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飲茶已逐漸成為世界休閑的潮流,市場對茶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我國是茶葉生產大國,茶葉種類繁多,規模化茶葉種植區已經成為主要生產趨勢。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對茶葉種植區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專業化生態管理系統受到種植人員的關注。通過構建供給、調節、支持、服務的行業發展模式,改善種植區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茶葉種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對策
茶葉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以環境生態友好型為基礎的,只有科學合理地開發茶葉種植區,才能使得茶葉經濟持續增長,充分發揮地方優勢產業的經濟效益。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打響農業綠色牌是茶葉規模化種植面臨的第一難題,直接影響著地方產業的生命周期和生態平衡。
一、加強茶葉種植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湖北巴東茶園位于長江中上游,奇特秀麗的自然風光、宜人的氣候條件、濃郁的民俗文化和豐富的物產秀出的“仙居”氣質。
生態有機綠茶園遠離大都市,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無工業污染源。可見青山逶迤,漫山遍野的茶園青翠欲滴,汩汩清江河水宛如藍色的緞帶纏繞一望無際的綠色茶園,古樸精致的土家吊腳樓錯落有致,點綴在茶園間。
生態茶園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依據茶樹的生物特性,采用立體復合栽培,茶木共生,引山泉水用于自動化灌溉,茶園管理必須采用人工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劑,施用有機肥料、火燒土糞、沼液等有機肥料,茶樹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吸收土壤中的礦質元素,特別是硒元素。
同時茶園管理遵循生態學科,施用農家肥、改梯壁鋤草為割草回園、套種綠肥,使茶園達到保水、保肥的生態平衡目的。病蟲害防治獨采用太陽能捉蟲器撲殺蟲害,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減少病蟲害發生,玉露生態茶園基地就是遵循以上生態循環理念,建成完整的生態產業鏈,成為國內最美的有機生態茶園基地。
二、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這里云霧繚繞,日照充足,茶樹能吸收足夠的甘露,轉化成高揚的茶香,漫射光多,有利芳香物質的合成
同時晝夜溫差大,有助光合產物的積累,加之充足的降水,濕度相對較大,如此的氣候特征及地質條件,形成恩施生態茶葉香高悠長,味甘鮮爽之獨特品質。純天然有機的恩施富硒茶,采制要求非常嚴格,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制作而成;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同時富含人體所需的硒元素,與眾不同,不愧為茶中珍品。這種純天然茶葉種植區生態環境是我們保護的重要意義。
三、解決茶葉種植面臨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
1.強化種植環境的管理
環境管理是建立生態茶園的第一步,也是生產優質茶葉的關鍵措施。環境問題多出現于種植人員的管理疏忽、體系不科學等環節。依據國家的茶葉產業發展規范,地方應協同提高部門監管力度,不斷健全環境管理體系,推進標準的管理方案進入到規模種植區內。安排專業人員做好定期的環境調研工作,及時上報問題,注意引進先進的污染物處理技術。
2.加大環境執法力度
針對不同茶園區域的環境監管,應統籌安排多個執法大隊。執法人員要嚴格遵守產區的法律規定,積極保護并監管當地的種植環境,做好土地、水源的檢測工作,對違反法規排放污水的無良工廠進行教育和懲治,維護好種植戶的利益。同時,政府要研究出更為科學嚴謹的茶葉產業環境管理規定,將種植區的生態環境管理納入到其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依。種植戶、農業部門、科技部門均應將種植區的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樹立全新生產、管理理念,提高生產意識,豐富栽培技術,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生態環境友好型作為茶葉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積極開展各項優秀茶園生態環境示范項目。
3.提高保護意識
面對當前發展生態茶園的諸多難題,除了從部門工作入手,還需綜合考慮種植戶的環境保護意識。過度追求茶葉生產數量、過度使用化學藥劑等問題都是影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要幫助種植人員認識到環境的承受力,切實解決不良種植環境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問題。通過科學集中的技術宣講會、培訓會等方式來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加大對農藥、化肥的使用宣傳,明確化肥在土壤、水體中的作用原理和茶葉對其的吸收過程,積極引導種植人員合理使用,大力推進有機肥的應用。在市場貨物流通中,應不定期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工作,設立多個監測站,促進茶葉市場的縱深發展。
4.多品種,高密度
要以茶園多樣化、全覆蓋的建設目標,借助財政補助,引導群眾和企業投工,夯實原料基礎,發揮品牌優勢。堅持以人為本,適度擴張規模,在遵循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原則上,加強與茶葉專業合作社的聯合,逐漸擴大茶園的種植規模,提高種植和管理水平,增強種植人員的組織化程度,促進先進技術的普及率。做到高密度的茶園改造,營造茶樹自然生長的種植環境,挖去衰退的茶樹,將不同品種的茶葉自然放養并形成合力的采摘樹幅,將原生樹種套入茶林中,以便給茶樹騰出足夠的生長空間。
四、結語
加大對茶葉種植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行生態茶園建設是我國未來茶葉產業創新改革的重要途徑。秉承現代化茶園建設的理念,不斷更新自然、生態意識,貫徹并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茶葉產業發展的責任感,站在較高點,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以高標準推進茶葉種植區的環境改進工作,逐步將地方產業推向生態、優質、高效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專業化茶葉種植影響下的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價——以福建省安溪縣為例[J]. 稅偉,陳毅萍,蘇正安,范水生. 生態學報. 2017(10).
[2] 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提高農產品的質量[J]. 王春生,陸志榮,施贊紅,郭宗祥. 當代生態農業. 2015(Z2).
推薦閱讀:《三峽生態環境監測》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廣出審〔2016〕29 號)、重慶市文化委員會(渝文委行管〔2016〕35 號)批準,由長江師范學院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