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布局及保護管理探討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生態學時間:瀏覽:

  摘 要 九嶷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我國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屬我國35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之一和我國14處具有國際意義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區之一,是我國自然保護區網絡系統的關鍵地帶。結合相關工作經驗,對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布局及保護管理進行著重討論,望借此為實際工作提供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 自然保護區;總體布局;保護管理;湖南九嶷山

自然保護論文

  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南省寧遠縣部,地處嶺山脈萌渚北麓,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11°54′19″~112°03′25″,北緯25°12′

  34″~25°18′34″,南北寬11.0 km,東西長15.5 km,東南與藍山縣境內的藍山國家森林公園接壤,西南與江華瑤族自治縣的湘江鄉毗鄰,西面與道縣的洪塘營鄉交界,東北、西洪塘營鄉交界,東北、西與寧遠縣九嶷山瑤族鄉相接。保護區總面積10 236.0 hm2,其中核心區面積3 825.0 hm2,

  緩沖區面積3 019.0 hm2,實驗區面積3 392.0 hm2。

  1 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布局

  1.1 區劃原則

  1)保護優先與完整性原則。以保護為出發點,有利于為典型生態系統和重物種棲息地的完整性保護對象提供足夠的棲息、繁衍空間,隔離或減輕不良因素干擾和影響。2)多功能性原則。保護區是一個多功能、目標的綜合管理體系,各功能區應有各自的目標,區劃應有利于保護目標的體現和實現。3)地域連續性原則。在突出各區功能的基礎上,各區之間應相互連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不應割斷自然生態的連續性,功能區邊界原則上要以明顯地形或道路作為區劃界線。4)物種的有效保護原則。珍稀瀕危物種資源要全面有效保護,在功能區劃時盡可部入核心。5)方便管理和可操作性原則。功能區劃要有利于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種不利因素,方便各項措施的落實以及相關活動的開展和控制[1]。

  1.2 區劃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令第204號)。2)《湖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條例》(1988年6月27日湖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三次議通過,2010年7月29日第四次修正)。3)LY/T 5126—2004《自然保護區工程設計規范》。4)GB/T20399—2006《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技術程》。5)LY/T 1746—2008《自然保護區功能劃技術規程》。6)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11月的《湖南九嶷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7)《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界林權證書》。

  1.3 功能分區

  根據國辦發〔2013〕111號和環函〔2014〕64號文件,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 236.0 hm2,其中,核心區面積3 825.0 hm2、占總面積的37.37%,緩沖區面積3 019.0 hm2、占29.49%,實驗區面積3 392.0 hm2、占33.14%。

  1.4 主要任務與發展方向

  1.4.1 核心區

  核心區位于保護中部,面積3 825.0 hm2,包括住龍門、猴子坳、齋公坪、陡沖源、梁山樹、香龍山、婆婆沖、糞箕窩、飛木礦、茅竹沖、蚊子沖、黃河源和婆婆道等地。核心區是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是珍稀動植物的主要棲息地,因此也是保護區內的重點保護區域,必須實行絕對保護,禁止除科學觀測以外的一切人為活動,進入核心區實行“準入證制”。

  1.4.2 緩沖區

  緩沖區位于核心的外圍,對核心區形成500~2 000 m寬度的包圍圈,起緩沖和保護作用。緩沖區面積3 019.0 hm2,包括黃臘坪、峰木巖、道堂、跌水沖、馬鞍沖、黃河源頭和骨頭巖等地。緩沖區是為了隔離外界壓力和人活動對核心區的影響。緩沖區內禁止開展旅游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研目的需進入緩沖區的,應事先向保護區管理局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批準后方可進入。

  1.4.3 實驗區

  實驗區位于緩沖外圍,面積3 392.0 hm2,包括三畝田、快子沅、中平、平山、野豬漕、河底坪、別江沖、南海沖、中間崎、劉家、鐘家、張家、黃河、老五坪子、陶馬石、半沖、馬頸坳、老屋地、楓木鋪、茅坪、貓仔頭、羊巖坪、三分石、兩岔河、墨煙棚、竹瓦石和矮坳等地。實驗區在保護管理局的統一組織下,可從事科學試驗、生態旅游、參觀考察以及馴化繁殖珍稀瀕危野動植物等活動,也可適度開展林木與林下種植等多經營生產活動[2]。

