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針對生態農業工程的完善,建設新型現代農業體系,本文首先提出了建設新型現代化農業目標要求,包含:注重農產品的供給保障、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使農業技術裝備水平的提升、促使農業結構質量效益的提升、注重農業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五點要求,其次提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農業信息化合理優化工程、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四項重大生態農業工程的建設完善。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工程;新型現代農業;農業體系
我國的第一大產業就是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我國重要的有機組成。黨的十九大曾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此,就需要重視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而促進農民的多元化發展,提升農民的收益。
1 建設新型現代化農業目標要求
在建設新型現代化農業目標的過程中,首先就需要注重建設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對產品結構進行合理的優化。其次,還需要注重資源匹配度的提升,合理利用資源,對區域布局進行合理的優化。再次,還需要注重產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能夠最大程度上對產業體系進行優化。最后,適當增加創新驅動能力,使得科技成果能夠得到適當推廣,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基于此,農業融合發展的水平與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有效保障農民效益的提高。
1.1 注重農產品的供給保障
首先,需要對農業結構進行適當的優化,并且注重農田水利建設的推進,對土地進行合理的整治管理,注重對中低產田的改造,加強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進而保障農民的經濟效益,實現現代化農業戰略目標的實現[1]。
1.2 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注重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鼓勵多種形式的發展,擴大規模經營,進而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形成,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得農業集約化水平能夠得到合理提升,保障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1.3 促使農業技術裝備水平的提升
為了能夠有效實現全面提升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就需要重視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加強農業經營各環節中物化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推進全國新型現代化農業的建設。
1.4 促使農業結構質量效益的提升
為了能夠提升農業的質量效益,全面保障農民利益,就需要鼓勵多元化模式的發展,如:支持大產業、大企業的發展,從而使得農業規?;洜I效益能夠得到提升,并同時保障農業集約化模式的發展效益。
1.5 注重農業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從而使得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能夠得到合理提升。其次,在發展新型農業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的防控,有效提升防空能力。再次,還需要注重加強農業防災減災的能力,保障農業發展建設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并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實現農產品全程質量監控。第四,還可以建立健全全面銷售體系,通過借助網絡技術,完善農產品銷售渠道,形成全面的市場營銷體系。最后,還需要注重農業信息化的建設,突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進而為實現建設現代化農業目標奠定基礎[2]。
2 重大生態農業工程的完善
以某地區建設新型現代化農業情況為例,為了能夠建成新型現代農業體系,不僅僅需要政策的支持,還需要多個重大工程作為保障,從而實現建設新型現代農業的目標。
2.1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
為了能夠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新型現代農業的建設目標,就需要提高對耕地質量的重視,將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基礎,保障農田有機質的含量能夠得到提升,同時降低土壤中鹽分的含量。部分以糧食以及優質棉為重點生產對象的場地,需要按照相關的建設原則,對團場進行嚴格規劃,從而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計劃到明年,能夠實現高標準農田占據總體面積的85%左右,并且還能夠對耕地質量進行實時的檢測,減少病蟲害情況的出現。
2.2 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
建設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鼓勵對農機設備的研究發展,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打造園藝示范園,并且保障示范園的面積能夠達到上千公頃。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打造裝備制造的企業,鼓勵其大規模的發展,進而使得農機智能化水平能夠得到合理提升[3]。
2.3 農業信息化合理優化工程
建設此工程,主要就是為了能夠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加強農業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該地區目標到2020年,能夠實現全面覆蓋農業信息化,加強農農場品電子商務平臺的使用,促使農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首先,根據該地區建設情況,適當建立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從而使得該地區能夠實現應急指揮信息化的目標。加強使用智能農機設備,進而保障大田作業能夠實現農業化以及智能化,有效提升農業工作效率。其次,還需要根據該地區的動物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飼料原料有效養分含量數據庫,構建智能軟件平臺,進而使得管理成本能夠得到降低,保障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最后,還可以建立國家信息農業示范地區,推進全國地區新型現代化農業目標的實現。
2.4 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在建設新型現代化農業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嚴格堅守耕地紅線,合理用地,并且加強對地產田的改造力度,對鹽堿地進行合理的整治,從而使得耕地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在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時,需要對草原生態補償機制進行積極探索,相應國家號召,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在2020年,目標耕地的保有量能夠達到110萬公頃,同時森林的覆蓋率達到20%以上。與此同時,還需要注重對農業污染的防治,加大防治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對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量進行控制,積極推廣高效緩釋肥以及有機肥的使用,進行綠色防控,推進循環農業的發展[4]。
3 結束語
為了能夠完善生態農業工程,建設新型現代農業體系,就需要充分結合實際建設地區的土地情況,注重高標準農田工程、機械化推進工程等多個重大工程的建設,從而推進新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利益,推進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韓長賦.積極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03):8-10.
[2]魏珣,葛群,洪登峰,胡晗,葛毅強.“十二五”時期我國現代農業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8,20(01):1-13.
[3]“十三五”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專項規劃[J].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8):15-27+29.
[4]朱曉峰.新階段我國農業發展的特征、問題與對策[J].學術界,2013(06):52-73+282-283.
推薦閱讀:生態脆弱性相關文章可以投哪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