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新時代進行創新發展的必然之路,是職業教育提升發展質量的必然需求。持續高質量的產教融合發展之路取決于職業院校對行業企業發展的研究,對行業企業需求的研究和對新時代高素質人才成長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創新職業教育管理機制、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以適應行業企業發展的新需求。沒有對行業企業的深入研究,就沒有持續發展的產教融合體系。
關鍵詞:產教融合;行業企業 ;合作意愿;統計分析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產教融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最關鍵、最艱難的是學校如何“引企入教”“融合發展”,如何推動企業參與的深度,建立包括學校的課程設計、教學改革,乃至學校管理層面的運行制度等[1],使企業能從產教融合的辦學中得到收益,使企業能夠融入到職業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為此,職業院校必須深入細致研究產教融合中企業的各種需求,尋找內在的合作力量,構建內在合作機制及其活力之源[2],使產教融合成為推動職業院校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成為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載體。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在我校召開的兩次2018屆學生就業推介會上,我們對185個企業的招聘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國有企業35份,私營企業140份,聯營企業5份,外商企業5份。國有企業中,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占81.25%,年產值千萬元的企業占18.75%;公司負責人占14.71%,人力資源負責人占79.41%,專業技術負責人占5.88%。私營企業中,年產值億元的企業占32.85%,年產值千萬元的企業占49.29%,年產值百萬元企業占17.86%;公司負責人占9.29%,人力資源負責人占73.57%,專業技術負責人占2.85%,其他人員占14.29%。由于聯營企業和外商企業調查收集的數據不具有代表性,這里不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的統計分析
采用了五級需求程度的分析,即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需要2分,非常不需要1分。
(一)未來五年人才類型需求程度的分析
通過統計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需求的人才類型和程度都不一樣。國有企業需求程度高的人才依次為拓展市場的營銷人才、技術技能大專人才、產品技術研發型人才、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才、財務高端管理人才。私營企業則依次為拓展市場的營銷人才、高級經營管理型人才和辦事文秘行政管理人才。(見下頁表1)
(二)人才素質和能力需求程度的分析
國有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最重要的素質和能力為:具備安全生產及事故處理能力、編制和實施計劃的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和遵守組織紀律的意識。私營企業需要人才最重要的素質和能力為:具有團結和組織協調能力、具有推銷和拓展市場的能力、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得出,私營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程度明顯高于國有企業。(見表2)
(三)企業現有人才素質及能力欠缺程度的分析
國有企業人才能力的欠缺程度普遍高于私營企業,基本處于欠缺到一般程度等級,其中欠缺程度高的是:安全生產及事故處理能力、推銷拓展市場的能力和編制實施計劃的能力。私營企業現有員工基本處于一般狀態,其中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處于一般以上,在弱欠缺的范疇。(見表3)
(四)企業招收職教學生主要因素和校企合作希望收益領域的統計分析
國有企業招工重點(可多選)是關注學生學習的專業占60%,學生能力占28.57%。而私營企業關注學生學習的專業占34.29%,學生能力占29.28%,學校聲譽占18.57%,學校地理位置占5.43%,其他因素占11.43%。國有企業對校企合作領域的需求比較單一,就是解決企業技術員工缺乏的問題。而私營企業的希望則呈現多樣性,希望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解決企業技術員工缺乏問題、為企業培養更高技能從業人員、校企聯合進行技術開發、解決企業季節性用工問題、幫助企業進行員工培訓和幫助企業進行發展規劃研究。(見表4)
(五)企業最合適的招工時間的統計分析
通過統計對比,我們看到國有企業希望的招工時間為12~2月占57.14%,9~11月招工占28.57%,6~8月招工占11.43%,3~5月招工占2.86%;私營企業希望招工的時間則為3~5月占37.86%,9~11月占25%,6~8月占19.28%,12~2月占17.86%,私營企業在一年的4個時間段的分布差異不大。通過統計分析,我們在學期設置時,要有所突破,學生畢業的時間最好安排在12~4月,就業率的最終統計結點時間應為每年的6月。在招聘的方式上,國有企業希望通過到學生實習現場進行招工占65.71%,到學校招聘會招工占25.71%。私營企業則希望通過學生招聘會進行招工占65.71%,到實習實訓現場招工為25.71%。在企業招聘主要依據的統計分析中,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在招聘時基本上是關注學生的現場表現,國有企業為74.29%,私營企業為65.71%;而學生的簡歷,國有企業僅為5.71%,私營企業為15.71%。在職業院校就業指導課中應增加應聘能力的訓練內容,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六)企業對校企合作領域需求頻率的統計分析
新時代的產教融合,要讓職業學校的教育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更好發揮支撐引領作用,通過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人力支撐[3],這就要職業院校充分的研究企業的需求。國有企業最希望和學校領域是在技術培訓和為企業解決技術攻關方面,私營企業希望校企領域主要在招生就業和人員互聘交流方面。(見表5)
推薦閱讀:《統計與信息》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