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農業天氣自然災害會給農作物產量造成重要影響。而近年來,由于我國的農村自然氣象災難出現了多發型、多樣化、風險等特征,為我國天然災難防范工作增加了極大的困難,更給我國農村生產造成了重大影響。正是基于此,我國針對農產品氣候自然環境災難的重要類型以及防治措施開展了系統化研究,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的氣候自然環境災難防御。
關鍵字:農業氣象災害;自然災害類型;防護措施
一、嚴重危害當前農業生產的重大氣象自然災害類別
(一)干旱。干旱,代表長時間內降水量較少、空氣中的水份濃度驟降、或土地上出現了嚴重的干裂水分虧缺現象。旱災很容易導致氣候干旱,莊稼無法有效地汲取水份,莊稼種植面積、生長與發育質量均將遭受嚴重影響,甚至直接造成莊稼產出過低,更有甚者造成絕產。因此旱災的季節性發展特點比較明顯,且伴有地域性特征。中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均為干旱高發區,一旦旱災時間較長,將導致江河斷流,人畜的飲水遭受威脅。
(二)洪水。因為連續性降水,或是突發性的下大雨導致降水過大、降水區域集中,極易導致地面徑流量預測的逐漸上升,暴雨將淹沒大量農田、農田、城市,這些現象就被叫做行洪天氣災難。行洪將對莊稼造成破壞性損失,甚至直接導致莊稼絕收。此外,大水在淹沒農田、農田的過程中將改變生物群系內部結構,造成營養均衡遭受損害。在大量的降雨淹沒耕地、村莊,或者掩埋野生動植物的過程中,將直接導致動物遺體腐敗、產生病菌和蚊蟲、甚至造成莊稼病害。由于城市內澇的產生呈現鮮明的季節性特征,出現城市內澇的區域呈現相似性特征,因而,能夠按照城市內澇的變化規律實施有效防護,減少城市內澇的破壞性。
(三)臺風。臺風屬于所有熱帶旋風多種類型的其中一個。天氣學上將熱帶旋風中的風力超過十二三級的現象稱為臺風。臺風的具體現象為大雨和狂風,這二個天氣現象都將摧毀糧食作物的幼嫩組織,使糧食作物生產減少或絕產。由于臺風的登陸在中國沿海范圍內并不穩定,當出現臺風時將伴有其他的災害性天氣,由于臺風帶有強烈旋轉性特征,所以所到之處將造成一片破壞,在臺風出現前根本不可能采用強硬對抗的方法。
(四)冰雹。指造成冰雹天氣災害的主要因素為強對流天氣,在產生冰雹的同時又會產生大雨、泥石流、大風、塌方等自然災害現象。冰雹將會在短時內直接毀壞莊稼,嚴重危害糧食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使農作物產量受到巨大經濟損失。在中國,冰雹天氣災害主要呈現持續時間短、范圍覆蓋面廣、影響變化力大、地域性特征。
二、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策略
(一)增強農業自然災害預警意識。氣象預警單位,應當增強對于農作物氣象災害的預警意識。并在此基礎上,做好農業自然災害來臨時的緊急預案,以全面落實農作物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為當地農戶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效保證。同時也要對其的工作范圍做好合理分配,并由此來保證農業天氣觀測工作的有效覆蓋率,并及時建設起農業自動氣象觀測臺站,以進行對特色農產品區域、支柱類糧食作物生產基地、農業地質災害多發區域天氣狀況的自動監測和動態監控。另外,實現雷達技術、氣象衛星等氣象觀測設施和自然災害警報工作同步更新,同時以跨部門、跨行業的方法在整個社會范圍內構建起聯動系統,提高全體村民對農業天氣自然災害的認知和理解,使其掌握應付自然災害的相應技術。
(二)改變農村生態環境。要想有效處理天氣災害,從以下內容入手。第一;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整個農業栽培環境加以調整和完善,具體涉及土地、水體、空氣等方面。比如采取了打井防澇、地膜供暖等措施給農作物創造了合適的生長環境,以便于改善農業栽培環境對各類天氣自然災害的抗御力。第二;在發展水利灌溉、平整土地、改善土地品質等重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要合理增加投資投入強度,以避免產生嚴重水土流失現象,并確保投資可以顯著增強耕地的抗災能力。三;在糧食作物種植區周圍,要建立防護林系統,一方面能夠有效預防旱災、高溫熱害和干熱風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能夠對整個農村自然環境條件加以有效調控,從而增強農村自然與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性與和諧性,給糧食作物提供健康的生長發育環境。第四;要針對培育種類的抗災防控能力進行系統性分類,為調整我國農產品營銷組織結構和方式,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在制定農業種植規劃時,要根據各種優質農產品正常生育期做出適當調整,并盡可能選用抗旱、耐寒、抗倒伏力較強的種類,以盡可能防止和減輕不利氣候下對糧油經濟作物所產生的危害。總之,政府在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之時,既要針對農村整體的自然災害體系進行宏觀剖析,也要針對某一項目開展重點調研,對群發性和多元關系加以總結,從而掌握了農村氣象自然災害的產生機制和物理背景,以便于制定出有針對性地綜合預防規劃。
(三)制定自然災害應對預案。氣象預警部門應成立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氣象信息勘察團隊,以發揮好氣象業務在保障新農村農業生產、預防天氣災害和氣候信息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重大功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可靠保證。
三、結語
大自然中的天氣災害往往是人們無法精確掌控的,因此需要多部門的協調。在重大自然災害進行前先要預警,在事發時要第一時間開展搶救,事件后要總結反思。氣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重災天氣及時地預警能力,有效進行氣象災害普查和隱患排除,以保證消息公布的正確性和實時性,便于上下級部門做好聯動部署工作,同時做好災情分類評價,按照災情發布狀況、易發部位、主要致災因子等,逐步確定了氣象風險程度的具體范圍。
參考文獻:
[1] 楊娜娜. 修武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J]. 鄉村科技,2017(24):85-86.
[2] 韋金海,莫蕤. 影響百色市優果工程的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J]. 廣西農業科學,2007,38(2):212-214.
[3] 王健超. 平武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 吉林農業,2019(13):110.
[4] 師麗莎. 湯陰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19(8):199,202.
[5] 全文峰. 呼倫貝爾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 南方農機,2019,50(7):191.
推薦閱讀:試論氣象對奉節縣森林火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