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科技類職稱論文發表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現代化管理,分析了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現代化管理的現狀。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生態纖維在制鞋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出了生態纖維應向功能化改良方向發展的觀點。
《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現代化管理》
地震影像檔案是工作人員研究地震活動的重要參考,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分析地震影像總結出一些科學的數據和結論。同時工作人員做好了地震活動的研究工作,對防震減災也是有利的。因此,應該重視地震影像檔案的現代化管理工作,能夠充分發揮地震影像資料的現代化管理的價值,減少地震災害的發生。
一、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性
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是比較重要的,應該得到工作人員的重視,同時還需要工作人員在進行檔案管理中能夠使用科學的現代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通過對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在全面、系統地了解了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后,為探究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方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可以有效利用科研資源。在傳統的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中,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檔案資料很容易丟失,如果重要的地震影像資料丟失了會影響工作人員科研工作的。而在地震檔案實現了現代化管理后,可以保證影像資料是完整的,這樣工作人員可以有效利用科研資源。例如,工作人員在研究地震危害時,可以直接分析地震的影像資料,通過系統分析,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二)為科研人員提供有效的信息??蒲腥藛T在進行地震研究中需要搜集一些有效的信息,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的結論是科學的、準確的??蒲腥藛T在對地震影像檔案資料進行研究后,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很多科研工作人員之所以自己的科研工作是高效的,主要原因是在科研活動中參考了一些重要的地震檔案資料,在科研活動中參考一些重要的地震影像資料,會保證科研過程是科學的、高效的。
(三)保證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是科學的、規范的。工作人員要想更好地發揮地震影像檔案資料在科研活動中的價值,需要使用現代化的檔案管理方式。研究發現,在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中使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可以保證檔案管理是科學的、規范的,這樣可以極大方便工作人員查閱檔案。如果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管理是比較混亂的,那么就會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會阻礙科研活動的進程。例如,很多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人員在對檔案進行管理時沒有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使檔案管理處于一片混亂中,導致科研人員在進行科學研究中無法參考有效的地震影像檔案信息。
二、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現代化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差。雖然在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中已經普遍使用現代化管理方式,但是一些檔案管理人員卻無法進行科學的管理,主要原因是一些工作人員在管理中的專業技能比較差,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差體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在進行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時,不能靈活使用一些現代的管理技術,導致工作效率是比較低的。第二個方面是在進行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時,沒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工作人員在進行地震檔案管理時的專業技能是比較低的,所以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水平比較低。要想提高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管理水平,應該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
(二)地震檔案管理沒有與科研活動同步。進行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為防震減災做參考,但是很多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管理卻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科研活動不同步。這樣一來,科研活動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無法參考一些有價值的數據,這會對科研活動產生影響。
三、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對策
(一)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為了保證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管理是高效的,首先應該對地震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二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檔案管理人員進現代技術的培訓,使檔案管理人員在進行培訓后可以掌握一些現代管理技術,做好檔案的現代化管理。第二個方面是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檔案管理的培訓,使檔案管理人員能夠在檔案管理中使用一些科學的工作方法。只有做好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才能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
(二)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基礎性投入。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基礎性投入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檔案館數字化,二是建立健全異地容災系統。檔案館數字化是指服務器需要滿足數據存儲、快速檢索利用的要求??梢栽黾右恍└哔|相機、大容量存儲卡、錄音筆等硬件。建立健全異地容災系統是指保證重要數據的容災備份,這樣可以保證信息在遭受自然災害、網絡攻時可以迅速恢復工作。同時工作人員在收集影像檔案資料時,應該使文件的存儲路徑、文件名、文件格式是規范的和統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影像檔案資料時還需要檢測資料是否有病毒,如果在檢測中發現病毒,及時處理病毒。工作人員還需要對檔案中的數據、操作流程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在確定影像檔案資料沒有病毒后,再向檔案部門歸檔。
(三)合理設計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系統功能結構。工作人員在對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系統功能結構進行設計時,可以設計以下幾部分:第一,檔案初始登記。工作人員使用這個模塊可以進行檔案登記、修改、刪除等工作。第二,檔案綜合管理。工作人員可以使用這個模塊進行檔案接收入庫審核、原文管理、檔案檢索等。第三,數字化加工。工作人員可以對影像檔案資料進行掃描,這樣可以把影像檔案資料中的內容轉化為數字信息。第四,檔案查詢。用戶可以使用這個模塊查詢檔案編號、名稱、工程地址等。這個模塊可以幫助用戶及時了解檔案的內容。第五,報表輸出。這個模塊可以為用戶提供各種報表,主要有地震震級、地震的發生地點等。第六,檔案分析。工作人員通過使用這個模塊可以對檔案的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為防震減災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第七,后臺管理。這個模塊可以給管理員提供一個強的后臺支持功能。工作人員可以使用這個功能為自己的工作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做好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管理是比較重要的,可以為科研人員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參考,為防震減災工作提供科學的信息。當然,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現代化管理是需要不斷完善的,需要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積累工作經驗,探究出科學、高效的現代化管理方式。相信,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地震影像檔案資料的管理將會實現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李華.加強地震重點建設項目檔案管理工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J].廣東科技,2010(12):20.
