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有關生態建設應用上的不同制度及意義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加強對生態管理的新科技發展呢?同時 有關生態發展有什么影響及 意義呢?本文選自:《生態環境學報》,《生態環境學報》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月刊)曾用刊名:土壤與環境;生態環境;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1992年創刊,主要刊登國內外生態學和環境科學具有明顯創新性和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研究論文、重大調查研究報告,以及對這兩個學科的重大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的綜述文章和觀點類文章。適合從事生態學、環境科學、資源保護、土壤學、大氣科學、水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科學、農業科學、林學、醫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學者、教師、學生、各級管理者和環境愛好者閱讀。
摘要:生態建設主要是對受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恢復和重建,是根據生態學原理進行的人工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結合,達到高效和諧,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關鍵詞:生態建設,論文發表,職稱論文投稿
溫泉鎮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措施
鑒于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溫泉鎮在海淀區水務局和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2006年開始,大膽創新,從多種渠道出發,對溫泉鎮的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通過逐步實施下列5項措施,實現溫泉鎮整體環境的提升,為建設宜居型城鎮奠定了基礎。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溫泉鎮先后建成了第一污水處理站、第二污水處理站、秀山污水處理站和太舟塢污水處理廠等“三站一廠”的污水處理系統,總處理能力達到12000t/d,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每年可產生約300萬m3中水,基本滿足本地區農業灌溉、景觀和綠化等用水需要。另外,溫泉鎮還新建了第一座小型污泥綜合處理設施,不僅解決了污水處理廠污泥二次污染的問題,而且還能產生新的清潔能源———沼氣,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綜合處理利用。溫泉鎮大部分農村沒有統一的排水,生活污水沒有去處,只能靠滲井自然入滲或未經過處理直接排入排洪溝,“雨污合流”不僅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而且造成水體污染,蚊蠅滋生,臭氣熏天,嚴重影響著周邊居民生活環境。為了徹底解決農村地區污水橫流的狀況,從2008年開始,溫泉鎮對轄區內7個自然村進行了污水管網改造,重新統一鋪設污水管網24.2km,將各村生活污水統一收集,集中排放于市政污水管網或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實現生活污水零排放。提高居民用水安全保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流域水環境下降,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飲水安全頻頻告急,水安全危機已經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人們的生存安全。
為避免此類事件發生,溫泉鎮實施了安全飲水改造工程,轄區內鋪設各類供水管線共計123.5km,新打水源井8眼,加裝消毒設施15套,新建聯村供水廠1座,從源頭上為安全供水提供了保障。同時,建立了農村自備井供水安全制度。由水務管理站負責全鎮供水安全,并負責各村自備井供水安全的監管,定期對水管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考核,每月對農村自備井水源進行水質檢測,為各村供水安全提供技術保障。從供水安全體系上確保了水質安全。推廣農村垃圾封閉式管理為了徹底消除垃圾污染,溫泉鎮推廣實施了從垃圾收集到清運、再到集中消納的封閉式垃圾管理辦法,形成了鎮、村、農戶一條龍的垃圾消納管理制度。鎮成立了專門的環衛保潔公司,負責全鎮范圍內的垃圾管理,包括小區、河道、街道、其他公共場所的垃圾收集消納;各村成立清運保潔隊,負責本村域內生活垃圾收集,各保潔員以門牌號為準,本片包戶管理,每日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垃圾;各戶按規定時間,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到指定地點,并保證其余時間垃圾不出戶。這樣就避免了居民亂倒垃圾造成村里街道雜亂差的現象,維護了周邊生活環境,同時避免了有毒垃圾對居民的傷害。
