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生態工程師論文發表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融資困境以及生態文明發展,生態文明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兩個角度。從廣義角度上看,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出現的文明即生態文明,它主要表現在物質、精神、政治等領域,是人們的物質、精神、勞動成果的總和。
【關鍵詞】生態工程師論文,生態文明,可再生能源,投融資,綠色電力證書
20世紀60年代生態文明概念第一次出現在理論界,此后就一直被學者關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四大文明共同構成了社會整體文明。從狹義角度上看,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并列的現實文明形態之一,它強調的是人們與自然界關系相互融合所達成的一種文明程度。
1 生態文明的歷史由來
在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飛船地球》這本書中,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首次提出了生態經濟學的概念。何為生態經濟學?多數學者提出,生態經濟學就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的關系及其內在規律的學科。而具體到我國,生態經濟學就是指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永續利用以及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有機結合作為一門學科來發展。2012年我國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報告》,要求既要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又要保護環境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
2003年,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現了“城鄉一體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之后,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從此生態文明被提高到治國理念的高度。2017年生態文明制度的含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完整提出,同時還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為今后的社會發展指明了目標與方向。
生態文明的基本標準很簡單,如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食品永遠安全。廣大人民的希望更簡單,比如以前能夠看見天上的星星,現在只能看到霧霾,這就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付出的環境代價。一些人類古代文明因為它們賴以存活的環境條件遭到破壞而消失,如新疆的交河故城、樓蘭古鎮,陜西楊家將兵營之地等等。由此可見,第一,人類的活動促進了文明發展,但不合理利用資源、污染環境,又會把文明破壞,使其消失;第二,人類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相互協調,人類要繼續繁榮發展、繼續生存,就必須走向一種生態文明。
2 生態文明問題凸顯
目前中國已躋身于世界經濟前列,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惡化,危害嚴重,帶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1)水環境形勢日益嚴峻。中國華北地區河北省、山東省、遼寧省、北京、天津三省兩市屬于世界上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5.2%。在水資源如此匱乏的地區,上演的卻是愈演愈烈的水資源污染。2011年,全國廢水排放量大于30億的省份超過6個,包括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福建,排廢總量為293.7億t。僅這6個省份的廢水排放量就達到了全國的一半比例①。
(2)石油天然氣等油氣資源緊缺。世界發達國家如美國石油儲備超過半年,日本石油儲備是165天,而我國是不足1個月。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不論是對內部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還是對外部解決許多世界重大的國際爭端等國家安全關系,石油缺乏是萬萬不行的。
(3)環境污染觸目驚心。工業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工業和生活中的三廢造成的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甚至已蔓延至城市邊緣的農村地區。2013年全國廢水排放超過695億t,比20年前上升1倍以上,全國二氧化硫廢氣排放量達到2 000萬t①。
(4)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改善生態環境任務迫在眉睫。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具有自然環境先天不足、后天人為破壞失調的特點,環境治理水平遠遠趕不上破壞污染速度。洪澇災害、滑坡、泥石流、臺風災難嚴重。水土流失嚴重,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超過50億t,水土流失總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38.2%,達到367萬km2。生態系統破壞嚴重,存在土地荒漠化、草原草場退化、森林覆蓋面積劇減、湖泊縮減、生物多樣性下降。
3 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等綠色經濟促使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綠色經濟的概念是1989年由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首次提出。綠色經濟是指以傳統經濟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與環境和諧為目的發展起來的新經濟形式。
在21世紀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循環經濟已被事實證明為成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在“宇宙飛船經濟理論”中提出要以“循環式經濟”代替“單程式經濟”以解決環境污染與資源枯竭問題。鮑爾丁因而被認為是生態經濟學、循環經濟理念的最早倡導者。
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包括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中,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階段,在后工業化過程中才提出循環經濟這樣的新經濟模式。我國跟西方的國情遠遠不同,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生態退化、環境污染、經濟增長快,技術實力弱。鑒于我國特殊的國情,重復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完全行不通,也不能簡單照搬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方法。
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上第一次出現了低碳經濟的概念。低碳經濟的含義是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經濟,有人把低碳經濟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0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十分顯著,使得多個行業從中受益。投資金額最多的領域當屬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及清潔技術行業,但交易的規模并不算大。而由于本年內有多起大額交易完成,投資總額分別達到11.78億美元及11.13億美元的機械制造業與互聯網行業,順勢躍居各行業之首位。
4 可再生能源投融資困境
