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結合廣東移動數據審計管理及實踐,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深入研究打造創新型智能內部審計管理體系,推動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內部審計 數據審計 持續審計 大數據 審計效能
一、電信業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電信業數據量與日俱增,已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按照數據量級別劃分,數據信息化存儲經歷了四個階段:最早是單機存儲數據階段,通過單臺主機存儲數據,比紙質存儲跨越了一大步,但由于主機之間缺乏聯通,容易出現數據孤島;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改變了計算機出現以來的信息孤島格局,關系型數據庫應運而生,該階段數據主要由信息系統產生,業務數據量完全可以使用傳統關系數據庫進行處理;隨著電信業的蓬勃發展,更大量的電信運營數據量納入統計分析。例如,上海某運營商每分鐘8萬條位置更新信息(徐家匯商圈),每小時近300萬次移動電話呼叫,每天70-100TB及30億次點擊的互聯網訪問量,一個地市運營商每天產生24億條話單記錄,約1TB,一年約350TB;而今,電信業已然邁進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電信業務增加了更多網頁、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用于社交網絡分析、輿情監控、定制化營銷、提升客戶服務質量等。
(一)傳統審計方式的局限性
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導致傳統的審計方法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電子數據正在逐步替代紙質資料,部分審計領域的風險隱蔽性強,不易識別,抽樣審計方法已很難有效定位風險,審計資料有限導致難以全面深入開展工作,審計結論往往滯后于風險發生時點,審計工具支持能力不足等。與此對應,審計工作的策略、方式方法、管理模式等均須做出相應調整。
安永《全球內部審計調研報告》顯示,92%的受訪者認為,數據分析應當應用于審計項目執行過程,數據分析使內部審計能覆蓋更廣的范圍,能發現傳統審計方法不能發現的變化趨勢,但僅有很少的內部審計職能將其應用于整個審計過程。
(二)數據審計形式的類型
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的指導下,廣東公司進一步明確數據審計的應用類型,認為可以分為三類表現形式,分別是數據監控、持續審計、大數據審計。
數據監控是基于聯網采集系統數據,針對重點領域前瞻性的數據風險分析和預判進行督促整改,該形式主要用于得到審計線索,后續還需要通過實地核查等多種輔助方式確認存在的問題。數據監控本質上是一種審計分析的應用,業界一般認為,數據監控是運用數據挖掘、云計算等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審計分析,從而挖掘出審計疑點及問題線索,使數據分析更為精準和深入。中國移動解析“數據監控”是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在建立財務、業務、管理等基礎運營電子數據收集及存儲常態化的基礎上,開發數據監控分析程序,對數據進行轉換、驗證和分析,查找審計線索并定位問題,實現經常性審計監督和前瞻性風險預判的審計形式。
持續審計是基于公司經營分析系統及業務系統數據,針對已知風險,自動、持續地發現異常及違規情況,通過運行持續審計模型得到具體的審計發現,但審計發現的準確度和精確度受模型和數據影響。持續審計本質上是一種審計方法的創新,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將持續審計定義為“利用技術對交易事項執行自動化的監控測試和風險評估的方法,并實現審計方式從傳統的周期性復核交易樣本轉而持續監測所有交易的轉變”。中國移動定義持續審計為“公司內部審計部門針對已知風險及問題設計信息化審計程序,依托公司各信息系統的電子數據,自動、持續執行預設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發現異常例外及違規情況并出具審計報告”。
大數據審計是基于聯網采集各系統數據,探索遠程審計模式,得到審計發現、審計線索和風險提示,支撐各項審計任務。中國移動以數據監控分析平臺實現的功能為基本設想,圍繞“帶著線索去審計”的理念,提出大數據智慧審計構想:擴充整合各業務領域數據,豐富審計規則和算法,固化各類審計點模型,自動呈現“審計線索”;在審計中,根據審計任務靈活配置審計點,自動調度審計作業流程,遠程生成初步“審計報告”,全面、高效、智能支撐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數據審計是未來審計的發展趨勢
利用數據優勢開展審計,是目前探索研究的重點,數據審計必然是未來審計的發展趨勢。
在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下,審計署2014年開啟對中央企業聯網和數據采集工作,率先在中國移動開展相關電子數據持續采集及跟蹤檢查分析,集團公司也提出“全面發展信息化審計,進一步提升審計效率和效果”的工作要求,并率先在廣東公司開展數據審計的試點實踐,廣東公司不斷完善數據審計基礎建設及管理應用實踐,努力成為集團標桿乃至行業標桿。
二、數據審計的前提與基礎是信息化
加強企業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打好內審信息化基礎。企業信息化是實現內審信息化的基礎,內審信息化建設時常受限于企業運營、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因而在內審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應當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例如,針對投資建設管理,應當建設投資建設管理系統,實現網絡規劃、投資計劃、項目采購、工程建設、合同審計等一體化業務管理流程互通,對投資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系統管理。
做好內審信息化的中長期規劃,循序漸進提升建設成效。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經過多個階段開發、測試、優化才能達到既定需求,但應提前做好工作規劃,根據重要、緊急程度安排開發建設,逐步投入使用。如未提前進行規劃,根據需要不斷獨立開發建設,不僅容易造成資源浪費,而且不利于建設效能提升。可以按照三年規劃、年度計劃的方式,長短期結合,做好整體規劃,進行逐步開發和優化。
提升審計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推廣內審信息化融合應用。應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在企業信息化程度逐漸提升的環境下,要求審計人員除掌握審計專業知識外,必須增加必要的計算機知識。在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局限于孤立審計各個功能要素,更要提升全局性和全面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考慮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和相互作用,從而使審計評價具有整體性、系統性,更貼近項目審計目標。
推薦閱讀:《機電信息》(旬刊)創刊于2001年,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江蘇省設備成套有限公司(原江蘇省機械設備成套局)主管、《機電信息》雜志社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