近幾年,溫泉鎮積極推動地區旱廁改水廁工程,管道直接并入村污水管線,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改廁的完成不僅為各村居民減少了清掏廁所的麻煩,更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對本地區環境衛生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加強雨洪利用溫泉鎮南部為山區,汛期山上雨水匯集形成山洪,可能會沖下山對周邊村莊形成損害,同時這些山洪又是數量可觀的水資源,所以修建水利設施變害為用是個一舉兩得的選擇。南部山區分布著許多自然形成的沖溝,利用這些自然沖溝修建塘壩,攔蓄汛期洪水,不僅可以保護山下村莊,而且還可以用于山區果樹灌溉。2006和2007年溫泉鎮分別修建了徐家園和高里掌兩座塘壩,總蓄水量可達72000m3,周圍分布著幾百畝櫻桃、冬棗、桃等果樹,攔蓄后的水資源完全可以供給周圍果樹灌溉所用,減少了農業灌溉對地下水的開采,促進了溫泉地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此外,城市雨水利用也有很大的必要性。在城市化發展中,大面積的土地被樓房、馬路、廣場、停車場等硬質不透水面積所取代,使降雨不能夠通過土地下滲,在短時間內降雨強度大于城市污水管道排水能力時就會出現大面積的積水,造成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大面積的硬質路面,雨水無法下滲,從而形成徑流,排入雨水管道流走,本地區地下水資源無法通過雨水得到有效的補充。
這對已經超采的地下水資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溫泉鎮總結了包括下凹式綠地、透水路面、屋頂雨水利用、庭院雨水回灌等多種雨洪利用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溫泉鎮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加強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是生態建設的重要手段,只有水土資源保護好了才能搞好生態建設。生態建設主要是對受人為活動干擾和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恢復和重建。溫泉鎮南部山區整體植被良好,樹木相對密集,水土流失不很嚴重。但部分溝、坡及山頂位置存在荒坡,可以修建一些魚鱗坑或水平梯田等水保工程,從而減少徑流量,增加雨水下滲。近年來,溫泉鎮共營造水土保持林233hm2,修建水平梯田60hm2,封育自然修復333hm2,使山區植被覆蓋率達到80%,把山區徑流深度從140mm減少到130mm。針對近年來水土流失多發生于建筑工地的狀況,相關部門積極應對,采取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方針,要求工程建設單位汛期必須將本單位沙石料用防水塑料布蓋上,以免沙石料及其他建筑材料等被雨水沖刷,形成水土流失。經過幾年的治理,工地料場水土流失問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存在問題及建議
強化部門協調,加大法律法規監管力度工程建設是生態小流域建設的基礎,但僅有工程措施還很不夠,今后應更加注重政策、法律和管理措施的作用,進一步強化部門協作,緊緊圍繞山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突出水源保護的目標取向,完善生態移民、封山禁牧、農民管水員和護林員隊伍等促進山區水源保護與生態保護的管理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的執法力度,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機制和垃圾管理制度,健全保持小流域生態清潔的長效管理機制。此外,水土保持生態型小流域建設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的提高、發展,是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而驗收指標不僅包涵小流域綜合治理常規指標,還應該包括流域水質狀況、環境空氣質量及反映農村城市化程度的指標,如生態清潔、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等。加強河道綜合治理,發展水質改善技術河道整潔是區域生態小流域實施效果的整體體現,今后應加強河道治理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污染物防治體制和水資源更新的補償機制,分源頭和河道多層次綜合治理,掐斷污染源頭,避免污染物進入河道,而不是一味的污染后再治理。同時,發展水質改善技術,如修建硬質護坡進行生態修復、對現有的河道內污染水體進行凈化。只有堅持治理與預防兩手抓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現有污染水體的水質。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發揮治理效益生態小流域綜合治理要與流域經濟發展要求結合,作到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規劃設計初期應充分了解當地群眾的發展意愿,使規劃治理的內容既滿足生態建設的要求,又符合群眾的根本利益;治理中應兼顧小流域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提高群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積極性,通過農村經濟的發展,確保小流域環境治理的順利進行,最終走出一條新時期小流域綜合治理之路,促進本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