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當今電信通信建設的發展以成為目前所關心的一個問題,怎樣使通信業更好的發展。科技技術的新應用中將同時與金融所聯系現在已經變為了現實,可是怎么使金融在電子通信中良好的發展,保護管理等都是現在所關注的一個項目。對于這些小編做了一下闡述。
摘要:中國的電信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沒有任何創新能力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中國的電信企業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各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相互之間在產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才能形成中國民族電信業整體強勁的競爭優勢。
通信工程論文推薦:《通信技術》雜志由信息產業部主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研究所主辦。主要報道信源處理、傳輸、業務與系統、網絡、移動通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先進技術、理論研究成果和最新動態。雜志一直以促進民族通信事業的發展為已任,專注于通信技術以及相關領域發展與趨勢的學術交流,集學術性、知識性、信息性為一體。力爭搭建好一個展示、交流、探討通信技術發展的良好平臺,同時,成為一個反映當代通信技術專業發展水平的面向世界的窗口。
關鍵詞:電信網絡,網絡金融,科技技術
1、網絡融合的必要性
加快電信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是關系到我國電信行業由大到強戰略成敗的關鍵。建設電信行業基礎條件平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要有利于提高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2)要有利于提高研究開發能力。(3)要有利于提高科技創新能力。(4)要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5)要有利于培養和構建科技人才隊伍。(6)要有利于實現電信業可持續發展。
(1)PSTN網的弊端逐步顯現
PSTN網從建設到目前的成熟應用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它為實時的語音通信提供了優質的平臺,但是隨著人們對各種豐富業務需求的不斷提高,PSTN網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
業務種類單一,只能提供窄帶話音業務。
網絡節點過多,維護管理困難。
呼叫控制與承載相關,信令和話務均需逐級轉發,浪費網絡資源。
業務開發復雜,能力有限,業務開展困難。
所有這些問題,給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而在此時Internet網絡發展得如火如荼,它是作為一個“盡力而為”的網絡而出現的,其簡單、靈活、開放性的特點吸引了大家的視線,寬帶用戶量因此得到高速發展,大有超過交換網之勢,但是正是由于它“盡力而為”的特點,使得其QoS無法保證,無法提供電信級的可靠安全的網絡。
與發達國家相比,研究開發仍然是我國電信行業重點試驗室、科研院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動站、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等研發機構的基本任務之一。我國電信企業在技術研發能力和水平、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等方面與國外企業之間還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國加入WTO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這一切使得人們不得不尋求一種更靈活、更開放、更安全、更可靠、更易于維護的網絡技術,在這種情況下,NGN網絡應運而生。
(2)多網融合需求不斷增強
從網絡運營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的電信網絡已形成多個相對獨立的網絡,包括固定電話網、移動網、有線電視網、H.323網、Internet網等,這些網絡的格局縱向獨立,每種不同網絡有其特定的網絡資源組成方式,并基于這些網絡資源提供特定的功能和業務。這種“一種業務,一種網絡”的網絡格局已逐漸暴露其固有的弊端:多種復雜的協議、復雜的網絡共存;網絡管理和維護成本很高;不利于網絡資源尤其是傳輸資源的共享;不便于跨網絡多功能綜合業務的提供。
我國的大型科學儀器儀表設備的平均利用率還不到25%,這與發達國家高達170%-200%的利用率不能相提并論,嚴重違背了當初購買這些設備時的初衷。重復購置,封閉使用,管理落后,效率低下,造成大型科研設施及科研資料、科學數據的嚴重浪費,使我國科研的潛力遠未充分發揮,創新能力難以提高,成為制約中國科技人員開拓創新的主要障礙。
從業務需求的角度來看,固定話音業務逐漸萎縮,移動和數據業務快速增長,用戶對個性化、多樣化業務需求不斷增強。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多種網絡融合對于用戶來說,可使用任一終端(移動臺、PDA、PC等)通過任一方式接入網絡(WLAN、DSL、GPRS等),而且號碼可唯一、帳單可唯一,非常方便靈活;對于網絡運營商或業務提供商來說,可以提供豐富、統一的業務,便于市場細分,擴大客戶群和提高客戶忠誠度,降低建設和運維成本;對于設備提供商來說,優化其研發進程、便于軟、硬件的重用,能夠提供更好、更豐富的通用的產品。
