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科技論文發(fā)表五團墾區(qū)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氣象學時間:瀏覽:

  摘要:介紹了五團墾區(q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分析了其氣候特點和各種氣象災害對農業(yè)生產造成的危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防御各種自然災害的措施,為今后氣象研究、災害防御提供依據,以此促進生產發(fā)展。文章發(fā)表在《中國科技資源導刊》上,是科技論文發(fā)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氣象災害;防御對策;五團墾區(qū);新疆阿克蘇

  五團墾區(qū)屬于溫帶干旱性沙漠氣候,團區(qū)距離北部全年有積雪的天山較近,氣候變化無常,大風、沙塵暴、冰雹、暴雨、霜凍、低溫凍害、干旱、洪水、雪災雪崩、地震、病蟲害等10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墾區(qū)所在的地形及小環(huán)流的形成,具有明顯的山區(qū)小氣候,使得團區(qū)不但要受到大范圍的冷空氣入侵形成的天氣過程影響,還會受到局地山區(qū)小氣候造成的陣性天氣的影響。五團特殊的地形形成了特殊的氣候點:春季常會有強寒潮(倒春寒)天氣,大風、沙塵暴時有發(fā)生;夏季氣溫不高,晝夜溫差大,屬于溫涼天氣,常有冰雹、暴雨出現;秋季降溫迅速,初霜凍偏早,給五團農業(yè)生產造成不利因素。

  1農作物生長季節(jié)的主要氣象災害

  1.1大風

  團區(qū)每年平均有大風日數6.5次,且多出現在春季和夏季。每年3月以后天氣變化無常,大風、沙塵暴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fā)生,對團場農業(yè)生產、林業(yè)、畜牧業(yè)造成很大威脅。尤其是春季出現的大風,對果樹開花、坐果及農作物苗期生長危害極大。例如:2008年4月18日,五團墾區(qū)1次強沙塵暴天氣的過程:受北方強冷空氣入侵的影響,團區(qū)從4月17日夜間0時30分起,風速開始加大,出現沙塵暴、風沙天氣,并出現5~6級的偏西風,夜間瞬時最大風速達到7級(15m/s),最小能見度降至100m左右。18日8時19分左右繼續(xù)出現8級大風。從10時18分開始連續(xù)出現8級以上大風一直持續(xù)至17時,歷時6h以上。12時58分瞬時最大風速達到10級(25m/s),最小能見度降至15m左右,達到強沙塵暴標準。5~6級風從4月17日夜間0時30分起至結束,持續(xù)時間長達20h。此次大風持續(xù)時間長、強度強,實屬近30年來五團墾區(qū)罕見的天氣,對團區(qū)已播棉田及果樹開花授粉、坐果危害極大,損失慘重,造成棉田飄膜671.1萬hm2,出苗死亡、重播棉田面積756.5萬hm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12.587 7萬元,影響果樹開花授粉,導致坐果率低、果實減產,溫室大棚也受到損害。

  1.2低溫

  團區(qū)春季溫度上升極不穩(wěn)定,常會遭到低溫的危害(包括凍害、冷害和霜凍),出現強寒潮(倒春寒)天氣,造成苗期凍害死亡,導致重新播種,使作物生育期推遲,凍傷植株,使其長勢衰弱導致減產。團區(qū)所在的位置靠近北部山區(qū),形成了特殊的氣候特點,夏季晝夜溫差大,常有冷空氣入侵,造成持續(xù)低溫陰雨天氣,降溫幅度較大,在作物生長發(fā)育期間形成低溫冷害。如棉花的蕾鈴脫落、爛桃。團區(qū)秋季降溫迅速,初霜凍常偏早出現而形成凍害,造成霜后花偏多,還可造成棉花停止生長或者死亡。如2006年4月10日,團區(qū)遭到低溫凍害(雨加雪)使棉花、青貯、果園受災面積總計3 486.7hm2,直接經濟損失101.5萬元。又如2008年1月中下旬出現低溫凍害,最低氣溫-27.8℃,大棚蔬菜、果園果樹等受災嚴重,大部分幼齡果樹被凍傷或凍死。總之,低溫冷害天氣可造成團區(qū)作物減產,使團場經濟受到嚴重損失。

  1.3冰雹

  五團距離北部山區(qū)較近,地形抬升作用很明顯,在迎風坡極易形成局部強對流天氣,積雨云云團易轉變成冰雹云單體,產生陣性雷雨大風,是造成冰雹的主要原因。團區(qū)每年平均有1.7d的降雹日數,多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雹日數的76%,這期間正是作物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一旦產生冰雹,將會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產,對農業(yè)、交通、建筑設施和生命財產危害很大。

  1.4干旱

  五團墾區(qū)主要依靠天山融雪灌溉田地,季節(jié)性干旱較明顯,水資源緊缺。引起團區(qū)干旱的原因:一是春季氣溫較低,融雪較慢,造成團區(qū)水量較小,引起春旱。二是冬季天山降雪少,積雪量減少,造成春季干旱嚴重,春灌缺水。三是降水偏少,時空分布不均勻,時常有長時間無降雨,持續(xù)干旱。干旱的危害嚴重影響了當地農作物生長,導致減產,影響了經濟快速發(fā)展。