  2 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

  2.1 保護原則

  2.1.1 堅持依法保護的原則

  自然保護區的一切管理行為和措施必須以《中華人民共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為準繩,依法對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實行嚴格、有序、高效的保護管理。

  2.1.2 堅持自然保護優先原則

  以優先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資源、生物資源為主。加強科學研究和監測,在不破壞自然資源、保護對象的生存棲息環境前提下,進行適度建設,充分發揮保護區的多功能效益,促進保護區的健康發展。

  2.1.3 堅持分區施策原則

  根據“核心區管死,緩沖區管嚴、實驗區科學合理利用”的原則,針對保護區資源特點和保護對象,制定切實可行的分區措施,確保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控制在最佳狀態。

  2.1.4 保護與恢復相結合的原則

  采取恰當的保護措施,保護好區內現存完亞熱帶森林植被、珍稀特有物種及其棲息地,同時對保護區內受損的生態系統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恢復,并珍稀物種采取人工繁殖措施,以擴大種群數量。

  2.1.5 堅持全面保護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的原則

  由于目前保護經費、技術水平等有限,在強調整體性與全面的前提下,對重點保護對象和重點保護區域實行重點保護,在此基礎上,做好整個保護區的管理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并對周邊社區形成良好的輻射作用。

  2.2 保護管理措施

  2.2.1 完善保護法規和管理制度,加強隊伍建設

  1)根據《森林法》《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條例,制定和完善適合本區管理的地方性法規。2)完善現有的保護管理制度,按不同的保護管理面積、資源狀況、維護難易程度定任務、定目標、定獎罰,把保護管理的各項落實到各保護管理站,責任分解到人。3)加強保護隊伍的管理和建設,充實保護力量,提高人員業務素質,切實保護好區內的各項資源。

  2.2.2 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和設施

  保護區應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根據資源保護需求完善管理站、管護點和檢查站的建設,健全覆蓋保護區資源網絡體系,實施對資源的有效保護。同時,建立以公安、林政、檢查站、護林防火人員組成的行政執法隊伍,維護社會治安和查處區內的各種違法案件,建立定期的巡邏制度和不間斷的監測體系[3]。

  2.2.3 統一管理保護區內的各項經營活動

  區內所有經營活動必須接受保護區管理局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區內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不得流轉,開展各種經營活動改變保護區的隸屬關系和管理體制。對經營性的交通、食宿、餐飲、商業等,可以采取資源保護利用形式,但要納入保護區管理機構管理。

  2.2.4 制訂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案

  在對保護區及周邊地區歷史、現狀、資源和社會經濟情況進行全面系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保護區管理計劃,提出科學、可行管理實施方案。特別是對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要進行分區管理,制訂科學的保護管理措施。

  3 結語

  湖南九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布局及保護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基于此,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實際狀況,對自然保護區的總體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并落實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閆明豪.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法律制度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2] 喻勛林,周先雁,蔡磊.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3):32-35,52.

  [3] 鄭姚閩,張海英,牛振國,等.中國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初步評估[J].科學通報,2012,57(4):207-230.

  推薦閱讀:《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為季刊,每期96頁,國內統一刊號CN65-1263/N,國際標準連續刊號ISSN 1673–999X。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滁州市| 梁山县| 东至县| 西平县| 越西县| 兴文县| 行唐县| 望奎县| 邛崃市| 汉中市| 呼伦贝尔市| 南开区| 华阴市| 曲阜市| 彭州市| 太和县| 芒康县| 建宁县| 韩城市| 高陵县| 江源县| 陆川县| 营山县| 吉水县| 新和县| 南部县| 东乌珠穆沁旗| 清水县| 永寿县| 民权县| 仙桃市| 石屏县| 万州区| 新野县| 新乡县| 渝北区| 大城县| 东宁县| 咸宁市| 贵溪市|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