[2]張晶晶.實施檔案的異地備份保管以應對突發重大災害——由日本地震海嘯想到的[J].科技信息,2011(16):15.
[3]成文浩.重大自然災害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以玉樹地震為例[J].科技信息,2010(32):12.
[4]王國治.我國地震工作在重大工程和城市建設中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J].國際地震動態,2010(03):15.
[5]康瑞清.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地震檔案管理的重大變革[J].國際地震動態,2000(09):14.
作者:張曉民 單位:山西省運城市地震局
《生態纖維在制鞋行業的發展趨勢》
摘要:基于消費者對鞋腔微環境的抗菌衛生性能與吸濕、透氣舒適性能等的要求,具有獨特孔隙結構和形態結構的生態纖維將成為一種理想的制鞋材料。結合竹、天絲和漢麻纖維等生態纖維各自的特點,從透氣及透濕整理、抗菌整理、保溫蓄能整理、防水透濕整理和冰涼觸感整理技術等方面,綜述了竹、天絲和漢麻生態纖維在制鞋領域的應用,提出了生態纖維應向功能化改良方向發展的觀點。
關鍵詞:紡織品纖維;生態纖維;抗菌劑;抗菌性能;功能性改良
前言
在腳-鞋-環境系統中,如何改善鞋腔的微環境一直是制鞋行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衛生指標作為鞋腔微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很大程度上由制鞋紡織材料的抗菌性能所決定??傮w而言,紡織品的抗菌機理大致有2種,分別是材料本身具有抗菌物質和通過破壞細菌的生長環境從而抑制細菌繁殖[1]。提升紡織品纖維的抗菌性能有多種方式,如可通過抗菌劑進行后整理,使紡織品具備抗菌性[2];也可以使用具備抗菌性能的纖維直接生產紡織品[3-4]。竹纖維、天絲和麻纖維等生態纖維,因具有獨特的孔隙組織和形態結構[2],使其具有天然的、良好的吸濕、透氣性能,可保持干爽,進而有效保持良好的鞋腔微環境,是理想的制鞋材料[5]。
1生態纖維的特點及應用
生態纖維具有資源可再生、加工過程環保無污染、成品無有害物質殘留、廢棄后纖維可自然降解等優點[3]。生態纖維的提取都需要進行脫膠工藝,將纖維素和非纖維素分離。傳統的脫膠工藝有3種方式,即機械(物理)脫膠法、化學脫膠法和微生物脫膠法[6]。機械脫膠存在脫膠不徹底的問題,一般只用于預處理;而微生物脫膠存在效率低下、周期漫長、脫膠質量不穩定等情況,目前應用較少;化學脫膠的方式從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的角度看,是目前比較常用的生態纖維脫膠工藝,但對環境的友好性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
1.1竹纖維
竹子在我國分布廣泛,具有高繁殖率、高生長率等特點,目前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建筑和復合材料領域。作為一種紡織纖維,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竹原纖維和竹漿纖維。有研究認為,竹原纖維中存在一種有4個α-酚羥基的蒽醌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賦予竹原纖維抗菌性[3]。朱莉偉依據FZ/T73023-2006標準,對竹原纖維進行抗菌性試驗,結果顯示竹原纖維并無抗菌性,但有一定的抑菌效果[7]。另有研究表明,竹漿粘膠纖維中具備的抗菌物質并不是其天然成分,而是在纖維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二氧化硫在脫硫環節未完全去除,殘留的硫賦予竹漿粘膠纖維抗菌性[8]。雖然竹纖維的天然抗菌性能在學術領域還存在爭議,但竹纖維天然的多孔中空組織結構,可以提升鞋材的吸濕透氣功能,從而使鞋內腔在吸濕性能、滲透性能、排濕性能上大幅度提升,破壞細菌滋生和繁殖的環境,提升鞋腔微環境的衛生指標。
1.2天絲纖維
