無法,零亂無章,不可能成為園林佳作。④講究尺度與比例。功能、審美和環境特點是決定園林尺度的依據,恰當的尺度應和功能、審美的要求相一致,并和環境相協調。同樣除了園林建筑本身的比例外,還需考慮園林環境中水、石、樹等的形狀、比例問題,以達到整體環境協調。⑤突出色彩與質感。 園林的的色彩與質感處理得當,園林空間才能有強有力的藝術感染力。
2.園林樹種的選擇
2.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由于東北地區氣候條件的特殊性,應盡量選用鄉土樹種。鄉土樹種在長期種植的過程中已充分適應本地區的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易于成活。就地取材既能節省綠化經費,又能反映地方風格特色,充分發揮其綠化,美化的功能。
2.2有計劃地引種馴化野生樹種和外來樹種,豐富綠化色彩
野生樹種是園林綠化重要的苗木來源之一,抗寒,抗旱和抗病蟲,價格便宜,即可加快綠化速度,又能代表本地特色。因此引種馴化野生樹種,有利于豐富東北地區綠化樹種資源,延長東北地區綠化觀賞期,形成良好的生態體系。
3. 園林植物配置模式與生態環境
園林植物的生態效益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收各種有毒氣體、蒸發水分增加濕度、炎夏降低植物周圍的溫度、吸收噪音及吸滯粉塵等基本上全靠葉面來完成,故生態效益與單位面積綠地的葉面積成正比。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增加生態效益就是要增加葉面積。喬木、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葉面積是大不相同的,喬木的葉面積量必然大于低矮的灌木和草本。喬木的葉面積達到它樹冠正投影面積的20倍左右,灌木只有5~10倍,草坪更小,因此,必須堅持喬木是根本、灌木為襯托、花草作裝點的原則,貫徹以喬木為中心的合理結構,堅持喬灌木立體式多層配合,才能充分體現園林植物景觀的生態效益。由喬木、灌木和草坪結合建造的復層結構綠地其生態效益明顯大于雙層或單層結構綠地。同樣面積的城市綠地,喬灌草結合所產生的生態效益可為單層草坪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要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的生態效益,必須建造復層群落,從而提高綠地景觀生態效益的效率。
在此還要特別強調保護大樹的作用。首先,綠色植物中高大的喬木所具有的葉面積系數最大,本身凈化效率高;改善生態、氣候功能顯著。據德國植物學家測定:一株成年旺長的大樹所產生的生態效益抵的上1600株小樹,足見差異之巨大。其次,高大喬木增加了復層種植的垂直高度和體積,從而增加了單位綠地上的葉面積,最終增加了生態效益。
4、園林植物與環境的良性循環
為使植物景觀生態效益得以良好發揮,應該生態綠化,也就是盡量選用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的物種,能在當地降雨條件下生存和生長,推廣少灌或免灌群落;利用植物凋落物和綠肥等土壤適宜物,進行在循環和在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減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綠地建設和維護費用。但是有些植物,由于嚴重的污染致使城市中的植物葉面上不同程度的覆蓋了一層污染物。這一層污染物不僅直接對植物產生毒害,更阻礙著葉面光合與呼吸作用的進行,是植物失去自我調節能力、失去自身的生態平衡。加之管理不善,地上地下雙重影響,不僅引起植物生長不良,而且能造成死亡,其生態效益是很低的。為了使植物正常生長、發揮出正常的生態功能,就要人為的幫助植物恢復它本身的平衡,如:用清水噴淋樹冠(或研究葉面清洗之類“綠色”物質)沖洗去葉面上的污染物;同時適時進行松土、施肥、修枝、防治病蟲害等。迅速提高綠地管理水平,使植物健旺生長,這是充分發揮綠地生態效益、挖潛增效地重要措施之一。
水體或濕地的營造利用,對改善小環境的作用非常大,不但提供大量的負氧粒子增加了空氣濕度,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植物群落的生態平衡。所以,應重視綠地水體的建設,為有意昆蟲和兩棲動物提供適宜生境,綠化植物-病蟲害-天敵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和制約,形成病蟲害生態調節機制。因此,通過生態設計和生態系統管理,能夠將病蟲害防治由直接面對病蟲害,轉向間接利用綠地群落間生態位分異生存與競爭關系以及次生代謝物等作用,調節目標植物與有害生物動態平衡,實現城市綠地植物無公害控制。
5、結術語
我國園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標志與結晶,并對世界園林產生過巨大影響。新的歷史時期賦予園林學科新的歷史使命。廣泛地借鑒、利用人類已有的文明成果,將園林學科與其它新興邊緣學科接軌已勢在必行。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對于景觀設計確實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我們不能悲觀對待,我們應該樂觀的面對當地的自然條件,積極地挖掘地方優勢,探索出具有東北地區特色的景觀設計方法,打造具有東北地區冰雪特色的生態景觀,讓景觀設計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減輕快節奏的現代化城市生活所給人們帶來的壓力,充分享受景觀設計帶給人們的大自然般得享受。把景觀生態學引進城市園林綠化,結合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植物生態特性,進行城市園林綠化的規劃與設計,將大大推動園林學科的發展,拓展和東北地區園林綠化的外延和內涵,而且也為最終實現城市景觀中人與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續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園林規劃設計》胡長龍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
【2】《園林樹木學》 陳有民主編 中國林業出版社
【3】《城市生態學》 陳存根 張碩新主編 西北林學院
【4】《植物景觀意匠》徐德嘉 周武忠主編 東南大學出版社
【5】《園林種植設計》楮泓陽主編 西北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