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氣象服務工作主要是為了能夠有效滿足政府以及社會公眾和各類組織,同時以公共氣象服務作為核心,以現代化建設為基礎的服務體系。本文先對基層氣象公共氣象服務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公共服務管理和基層氣象部門建設,提出個人的觀點與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氣象部門;氣象服務;重要性;問題;對策
《海洋氣象學報》是山東省氣象局主管,由山東省氣象學會與山東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山東省唯一的氣象類科技期刊。
多年來,國內氣象部門堅持安全、公共和資源氣象等基本原則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重點加強災害防御,科學合理地利用資源,依靠科技發展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推動我國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
1加強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發展節奏的加快是現代氣象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加強氣象行業建設,提高基層氣象服務水平,可以有效減少自然災害以及保障人們的日常生活健康。實踐中可以看到,目前國內部分地區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災害,各種自然災害強度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威脅。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公共氣象部門尤其是基層氣象部門應當做好服務工作,使人民群眾能夠對自然災害有更為正確的認知,這樣才能做好防御災害的工作,有效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
基層氣象部門應當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建設,積極應對各種自然氣候變化,以此來避免因氣候變化應急不到位而導致的糧食、能源以及水資源減少等問題;公共氣象服務部門,應當針對氣候變化科學合理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和方案。加強基層公共氣象服務建設,可以有效保護當地能源,基于氣候能源變化情況分析可以有效開發和利用能源,從而提高現有能源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這對于維護環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氣象服務中,氣象服務部門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服務工作的全面落實,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以及基層政府日常生活生產,并且為其預報、預警服務。同時,基層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可以為農民群眾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以此來降低或者避免自然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產生的影響。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通過加強基層公共氣象服務,有利于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及時的預警信息,從而更好地確保農業安全生產。因全球氣候逐漸變暖,極端天氣條件會對生產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漸變的氣候環境條件下,基層氣象服務工作中應當及時提供預報、預警信息,以此來降低惡劣天氣對生命財產造成的影響和威脅。
2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氣象部門以及公共氣象事業的快速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整體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缺乏高素質人才和技能人才
從目前國內氣象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氣象部門尤其是基層氣象部門內部高學歷人才比較匱乏,部分氣象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技能有待進一步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基層公共氣象部門與行業的發展。調查發現,部分基層氣象服務部門工作人員依然沿襲著傳統的工作思想觀念和工作模式,部分人員工作不夠嚴謹細致,在氣象數據分析時存在一定的差錯,對氣象防御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2.2獲取氣象信息渠道受限
公共氣象服務中的信息傳播渠道一般采用手機短信、廣播電視以及網絡媒體等手段,然而基層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有些農民群眾不能通過網絡媒體等手段獲得氣象信息,只能看電視、聽廣播獲取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由此可見,廣大農民群眾的氣象信息獲取受限,公共氣象信息獲取渠道相對較少,信息獲取不及時,不能第一時間傳遞到農民手中。此外,部分地區的信息閉塞,尤其是偏遠地帶突發自然災害天氣時,氣象信息無法第一時間傳達到部分人民群眾手中,后果不堪設想。
2.3氣象服務難以有效滿足現代生產發展需求
對于基層氣象部門而言,在公共氣象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更多的是單純將觀測所得的氣象數據傳遞給人民群眾,缺乏科學有效地提供災害預防措施和方法。與此同時,公共氣象信息對于普通民眾而言過于專業,而且官方性較強,部分群眾難以理解,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外,農業公共氣象服務內容相對較少,服務工作跟不上,部分農民群眾不能從公共氣象服務中受益。另外,基層公共氣象服務工作中科技投入力度不足,氣象部門缺乏公共氣象服務基礎力量。基層氣象部門雖然受政府及人民群眾重視,但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以及偏遠地區科技水平有限等,都會制約氣象服務效果。
3新形勢下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強化的策略基于以上對基層氣象服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要想強化公共氣象服務,切實發揮其作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公共氣象服務應當面向基層
在基層氣象服務過程中,應更及時上報氣象災情信息,并且對其進行合理評估以及災情普查,健全和完善公共氣象災情信息調查網絡體系。如,設立公共氣象服務專線,對各地區的氣象災情進行直報,并且組織開展災情調查以及原有分析評估,有針對性制定災害防御方案,從而為政府預案、防災減災提供基礎和保障。還應當強化氣象災害預警,做好應急以及防御工作。在此過程中,應當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同時,基層公共氣象部門應當重點對常規災害進行監測預警,并且對部分地區的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和草原森林失火等衍生災害進行監測預報。健全和完善突發性氣象災害警報制度,提高災害預警覆蓋面及其時效性。在面向基層提供服務時,應當做好災害防御以及應急處置,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能夠覆蓋城鄉社區的災害防御梯隊,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中確定聯系人。如,每個鄉鎮設1名協理員,每個村里設1名氣象信息員,主要負責各類自然災害信息的接收、預警以及災情信息收集上報,全面開展災害防御知識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