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植物學是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及農、林、醫等院校生物類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本課程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興趣并樹立專業志向的入門課程。植物學課程是一門歷史久遠、課程體系完整、教學內容龐大的傳統學科。論文選自:《農村財政與財務》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農村財政與財務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農村財政與財務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農村財政與財務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植物學是高等院校涉及面最廣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新疆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科學、食品工程等專業新生入學后首開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生通過植物學的學習可為學好后續相關專業課程(如:植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環境生物學、資源植物學等)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植物學的一些分支學科(如細胞學、組織學、器官學、孢粉學、胚胎學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奠定基礎。因而其學科地位十分重要。檢測學生學習成績和檢查教師教學效果的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方法是考試。通過分析考試成績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篩選高質量試題,而且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進一步促進教學方法的革新。因此,我們對2008、2009、2010級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本科生《植物學》期末考試試卷學生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進一步搞好《植物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課程建設。
一、研究對象
測試對象為2009、2010級生物技術、生命科學專業班學生,共5個班,146名學生。采用周云龍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植物生物學》。由我院生物科學系植物教研組老師承擔教學任務。考核采用閉卷考試,考試用時為120分鐘考試過程中考場紀律嚴明,無違反考場紀律現象。
二、試題組成及學生得分情況
各任課教師按教學大綱要求出題,由2名教師負責命題過程及篩選組織試題。試題覆蓋《植物學》教材各部分知識。整張試題由7部分組成: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連線題、圖中注明各部分名稱、名詞解釋和問答題。每一大題的編排順序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這樣編排可以緩解學生考試過程中的緊張情緒。試卷考試題組成及其學生得分情況見表l。
三、考試質量分析
(一)學生成績頻數分布
從統計的學生成績來看,考試成績總體比較好,參加考試的146名學生中只有4名學生不及格,最低分為50分,最高分為93分,相差43分,平均分數為71.34分,標準差為7.03.考試成績主要集中在65~75分之間,經正態性檢驗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學生成績頻數分布見表2。
(二)試題難度、區分度
試題難度、區分度和信度是評價試卷質量的主要指標。其中難度可以衡量考試難易程度,通常用全體考生做出正確回答的百分比表示。試題難度計算公式為:P=X/W其中P為難度,X為樣本平均得分,W為試卷總分。區分度是指考試題目對考生心理特征的區分能力。區分度高的試題能將不同水平的考生區分開來,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區分度高的考試,優秀、一般、差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數區間學生相對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試,區分度則低。區分度的計算公式為:D=2*(XH-XL)/W,其中D為試卷區分度,XH為27%高分組平均分,XL為27%低分組平均分,W為試卷總分。本次《植物學》考試試題統計分析中,難度和區分度分別為0.71和0.51。
四、分析與討論
本次統計分析的《植物學》考試試題基本涵蓋本教材的所有內容,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試題注重考查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同時又關注學生植物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考試情況看,全部學生按時交卷,沒有學生因為時間不夠而影響考試成績,說明試題量與時間安排比較合理。在試題層次方面,包括記憶、理解和綜合分析應用等,能較準確反映學生全面掌握和分析應用植物學知識的能力。
本次《植物學》考試試題統計分析中,試題難度P為0.71。一般試題難度P≤0.6表示試題難,0.60.4為非常好題,0.3 通過對試卷綜合分析,發現大多數考生對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對記憶類考題答對率高,而實際綜合分析類題答題率低,說明學生學習過程仍以死記硬背為主,沒有真正的掌握教材里的內容,知識聯系面窄,未養成獨立思考分析及邏輯推理的良好習慣。這種現象提醒我們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首先要做到有效運用啟發式教學;學生能否學好一門課程的前提在于其是否具有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要在啟發學生對植物學學科及課程產生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其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才是在每一堂課上對學生進行具體教學內容的啟發式教學。其二,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等許多方面均是多樣性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如對那些在實驗和野外實習方面感興趣的學生,積極考研究生的學生,立志從事教育的學生等分別給予一定的指導。其三,加強理論課與實踐環節有效結合。如:在理論課上盡量滲透實驗原理與過程,而在實驗課上適當加強理論上的解釋。同樣,對待理論課與野外實習關系的處理上也是如此。其四,在教學中,應根據課程特色,立足于當地植物資源優勢,將植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當地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要改進教學手段首先要做到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還適當的延長野外實習,野外考察、實驗課的教學時量,讓學生進一步更好地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其二,除了進一步豐富傳統的掛圖、標本、模型和網絡下載的一些植物圖片等教學資源外,更加豐富多媒體課件的內容,不僅用網上的植物圖片外,還增加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的圖片,這樣幫助學生了解植物動態的生長過程,從而將抽象的專業知識簡單化、直觀化,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增加教學信息量,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