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趨向于集約化經營。雖然分散的中小企業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但集約起來,則可上質量,上規模,出品牌名牌,形成產業化經營,帶動一方經濟。文章發表在《云南農業大學學報》上,是農業工程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農業工程師,產業化經營,經營水平
農業工程師主要在農業科研所等農業研究部門工作,除了日常進行農業領域的研究外,經常參加農業方面的國內國際交流研討會議,也經常到農業區進行實地考察,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工作比較辛苦,工作壓力較大,不僅容易造成身體的疲憊,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疲憊,容易患心臟病等疾病。
1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宣傳好、引導好
縣、鄉政府及產業化業務主管部門,要扎實地做好宣傳工作。不能讓中心村“承包”宣傳工作,要根據大盤棋、造大船乃至建艦母的理念來合理布局與安排,絕非隨心所欲地定位主導產業,既缺乏理論依據,又缺乏市場基礎。引導本區域內農業走上產業化的道路,不同的中心村適應農業產業化鏈條中哪些環節,應認真加以剖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每一個中心村就是一個“器官”,在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強調協調一致。發展的根基要放在農業上,“非糧化”及“非農化”的農村產業現象,會逐步讓農民損失最基本的利益保障。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根本要領是讓農民走上強身健體之路,走上現代農業的發展之路。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民宣傳“什么是產業”、“什么是農業產業化”、“什么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是什么”等內容,如農村俗話中“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永不窮”、“大田去小壩,農業實行機械化”等,能有效地讓農民理解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2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規劃好、部署好
規劃是先導,投入是基礎,操作是關健,體制機制是保障。因地制宜地做好中心村規劃是美好鄉村建設的重點工作,是理清思路、設計發展路徑的基礎工作。因此,要從有利于農業新技術推廣與應用,有利于農業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的形成,有利于農產品深加工的發展。
有利于土地的綜合利用,最終有利于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完善品牌建設,帶領農民走向市場,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出發,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及水利建設條件,科學制定中心村產業發展方案。
3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示范好、管理好
加強中心村產業化經營,必須建立標準化的示范基地,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田間作物管理,積累數據,科學種植,推廣有序。絕不能貪大求洋,過分地標新立異,一定要立足根本,挖掘傳統產業的發展基礎,在農民樂于接收,易于操作的生產方式上加以轉變。
4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對接好、服務好
國家鼓勵培育多種形式的經營主體,但就中心村而言,不可能所有類型的經營主體都要培育,無論是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還是發展合作社、建立龍頭企業生產基地等,都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產業發展階段、土地集中規模、產業形成基礎等方面來明確中心村對接的方向與培育的經營主體。
同時為經營主體開展實質性服務,為他們提供更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生存環境。對難以培育經營主體的中心村,要加強農業招商工作,與各大農業經營主體對接,發展基地農業。還可適度引導投資農業的工商企業進入中心村的產業經營中,帶動農戶以多種形式的合作方式,加強連接,從而帶動中心村的農業產業化經營[4-6]。
5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流轉好、流通好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農產品流通是一個系統工程,縣、鄉政府必須統籌安排,加強縣域農產品專業市場的規劃與建設,從根本上完善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建設。中心村要與縣域規劃保持高度一致,無縫對接,通過各經營主體的聯結機制,加入或組建農產品物流協會,確保農產品安全有序流通。
6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指導好、培訓好
發展農村經濟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2013年中央1號文件的核心理念是推進“四化”同步,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而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推進和深化工業化進程的重要途徑。
中心村要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農技推廣人員要深入中心村和示范基地,為農業的產業化發展推薦合適的優良品種與技術操作規程,實地操作、測量各種數據,實質性地指導各種農業生產配方的使用,生產出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原料。同時,要扎實做好農村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科學種植,規范管理,融產融市,信息互通,為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智力支持,為美好鄉村建設提供助動力。
農業學術論文網推薦:《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由云南農業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報道農業和生物科學諸領域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創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