2、網絡融合研究現狀
3GPP、ETSI、ITU-T等國際組織開展了網絡融合問題的研究,總體上處于體系架構討論階段。
其中,3GPP研究熱點集中在三個方面:如何在IMS域中應用IPv6解決地址問題,以盡快實現IMS;如何協調移動和固定網絡中SIP協議的差異;以及是否要在電路域上承載實時業務以達到較高的QoS保證。
ETSI TISPAN目前正在制訂NGN相關規范,命名為TISPAN_NGN Release 1,其總體研究目標為:固定終端能夠獲得3GPP IMS核心網提供的所有業務;能全部或部分替代現有核心網提供的PSTN/ISDN業務;支持用戶或終端的移動;提供QoS控制功能;提供業務的開發和互操作能力,提供第三方業務能力。
TISPAN和3GPP還合作開展IMS相關研究,在重用IMS概念基礎上,重點關注用戶識別卡問題以及業務引擎問題。
ITU-T于2004年6月成立的FGNGN(NGN專題組)也以IMS為基礎,對網絡架構、移動性以及業務等方面進行研究,如NGN業務需求、支持多種接入方式、固網和移動網絡的融合等,并明確了NGN的Release1的業務以IMS Release 6中定義的業務為起點。
3、固定交換網向NGN的演進
NGN基于呼叫控制與承載控制相分離,業務與控制相分離的思想,它采用軟交換為核心技術,承載于分組網絡之上,將原有的交換機分解成軟交換設備和媒體網關,并通過基于IP傳輸的協議實現呼叫、業務的控制和語音、數據的傳輸,不僅解決了目前交換網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將交換網和數據網巧妙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多種靈活豐富的業務提供方式,使得運營商、設備廠商、乃至第三方快速提供綜合化或個性化業務成為可能。另外它也考慮到網絡的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則,從而通過接入網關、綜合接入設備等設備提供了普通POTS終端接入的方式,通過中繼網關提供了有效的與PSTN網絡互通的方式。綜上所述,固定交換網確定了從PSTN向NGN演進的發展趨勢。
原有的交換機演進成為軟交換設備和媒體網關,并增加了應用服務器等業務平臺,NGN網絡除了可接入窄帶話機,還可接入SIP終端、PC等寬帶終端,而原有的基于TDM方式的電路交換網也逐步由基于IP的承載網所替代。
4、移動核心網向IMS的演進
移動核心網也同樣經歷了技術的變革,其2G網絡采用了與PSTN類似的網絡結構,核心網絡主要由MSC交換設備組成,另外由于移動的特性引入了用戶數據庫(HLR)、鑒權中心(AUC)等,MSC同樣采用了分級組網的模式,利用七號信令控制,實現了窄帶話音的傳送。
發展到目前正在興起的3G網絡,在WCDMA R4階段,其核心網絡CS域也開始向軟交換的結構發展,它將原來的MSC交換機分離成移動軟交換(MSC Server)和媒體網關(MGW),實現了呼叫控制與承載控制相分離。與NGN所不同的是,CS域仍然旨在提供窄帶話音業務,數據業務由PS域提供,移動軟交換之間的呼叫控制主要采用BICC協議,而NGN中的固定軟交換除了提供傳統話音業務,其寬帶軟交換功能還可提供數據和多媒體業務,固定軟交換之間的呼叫或會話控制主要采用SIP-T或SIP-I。
成果轉化是電信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重要功能之一。目前,我國在成果轉化方面已經作了大量的工作,已經出現了高交會及技術交易常設機構、技術轉移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產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器、科技咨詢評估鑒定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等各種各樣的相關機構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在WCDMA R5階段,核心網又引入了多媒體域(IMS),它基于GPRS承載,用于提供多媒體業務。
其中,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是IMS域中用于完成會話控制的主要實體,它分成P-CSCF(代理CSCF)、I-CSCF(互通CSCF)、S-CSCF(服務CSCF),其中P-CSCF是終端接入IMS的第一個聯系點,I-CSCF是歸屬地用于屏蔽網絡結構的接入點,S-CSCF用于完成實際的會話控制和業務提供等功能。另外,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提供IMS和PSTN/PLMN 網絡在信令層上的互通功能,MGW(Media Gateway)提供承載層分組網絡和PSTN/PLMN的互通,BGCF(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用于選擇通過哪個MGCF與PSTN等其他固定網絡相連,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則是存儲用戶屬性的數據庫。MRF(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用于媒體資源的控制和處理。
WCDMA R6階段則繼續增強和完善IMS,在功能上支持和IP網絡、WLAN的互通,并增強了QoS和基于服務的本地策略等,在業務上支持基于IMS的會議控制、組特性的業務、在線(Presence)業務等。
5、網絡融合的發展思路
由上文可見,移動核心網與固定交換網的發展經歷了相似的歷程,未來的網絡都將是以軟交換為核心、以分組網為承載、通過與網絡分離的業務平臺靈活提供豐富業務的網絡,同樣的架構、類似的技術給網絡融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