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目前國內的環境史研究更多關注于早期社會的環境問題,如歷史上環境要素的變遷、環境綜合評價及理論性的研究等,而對于近現代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卻很少有歷史學者展開系統的探研。從所研究的區域而言,則主要集中于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環境歷史問題,其余則為華南和兩北內陸,而關于東北地區環境變遷史的研究成果則很少。
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該區開發時間較晚,歷史素材不如其他區域豐富。然而,該區域對于研究工業化以來的環境變遷史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正因其開發的時間晚,農業對當地的影響遠不如其他區域顯著,而由工業化所引起的生態問題卻非常嚴重。即使就全球范闈來說,亦可視為現代工業發展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一個典型。其中又以工業廢水大量排放造成大河流域水環境嚴重污染的問題最為突出,令人憂思、發人深省。
本文將要探討的松花江流域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因工業發展而導致的污染問題,就是東北地區工業發展造成環境破壞的一個縮影。以往關于松花江水環境問題的研究,絕大多數是科學考察性質的調研報告,且多為對污染事件本身的查證。
1 對松花湖污染的調研
由于松花湖污染嚴重,吉林市環保局派出兩個調查組,進行歷時半個月的調查,寫出《關于松花湖上有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除此之外,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近些年出現了一些對松花江環境問題的調研,這些研究無疑對流域環境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卻存在著若干顯著的缺陷:
a)由于它們大體均是出自自然科學工作者之手,其科學性、專業性同無待言,然而人文社會層面的考察論述卻明顯缺失;
b)有關調查分析雖然包含對相關年代情況的歸納,但極其缺少歷史的剖析和縱深思考;
c)絕大部分報告分別出自不同具體部門的調查者,他們各自關注某個部門的問題,研究和觀察的角度存在明顯的差異,而缺少必要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換言之,這些考察都是分散和不全面的。而區域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是一個系統的上程,需要對相關問題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以便提供和采取系統的解決方案。
2 以吉林市為案例
筆者試圖對工業化引起的環境問題及其帶來的影響,進行一種具有歷史縱深和綜合性的考察。由于松花江流域地域廣大、問題復雜,為了使討論更加集中、深入,本文選擇吉林市作為典型的案例。
本文之所以選擇吉林市作為典型案例,乃是基于以下理由:
a)該市地處松花江上游,是與松花江關系最緊密的重要城市之一;
b)擁有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發電站——豐滿發電站、中國第一個人型鐵合金企業——吉林鐵合金廠、中國第一個大型碳素企業——吉林炭素廠以及中國目前最大的制漿造紙綜合企業之一的吉林造紙廠。
可以說,吉林市完整地展現了工業化對水環境產生影響的全過程,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松花江流域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環境破壞的典型。
3 評估環境
松花江流域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技術落后、資源能源利用率低的狀況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改變。“十二五”期間,松花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城鎮化率將進一步提高。一批重大項目,如黑龍江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千萬噸奶戰略工程、五千萬頭生豬規模化養殖戰略工程的實施以及吉林省增產百億斤糧食工程、吉林市“千億級”石化產業基地、松原市“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等項目,對環境保護工作提了更高的挑戰。河道徑流量減少,水環境承載能力下降。松花江流域是國家糧食基地的重點建設地區農業用水和總用水需求增長較快。據預測,2020年用水量比現狀有較大提高。
4 工業污染造成患病率和死亡率
科學研究結果顯示,吉林市工業活動所造成的污染,不僅直接引發了附近地區人民,尤其是工廠職工的多種疾病,而且導致乃至造成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a)導致死亡率波動和明顯偏高據科學調查顯示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如酚經過藻等生物代謝作用后,會產生有毒物質,而且是采用傳統消毒手段的自來水廠所無法去除的。居民長期與污染水質接觸,并通過飲食等作用使健康受到威脅甚至縮短壽命,這都可以在死亡率變化上體現出來;
b) 飲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來源是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
對于吉林市來說,主要是工業廢水的排放。吉林市自建國以來,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吉林省各城市中處于前列。該市的死亡率僅有一個時期略低于四平市,其余各時段高于同時期的其他地區,且每次統計都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工業帶來的水污染應是造成吉林市死亡率波動和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原因。
5 水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工業廢水排放與水環境污染現代工業主要通過“三廢”來影響水環境。從理論上說,工業發展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嚴重的環境污染。
一方面,不同產業的“三廢”排放量不同,有些工業產業“三廢”排量相對較少,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性后果并不嚴重。
另一方面,如果實行清潔生產和有效的廢物處理 “三廢”對環境的破壞稃度會明顯下降。
就吉林市而言,廢水在“三廢”中居于主體地位,所造成的水環境破壞最為顯著,可謂罪魁禍首。建國初期由于國家重點建設,各大企業蓬勃出現。廢水排放的總量急劇增加,且幾乎處于無治理狀態。吉林染料廠、吉林造紙廠、吉林熱電廠等多個重點企業的廢水每年都排入松花江。而且這些工業項目幾乎都采取污水直排,絲毫沒有治污措施。大量廢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加劇了環境惡化。隨著吉林市的工業經濟體系逐漸同化成型,其發展的弊端也體現出來,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輕重工業比例失調,老市區工業布局不盡合理,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嚴重,大量“三廢”排劍環境中,導致污染進一步加劇。這個階段吉林市已發展為以化工、造紙、冶金等為主的重工業城市。
6 水污染引發環境糾紛等社會問題
工業造成的水環境污染影響中,有一個方面長期以來被研究界忽視,這就是由于環境問題產生的各種糾紛。
水環境是公有資源,如果污染僅發生在一個聚集區,也會立即引起周邊不同利益人群的矛盾。更何況一些連通不同的省市地區的跨界河流。上下游之間由于污染問題而引起沖突在所難免,更有甚者,一些國際性河流的污染甚至會造成國家之間的關系緊張,甚至影響國際政局。可見環境糾紛事件不容小覷。
a) 污染造成吉林市區內部環境糾紛工業污染造成吉林市區內的糾紛,主要以工廠與居民之間的沖突最突出。全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召開后,吉林市開始重視對污染的治理,初期主要對嚴重污染事件采取罰款手段,但是治標不治本。短短三年時間,就有二十多個工廠共賠款金額接近百萬。由此可見,工業造成的環境糾紛數量多、影響較大,且由沖突不曾間斷來看,居民的生活、工作的確受到污染的嚴重影響。;
b) 水污染導致的地區間糾紛水源污染也引起了許多地區之間的沖突事件,而且更難以解決。松花江流經吉林市,在三岔口匯入干流后進入黑龍江省,污染物也隨著江水進入下游省份。由于松花江干流是黑龍江省會哈爾濱等重要城市的最大水源地,所以上游水污染直接關系到數以百萬計人民的經濟、生命利益。可以說,污染越嚴重,上下游間的矛盾越多。這兩個省份之間的矛盾也是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單純從松花江污染問題來看,糾紛的產生主要是上游污染嚴重與下游緊密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