  1.5洪澇

  春、冬季節(jié),由于山區(qū)氣溫較低,融化的雪水帶有冰塊,流冰在下游積聚,冰壩阻斷河水漫溢成災,發(fā)生冰、凌性災害。夏季7~8月是該團山洪暴發(fā)季節(jié),長達10km的河床,容易造成洪水災害。

  2防御對策

  2.1大風

  團場要加大植樹造林的工作力度,有計劃、合理地種植防風林,逐步改善墾區(qū)的植被條件;牧區(qū)應注意選擇避風場所,加強牲畜管理工作。加強對大風的監(jiān)測和預報,及早采取預防措施[1]。遇到大風天氣應臨時加固大棚等農業(yè)設施。

  2.2低溫

  一是掌握低溫氣候規(guī)律,合理安排品種搭配和播期,要選擇適宜五團墾區(qū)氣候條件的作物進行種植,認真分析五團墾區(qū)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五團墾區(qū)氣候條件生長的作物類別,同時在品種選擇方面要充分考慮到當年的氣象年景分析,來合理選擇作物的品種、品系,尤其對喜溫作物,如棉花、水稻等,要充分考慮到當年的熱量條件,合理配置種植結構,以達到揚長避短、減少低溫危害的目的[2,3]。二是加強低溫冷害預報及應用。長期趨勢預報有利于調整作物布局和品種搭配,中、短期預報為及時采用應急的抗御措施提供可靠依據。三是改善和利用小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抗御低溫的能力。采用地膜覆蓋、以水增溫和噴灑化學保溫劑,這些措施均能達成減輕低溫危害的目的。

  2.3冰雹

  一是加強防雹工作。合理分布炮點,炮點要建在冰雹云形成移動的前沿地帶,防雹人員要密切監(jiān)視天氣演變和變化,做到有備無患。二是提高監(jiān)測和預防冰雹的水平。應用氣象雷達跟蹤探測,總結強對流天氣模式,應用計算機數值預報。還可肉眼識別雹云,一般移動快,云體發(fā)黃,有的中間灰暗,常伴有連續(xù)不斷的沉悶雷聲,多有橫閃。三是人工消雹。在冰雹云中播撒凝結核,加速凝結成雨,避免成雹。

  2.4干旱

  分析了解當地干旱災害發(fā)生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合理調整棉花種植布局[4];在灌溉設施差的地區(qū)避免種植棉花。建設穩(wěn)產高產農田,主要做好平整土地及水土保持。改良和培肥土壤,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以肥調水。適時耕作,注意耕、耙、耱、壓、鋤巧妙配合,充分利用降水,同時控制蒸發(fā)。采用地面覆蓋,如薄膜、秸稈、稻草、綠肥等進行覆蓋。注意節(jié)水灌溉,如細流溝灌、低壓管灌、噴灌、滴灌、地下灌溉等,要因地制宜。營造農田防護林,其可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可調節(jié)農田水分、減少蒸發(fā)。此外,應抓住一切有利天氣,積極開發(fā)人工增雨作業(yè)。

  2.5澇洪

  一是加強氣候和水文監(jiān)測預報。二是興修水利工程防洪,如修筑堤防、開辟分洪區(qū)、開挖分洪道等。三是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在低洼地開溝以降低地下水位。同時,抓住有利天氣及時進行田間管理,改善土壤通氣性,防止地表板結及鹽漬化。四是改良土壤結構,結合深耕多施有機肥,并在澇害發(fā)生后適時中耕。

  3參考文獻

  [1] 段若溪,姜會飛.農業(yè)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2.

  [2] 彭春瑞,劉小林,李名迪,等.江西水稻主要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5,17(4):127-130.

  [3] 武艷娟,李玉娥,劉運通,等.寧夏氣象災害變化及其對糧食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8,29(4):491-495.

  [4] 張愛民,馬曉群,楊太明,等.安徽省旱澇災害及其對農作物產量影響[J].應用氣象學報,2007,18(5):619-626.

  科技論文發(fā)表須知:《中國科技資源導刊》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與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科技管理類學術性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主要刊登科技資源(尤其是科技物力資源、科技信息資源和科技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評論,宣傳和探討科技資源管理的戰(zhàn)略政策,探索和揭示科技資源管理領域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展示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經驗等,促進我國科技資源管理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科技資源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桂平市| 莱阳市| 清新县| 鸡东县| 广东省| 新丰县| 林西县| 连州市| 广东省| 汾西县| 兴山县| 定襄县| 天长市| 毕节市| 平顺县| 普格县| 和林格尔县| 盱眙县| 雷州市| 毕节市| 崇州市| 金川县| 三穗县| 连城县| 扶沟县| 邢台市| 灵丘县| 托里县| 枣庄市| 基隆市| 中山市| 武城县| 类乌齐县| 洛隆县| 徐汇区| 汶上县| 沾益县| 陕西省| 扎兰屯市|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