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能源輸出大國,為全球多個國家提供能源的輸出。但是,畢竟能源是有限的資源,輸出過多會對我國產生一定的威脅,而在成本上也會體現一定的劣勢。這是一篇能源論文,試析中國能源供需與價格的政策建議。
2004年一季度,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下,能源需求保持高速增長,部分地區、部分能源產品供給緊張狀況依然嚴重,能源產品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向。
一季度,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3534.57萬噸標準煤,比2003年同期增長11.4%,煤炭、成品油、發電量等主要能源產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r%26gt; 一季度能源市場呈現出如下特征摘要:
一是能源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受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動,﹁季度能源消費繼續快速增長,其中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5.7%,國內原煤、原油、汽油、柴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分別增長18.82%、14.03%、22.69%和23.9%。
二是部分地區供電緊張局面依然嚴重.由于電力消費的持續快速增長,2002年下半年以來部分地區出現的供電緊張狀況仍在延續,一些地區供電緊張的范圍和程度還有所擴大。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共有24個電網拉閘限電,比2003年全年拉閘限電的電網還多兩個。值得注重的是,由于電煤供給不足,電力比較充足的山東電網在一季度也出現了拉閘限電現象.
三是煤炭市場供求偏緊。從產銷情況看,1-2月,煤炭行業國有重點企業銷售增速高于生產增速10個百分點以上,產銷率達到101.5%,同比進步9.8個百分點。從庫存情況看,1月底,全國煤炭社會庫存為1.03億噸,同比減少1193萬噸,下降約10.4%;比年初減少615萬噸,下降5.6%,一季度煤炭市場供求狀況明顯比2003年同期緊張。
四是能源價格普遍上漲,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1、2、3月煤電油價格指數同比分別增長6.36%、4.26%和4.53%,環比分別增長1.69%、0.21%和0.64%。
電力、煤炭供求緊張及能源價格上漲的原因分析
電力供求緊張的主要原因
一是需求快速增長,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4804.55億千瓦時,比2003年同期增長15.7%,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用電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產業生產的持續快速增長增加了對電力的需求。一季度全國產業生產仍保持2003年以來的快速增長勢頭,規模以上產業累計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6.6%,其中輕、重產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9.0%。受此影響,一季度產業用電量累計達3530.43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3.48%,比2003年同期增長17.61%,高出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率1.91個百分點,其中重產業用電量累計達2786.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63%;輕產業用電量累計達743.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3%。
二是部分地區電力裝機容量不足,由于電力消費的快速增長,浙江、江蘇等地電力裝機容量不足的新題目比較突出。
三是電煤供給不足迫使部分電廠停機,減少了電力供給,由于用電需求持續大幅度增長,電廠電煤庫存明顯下降,山東、安徽、湖北等多個地區出現因電煤供給不足機組停機現象,據統計,3月31日,國電公司直供系統的煤炭庫存為724.87萬噸,均勻只有6.69天的耗用水平,庫存水平仍然處于平安警戒線以下。
四是電網建設相對滯后,跨區送電能力受到制約,在華東、華南等部分地區電力供給緊張的同時,東北等一些地區電力裝機容量還有一定富余,但由于電網建設相對滯后,電力富余地區向缺電地區的送電能力還相對有限,部分電力富余地區還存在有電送不出的“窩電”現象。
煤炭市場供求趨緊的主要原因
從煤炭現有生產能力和近期產量增長潛力看,在平安生產能夠保證的情況下,2004年全國煤炭產量能夠滿足需求增長需要,在煤炭產需總體平衡的情況下,煤炭市場呈現出供求偏緊的特征,其原因主要在三方面。
一是煤電雙方對電煤價格的分歧始終未能根本解決,2004年電煤合同價格固然每噸比2003年進步了12元,但電煤合同價格仍比電煤市場價格低40元左右,煤礦企業對合同內電煤供給動力不足。
二是鐵路運力緊張,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非凡是電力、鋼鐵、建材等行業增長速度的加快,全國大宗貨物運輸需求日趨旺盛,部分地區和線路出現運輸緊張狀況。運力緊張加大了煤炭運輸的壓力,進而影響到電力生產的穩定運行,因鐵路運力不足,一季度山東東部地區部分以山西煤為主要燃料的電廠缺煤停機,青島、濰坊等城市***拉閘限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