天絲(Tencel纖維)學名萊賽爾纖維,其主要原料是以針葉樹為主的木材,先將木材加工成纖維素漿粕,后與N-甲基嗎啉-N-氧化物(NMMO)直接混合,再經紡絲工藝制成Tencel纖維[10]。天絲具有諸多優點,如主要原料針葉樹是可再生資源,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溶劑對人體無毒害作用,回收循環使用率可高達99%以上,天絲纖維在泥土中可完全生物降解[10]。目前,天絲纖維憑借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在制鞋領域的應用已得到充分的開發,纖維型天絲和粉末型天絲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鞋部件的生產:纖維型天絲主要用于制作鞋面、鞋里和鞋墊材料,在腳汗的吸收、滲透、釋放和抑制細菌滋生方面表現出色,同時,材料的耐磨性也得到提升;無紡天絲纖維主要用于制作鞋中底板,提升鞋腔濕氣調節功能;而粉末型天絲主要用于制作鞋外底和輔助材料,增強鞋底的摩擦性能。特別是在低溫、干燥狀態下,由天絲制成的輔助材料具有和聚氨酯泡沫同樣的絕緣性能,但吸水性是聚氨酯泡沫的2倍。
1.3漢麻纖維
在我國,低毒或無毒的大麻統稱為漢麻[11]。漢麻纖維是最早運用于織物的生態纖維之一,是由植物漢麻的外層韌皮經過脫膠工藝加工制作而成。近些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尋找一種高效率、低能耗、高性價比的漢麻脫膠工藝,其中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運用生物酶處理是性價比較高的環保工藝[12-13]。漢麻纖維具有抗菌性能,主要是其纖維成分和纖維結構起的作用。
漢麻纖維中含有大量的大麻酚類物質,而大麻酚類物質是天然的抗菌物質,它能夠通過阻止霉菌的新陳代謝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長和繁殖[14]。大麻酚類物質的水溶性差,在纖維脫膠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大麻酚類物質會隨果膠和木質素被去除,但仍有微量穩固存在于纖維素的基質中,甚至以共價鍵的形式和纖維素大分子結合在一起[14]。正是這部分大麻酚類物質賦予漢麻纖維抗菌作用。由于大麻酚類物質的非溶出性,漢麻纖維紡織品保留了天然的抗菌性。大麻纖維素沿徑向形成網狀纖維束結構[13],其橫截面呈不規則的多邊形,使漢麻纖維體表粗糙,纖維之間和纖維束之間充滿縫隙,這種特殊的結構使漢麻纖維中富含氧氣,并具備良好的吸濕、透氣性能,且能抑制微生物的氧化磷酸化,使微生物無法繁殖。漢麻纖維具有的天然抗菌性和良好的吸濕透氣性能,是優良的鞋材資源。將漢麻與具有高排濕性和力學性能的滌綸混紡,可以制成非常理想的鞋面材料。鞋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腳汗需要及時排出到鞋外,才能營造舒適衛生的鞋腔微環境。
2生態纖維在制鞋領域的發展趨勢
基于生態纖維天然的形態結構基礎,可以通過對纖維進行功能性整理,更加突出或完善纖維的性能,進而增強鞋品的綜合性能,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品質生活需求。生態纖維功能性整理是指在生態纖維現有的形態結構和性能特點的基礎上,通過物理或化學的改性技術進行整理,使之具備高吸濕、高吸水、抗菌、保溫蓄熱、拒水、防水或接觸涼感等特殊性能。
2.1高吸濕、吸水性能整理
目前生態纖維的高吸濕、吸水性能整理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物理法是基于生態纖維現有的形態結構,混紡中空多孔纖維、表面粗糙型纖維、微細纖維或異形纖維,通過提高混紡纖維的親水性,提升其吸濕、吸水性能?;瘜W法是以共聚或接枝的方式,使親水性基團和纖維分子主鏈結合,或在纖維中直接引入親水性化合物,大幅度提升生態纖維的親水性能。
2.2抗菌性能整理
生態纖維的抗菌功能可以滿足制鞋領域對材料的普遍性要求,特別是鞋里、襯里和鞋墊材料。由于人腳的生理代謝致使汗液的排出,與人腳直接接觸的纖維材料除了具有吸濕、吸水性能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抗菌性能。生態纖維優異的纖維束結構具有很好的吸濕、滲透、釋放水汽的功能,有利于保持鞋腔微環境的干爽透氣,從而破壞細菌繁殖的環境,具備一定的抑菌效果[16]。通過對生態纖維的抗菌功能性改良,可以進一步加強其抗菌性能。目前生態纖維的抗菌功能改良方法主要有2種:一種是直接將無機鹽抗菌劑、有機鹽抗菌劑或天然抗菌劑整理于紡織品上;另一種是將抗菌劑添加于纖維的紡絲液體中,直接制成具有抗菌性能的紡織品[17]。在抗菌的持久性表現方面,前者抗菌性會隨著穿用或洗滌而急速下降,而后者在此方面的表現則優于前者。
