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科學
![]() |
期刊名稱: | 語言科學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2-1687/G | |
國際標準刊號: | 1671-9484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江蘇省教育廳 | |
主辦單位: | 徐州師范大學語言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語言科學》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語言科學》按照國際標準慣例編輯出版,大力弘揚科學精神,鼓勵學術創新,倡導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新結論。《語言科學》雜志在作者、審稿專家以及編輯部同人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2008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08-2009年)(南大核心),在22種語言學核心期刊中名列第16位;《語言科學》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計量與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北大核心),在18種“語言學/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類期刊中名列第13位。《語言科學》在2008年度有10篇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名列語言文字類期刊第3名,僅次于《語文建設》和《中國語文》。
《語言科學》主管單位:江蘇省教育廳主辦單位:徐州師范大學語言所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江蘇省徐州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創刊時間:2002年郵發代號:80-114國際標準刊號:1671-9484國內統一刊號:32-1687/G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098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561萬方影響因子:0.611萬方總被引頻次:639
《語言科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語言科學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語言科學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語言科學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期刊欄目:理論語言學、計算機語言學、工程語言學、神經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數理語言學、聲學語言學、比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現代漢語研究、漢語史研究、中國境內各民族語言研究、國外語言及國外語言學研究、中外語言學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
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萬方數據庫收錄
• 讀者對象:為國內外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以及其他從事與語言科學相關的應用或交叉學科的研究人員。
• 辦刊宗旨:《語言科學》(雙月刊)創刊于2002年,是由徐州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主辦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學術刊物。辦刊方針:追求卓越、體現多元、走向國際。實行雙向匿名評審制,關注語言學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成果,特別注重推動富有活力的與語言學相關的各種新興交叉學科的創建和發展,倡導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新結論,把推介高水平原創性重要科研成果作為期刊的首要任務。本刊已被北京大學列為博士研究生必讀學術刊物之一,為包括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在內的很多高校列為核心學術期刊。
• 《語言科學》雜志往期論文投稿目錄:
副詞修飾副詞現象研究………………………………徐以中 楊亦鳴
隱性否定動詞的敘實性和極項允準功能……………………………袁毓林
第47屆國際漢藏語言暨語言學會議在云南召開本刊記者……………………………
漢語句式的跨語言觀——“把”字句與逆被動態關系商榷……………………………張伯江
現代漢語后續句中三種省略結構的性質與允準……………………………周永 江火
從詞匯語義信息看“差點兒沒VP”的演化……………………………帥志嵩
中國語言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刊記者……………………………
布依語元音系統的鏈式音變……………………………占升平
語言管理論文:論如何理解當前英漢語言轉換方式
摘要:國內英漢隱喻對比研究主要涉及認知層面、文化層面、詞匯層面、語法層面、語篇層面,基本跟上了國外隱喻研究的步伐。客觀來說,不同的研究層面本質上并無優劣之分,均有其價值所在。隱喻研究層面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具體的研究目標、研究條件、研究方法、理論框架等因素。
英漢隱喻對比研究的核心任務是揭示英漢隱喻異同的規律,并對造成異同的相關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解釋。隱喻類型研究和跨層面研究為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英漢隱喻對比研究也離不開相關理論的支撐。因此,有必要理順近年研究中隱喻理論的應用,探討其對英漢隱喻“異”和“同”的闡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