資金不足一直以來是困擾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傳統的融資渠道(比如銀行商貸、企業信貸)對企業來說,存在征信要求高、貸款門檻高等問題。新能源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這就使得它很難通過傳統渠道融資。因此,以私募的方式將社會上的閑散非資本貨幣集中起來,形成可供使用的資金資本,不但有助于分散企業自身風險,同時也有利于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拉動國民經濟增長。
我國的光伏、風電產業未能掌握核心技術,未形成產業規模、投資風險高,商業銀行以及風險投資機構都望而卻步,沒有資金的支持技術又很難進步,因此清潔能源的融資產生惡性循環。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可再生能源大會上,國際專家們就明確提出未來全球清潔能源利用的主要瓶頸是融資問題。如今,多年引領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的中國也開始面臨令人棘手的產能過剩與市場理性回歸的現況,融資困境更加明顯。
5 可再生能源投融資困境的解決辦法
5.1 政府財政補貼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國家給予的財政補助,補助的方式是由電網企業先從用電側(一般工業用電、大工業用電)征收附加電價,再將所收資金上交財政部匯成可再生能源基金。當需要向新能源企業支付補貼時,財政部將補貼劃撥給電網企業,最終由電網代付給可再生能源企業。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征收的范圍是在除西藏自治區以外全國范圍內,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扣除農業生產用電后的銷售電量。其中明確規定了企業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納入征收的范疇。但由于種種原因,企業自備電廠的附加電價征收較為困難。
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長期依賴國家財政政策補貼,一旦面臨財政吃緊,就會存在拖欠補貼的問題。而通常一個新能源項目在建設完成并網發電后,要拿到國家補貼至少需要2年時間。有資料顯示,我國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國家補貼拖欠規模在500億元以上,且有連年惡化的趨勢,這已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掣肘因素之一。因此過度依賴國家財政補貼,不是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捷徑。
5.2 綠色金融的支持
根據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發展要求,“十三五”期間的主要要求包括: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要求(小于50億t標準煤),能源消費結構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于15%,能源系統效率方面要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5%的目標、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至標準煤310 g/kW·h、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等,這些發展目標與要求中蘊含著巨大的投融資需求。據相關數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投融資需求巨大,未來5年將達到6萬億元人民幣,清潔能源總投資需求將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
自2012年以來,金融市場中加大了政府與社會資本的結合,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清潔能源行業的建設和發展。除了傳統的信貸優惠和財政補貼的政策助力之外,還加入了綠色債券、綠色保險、資產證券化、綠色基金、綠色擔保等綠色金融模式,碳排放權交易和環境權益交易等金融手段推動清潔能源發展。
根據2015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在中國所有的綠色債券中,清潔能源是發行綠色債券最多的領域,其次為清潔交通和能源節約領域。
2016年,35個新的中國綠色債券發行人進入市場,其中兩個最大的發行人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興業銀行,其綠色債券占中國發行規模的43%,同時也是2016年全球范圍內最大的綠債發行人。僅在2016年1年的時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而這可能是其他國家需要花5年以上才能達到的目標。
5.3 綠色電力證書交易的支持
綠色電力證書的概念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美國風能協會在設計加利福尼亞州配額制過程中首次提出,主要目的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本身及其外部性問題。具體操作為,通過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進行認證后,企業每產出一定量(如1 MW·h)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就由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給企業1份綠色證書。
2017年7月1日,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推出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中心,在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投入運營。目前綠證交易屬于自愿交易階段,其交易情景為綠電企業在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平臺登記注冊發電數據,根據其上網電量數據測算出綠電企業應核發的綠證,每1 000 kW·h綠電核發1個綠證。每1個綠證核發價格有最高價格限制,不得超過(當月上網電價-當月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1 000。綠證由發電企業在綠證交易平臺掛牌出售,本著公平自愿的原則,購買方自愿認購。隨著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強制配額制有待推出,綠證交易必然活躍,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財政補貼延期之痛。
在現行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政府財政補貼和綠色電力證書是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最重要的兩大法寶,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提供助力。未來可預期的時間里,這兩大政策手段仍是國家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主要手段。
注 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國環境公報(2011年)[EB/OL]. http://www.mep.gov.cn/gzfw_13107/hjtj/qghjtjgb/201605/t20160525_346103.shtml,2016-05-25.
參 考 文 獻
[1]趙彥云,林寅,陳昊. 發達國家建立綠色經濟發展測度體系的經驗及借鑒[J]. 經濟縱橫,2011(1):34-37.
[2]楊運星. 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與低碳經濟之辨析[J]. 前沿,2011(8):94-97.
[3]吳雪,陳錦,李爽. 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企業經濟,2012,31(6):11-14.
[4]胡永紅,張金成. 中國清潔能源投融資困境與出路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1):24-27,41.
推薦閱讀:《三峽生態環境監測》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廣出審〔2016〕29 號)、重慶市文化委員會(渝文委行管〔2016〕35 號)批準,由長江師范學院主管、長江師范學院、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