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病、非洲豬瘟等疫病制約養豬業的快速發展,嚴重影響豬場經濟效益。本文對河西地區中小規模豬場生物安全進行調查,并探討了疫病防控措施,以提高中小規模豬場的養豬水平,增加經濟效益。
關鍵詞:中小規模豬場;生物安全;調查;疫病防控
河西地區地域遼闊,土地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農牧結合條件較好,適合養豬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我國近幾年強農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實施,河西地區養豬規模不斷擴大,但豬病對豬場的危害也日趨凸顯,制約著河西地區養豬業的發展。豬場生物安全對豬病防控至關重要,尤其是有些豬病尚無有效疫苗,更應注重豬場生物安全。
1 材料與方法
1.1 豬場
選擇河西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規模豬場,飼養模式大部分為自繁自養,小部分為從外場購買仔豬進行育肥。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對河西地區中小規模豬場的生物安全情況通過現場訪談和問卷調査實施抽樣調查,對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了解豬場的基本情況、防疫管理和消毒情況、免疫接種和常用藥物。
2 調查結果
2.1 豬場基本情況
自繁自養的豬場占80%,從外場購買仔豬的豬場占20%;采用本交或人工授精的豬場各占50%;豬場與交通主干道、居民點、屠宰場、動物交易市場等的距離均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豬場四周有圍墻的占100%,有防疫隔離帶的占2%;豬場布局合理的占98%;豬場內部建設有隔離墻、隔離帶、綠化帶的占20%,有出豬臺的占98%,有飼料倉庫的占100%,沒有獸醫室的占50%,沒有病豬隔離區的占30%;豬場內沒有凈道和污道之分的占16%;豬舍內通風、供溫、降溫設施齊全較新的占40%;豬場自動水沖清糞的占25%,糞污生物發酵處理的占85%。
2.2 防疫管理和消毒情況
豬場大門口有值班室登記外來人員的占80%,有消毒池供出入車輛消毒的占100%,有消毒室供出入人員消毒的占85%;管理區和生活區的室內外道路和活動區定期消毒的占98%;豬場生產區門口有更衣室、洗澡間和消毒室的占25%,每棟豬舍門口有消毒池或消毒盆的占90%,生產區內道路定期清掃并消毒的占50%,豬舍內及時排污和定期消毒的占95%,分娩舍空欄產前徹底清洗消毒的占25%,母豬產前外陰和乳房用0.1%高錳酸鉀溶液等消毒的占28%,人工助產手臂消毒的占35%,新生仔豬斷臍、斷尾、打耳號、剪牙時碘酊消毒的占98%;豬場內運料車進入生產區不徹底消毒的占25%,運豬車出入生產區、隔離舍、出豬臺不消毒的占2%;購入種豬不消毒、不隔離、不檢疫的占24%,出售豬雙向流動并且可以返回生產區的占40%。
2.3 疫苗接種和常用藥物
豬場仔豬、青年豬、初產母豬、經產母豬、成年公豬有較合理免疫程序的占85%。
豬場常用的驅蟲藥有伊維菌素、阿苯達唑;豬場常用的抗菌藥有青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磺胺嘧啶鈉、頭孢噻呋鈉、支原凈;豬場常用的調節新陳代謝的藥物有復合維生素、電解多維、右旋糖酐鐵等;豬場使用微生態制劑的占25%;豬場常用的中草藥有穿心蓮、雙黃連、黃芪多糖;豬場常用的脫霉劑有克霉霸、霉敵。
3 防控措施
3.1 提高生物安全意識
豬場內張貼生物安全標識和宣傳語,懸掛生物安全宣傳條幅、電子顯示屏宣傳語等,讓豬場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飼養人員及其他輔助人員等提高生物安全意識。利用網絡視頻、例會、技術培訓等加強豬場生產一線員工的生物安全意識,并將生物安全落到實處。
3.2 加強豬場防疫基礎設施改造
為防止外界豬病的傳入,周圍沒有防疫隔離帶的豬場應及時修建防疫隔離帶。為防止豬場內疫病的傳染和散播,場內部沒有隔離帶、隔離墻、綠化帶、展示廳、飼料倉庫、獸醫室、病豬隔離舍的豬場,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建和改造。生產區內沒有凈道和污道之分的豬場,應及時改建,防止豬病的蔓延擴散。豬舍內通風設施陳舊、不科學和防寒防暑不合理的豬場,應更換和改建陳舊、不科學的設施,防止豬舍內氨氣味過重,防止豬感冒、中暑、咬尾和發生皮膚病等,為豬提供適宜的生產環境,保證豬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沒有出豬臺的豬場,應建設出豬臺并進行分區,有出豬臺的應分為污區、灰區、凈區,防止疫病傳入和便于消毒。糞污處理和尸體處理不合理的豬場,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完善和改進處理方法,引進先進的糞污處理設備,探尋適合中小規模豬場糞污和尸體處理技術,將糞污和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豬病的散播和環境污染,綜合利用能源,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3.3 加強豬場防疫管理
3.3.1加強飼養管理
采用“自繁自養、分群飼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便于飼養管理和消毒,可防止疫病傳入和在豬場內傳播;對不同生長階段的豬提供無變質、無霉變的優質全價料,充分滿足豬的營養需求,提高豬的抵抗力;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平時及時清理糞尿,保持豬舍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從而提高豬群抵抗力和健康水平,降低患病的風險;如果需要引種,一定從非疫區引種,引進后嚴格隔離、消毒、檢測(尤其是危害性大的豬病),檢測合格后方可混群飼養。
3.3.2加強人員管理
外來人員不允許進入豬場,如果工作需要必須進入,應登記和消毒后方可進入,嚴禁進入豬場生產區,必須進入生產區的外來人員,應先在生活區隔離48 h以上,然后洗澡,消毒,更換消毒好的工作服和鞋后方可進入;豬場內工作人員休假回場需在生活區隔離,所帶物品經物資消毒室消毒,隨身衣物清洗消毒,穿生活區工作服、工作鞋;生產區工作人員嚴禁串區、串舍;參加豬轉群、賣豬的工作人員,工作結束后,必須洗澡、消毒和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