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黃河生態文化傳播推動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轉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生態屏障,也是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地帶,又被稱為“能源流域”,煤、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豐富,黃河生態文化傳播,對指導黃河流域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黃河文化;生態文明;能源流域;可持續;水資源

生態環境論文

  黃河發源于青海,流經甘肅、內蒙古、陜西、山西等9省區,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國重要“能源流域”和經濟地帶。其中,被黃河環抱的鄂爾多斯盆地,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位居全國第一。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黃河的治理和生態保護,習近平同志將黃河生態文化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通過黃河生態文化傳播,引導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行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黃河生態文化傳播對油氣行業的影響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黃河生態保護處于“被動”狀態

  黃河生態文化的保護和傳播,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緊密相連。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10月,毛澤東同志第一次來到鄭州邙山,察看黃河防汛形勢,反復囑咐“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這顯示了毛澤東同志明確的黃河生態保護意識。但是,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百廢待興,人民生活生產物資匱乏,農業生產水平低,人們對黃河的保護意識較為淡薄,當年的首要任務是戰勝糧荒、讓人民填飽肚子,黃河中下游地區又是我國的糧食生產區,為了擴大糧食生產,水土資源的利用超出了黃河的承受能力。

  黃河中上游的煤炭及石油開發,同樣處于較低的水平,因受當年的技術水平及思想觀念的限制,祖國又急需能源支撐經濟發展,大干快上,產量創新高是工作的重心。石油開發過程中,基本上沒有采取任何防護性措施,石油鉆井隊伍搬到哪里,就在原地挖個池子用來盛放鉆井液,施工結束后,就地填埋,區域生態遭到破壞,廢棄物產生了二次污染,資源破壞和浪費現象嚴重,對土壤、地下水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現“開發一片,污染一片、破壞一片”的局面,留下環保隱患。由于人們長期以來一味向黃河索取生活、生產資料及化石能源,黃河生態保護面臨嚴峻挑戰。

  (二)“科學發展觀”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0世紀80年代前后,國際和國內環境的變化促使我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國際環境中,因發展中國家工業發展迅速,生態環境問題也暴露得非常突出,1984年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藥廠發生爆炸事件,該事件導致45噸毒氣外泄,近兩萬人死亡。在國際社會引起極大關注與恐慌,聯合國多次召開會議,將碳排放、大氣污染作為頭等大事提出。在國內,國民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夠協調,部分企業缺少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愿意在環境保護設備方面增加投資和加強管理,出現經常性偷偷排污現象,以犧牲和破壞環境謀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針對越來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黨和國家順應歷史潮流,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與教訓,堅決避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森林法》《草原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大力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環境保護推向法制建設軌道,使黃河生態保護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03年7月,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思想,核心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胡錦濤同志就黃河治理和生態保護指示:“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黨和各級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使我國生態保護向著規范化、系統化、法制化、國際化邁進。

  這期間,我國對重大環保事件加大打擊整治力度,依法合規和環境保護意識在能源企業不斷增強,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走綠色發展之路,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以及先進技術的運用,油氣開發作業中采取了多項環保措施,給盛放鉆井液的池子鋪墊防滲布,降低污染土壤的風險,鉆井過程中,對地表500米深下入表層套管,徹底與地層水隔離開來,避免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三)“五位一體”生態保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是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升華,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奮斗目標,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并于2018年3月11日將生態文明寫入我國《憲法》,形成以《憲法》為綱領,以《環境保護法》為核心的總格局。

  習近平同志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2014年3月到河南蘭考縣調研,專程前往焦裕祿當年防治風沙取得成功的東壩頭鄉考察。2019年先后到甘肅、河南專門調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等相關工作。黃河生態保護進入了黃河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代,為黃河生態文化建設與傳播指明了方向。

  黃河生態文明建設以及不斷完善的《環境保護法》的出臺,對能源行業造成較大沖擊,中國石化作為央企,肩負保護環境的重任。為了進一步加強綠色環保,成立了碧水藍天計劃。2013年至2015年,中國石化投入228.7億元,實施了包含803個環保綜合整治項目的“碧水藍天”計劃,這是中國石化史上規模最大的環保治理行動。

  推薦閱讀:生態補償法律保障機制的構建措施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牛特旗| 茶陵县| 顺平县| 巨野县| 广南县| 闵行区| 双桥区| 忻州市| 石城县| 蓝田县| 富蕴县| 宣汉县| 邮箱| 武强县| 建宁县| 南汇区| 措勤县| 恩平市| 庆云县| 彭泽县| 紫云| 牡丹江市| 抚州市| 阿克苏市| 平阴县| 阿拉尔市| 河曲县| 辽源市| 福泉市| 礼泉县| 泾源县| 米泉市| 金山区| 通州区| 子洲县| 民乐县| 南投市| 勐海县| 新泰市| 寿阳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