2.3保溫、蓄熱性能整理
保溫型生態纖維的功能改性整理基于2種不同的保溫機理:一種是能夠將其從外界吸收的熱能轉化為2~20μm波長的遠紅外線,以產生局部的熱能效應。這類纖維是以含有氧化鋁、氧化鎂、二氧化硅等金屬氧化物的陶瓷微粒為添加劑制成的遠紅外纖維[18]。另一種是能夠吸收太陽輻射2μm波長以下的可見光,并且能反射人體散發的10μm波長熱量的蓄熱型陶瓷纖維,這類纖維是以含有碳化鋯、碳化硅的陶瓷微粒為添加劑制成的蓄熱型纖維[18]。將保溫、蓄熱型陶瓷纖維和生態纖維混紡而成的紡織品,可以在鞋腔局部環境產生溫熱效應,促進足部血液循環。
2.4防水、透濕性能整理
防水、透濕功能整理的紡織纖維具有阻止水滴滲透入紡織品內部,但不影響內部濕氣向外傳導的功能,可保持鞋腔微環境的干爽舒適。目前防水、透濕紡織品主要有3種:高密織物、涂層織物和層壓織物[19]。高密織物因纖維間隙大,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而防水性能一般;涂層織物因采用無孔涂層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但透濕性能很差,如熱塑性聚氨酯(TPU)無孔膜。與前兩者相比較,層壓織物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因采用微孔膜對織物進行整理,保留良好防水性能的同時,具備優異的透濕性能,如聚四氟乙烯(PTFE)疏水微孔膜[19]。但PTFE聚合物具有滑爽性能,其不沾性造成不易將其與纖維材料進行層壓處理,使用范圍受到限制[18]。
還有一種更具市場前景的微孔膜-靜電納米纖維膜,具有更小的空隙尺寸、更高的孔隙率和更薄的厚度,因此可以在具備較強防水性能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透濕效果[20]。目前,在試驗室環境下進行的織物拒水性化學方法整理也收到一定的成效,如董朝紅等用合成的碘丁基-co-N-甲氧基-3-(二甲氧基膦?;?丙酰胺聚硅氧烷((IB-co-N-MDPA)PDMS)和普通棉織物以共價鍵的形式結合,水滴接觸角從8837°提高到11973°,拒水等級為90[21]。有學者提出,常見的拒水、拒油整理劑如全氟辛酸銨(PFOA)和全氟辛烷磺?;衔?PFOS)衍生物的共聚物對環境和人體存在一定的影響[20],提出了環保型拒水整理技術方案,即荷葉效應原理的拒水整理技術。該技術的研究關鍵是織物表面的粗糙處理。試驗表明,用納米微晶纖維素(NCC)處理可獲得合適的織物表面,而NCC可通過酸解微晶纖維素(MCC)制得[20]。
2.5接觸涼感性能整理涼爽纖維的功能性改良一般通過2種方式實現:一種是濕傳遞,即通過快速排汗,汗在干燥過程中消耗氣化熱,給人體帶來涼感;另一種是熱傳遞,即通過纖維的導熱性能,將體表的熱量導出體外,從而帶來涼感[22]。對前者技術的研究主要是吸水、排濕性能纖維的研究,利用纖維的毛細芯吸效應達到吸水排濕的效果[23];而后者的研究主要是在纖維中添加吸熱慢、散熱快的冰涼礦物粉體,從而達到涼感的效果,常見的礦物粉體包含玉石粉、碳化硅粉和納米云母等[24]。竹纖維、麻纖維均具有天然的中空結構,并且纖維間充滿空隙,容易產生毛細效應,表現出良好的濕傳遞性能,是一種天然的涼感纖維[4]。如果能和熱傳遞涼感纖維混紡,將增強紡織品的涼感性能。
3結束語
近幾年,制鞋行業加速進行產業升級,鞋類新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得到廣泛重視。隨著國家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戰略的制定,生態纖維在制鞋行業中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生態纖維優良的形態結構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功能化整理,或與功能化整理后的其它纖維進行混紡,展示出了很好的應用前景。
作者:趙碎浪 楊峰 于百計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市環境與藝術學校
推薦閱讀:《導航定位與授時》雜志[1] 是面向導航與控制、定位與授時、伺服與隨動、部件與儀表、仿真與測試等技術領域的專業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