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會東縣雙低油菜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氣象學時間:瀏覽:

  摘要 本文根據對會東縣雙低油菜種植有決定意義的農業氣象指標,采用會東縣氣象局所轄國家氣象站及區域氣象站資料為基本資料,通過數理統計方法分別建立各指標要素的空間分布模型,利用1∶50 000地理信息資料將各指標要素按500 m×500 m分辨率展開,再利用GIS技術,以鄉鎮為單位,制作多層次平面區劃圖,根據區劃指標將會東縣雙低油菜種植區劃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其中,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小壩鄉、姜州鎮、鐵柳鎮、鲹魚河鎮、嘎吉鎮、烏東德鎮、堵格鎮的大部分區域及其余鄉鎮海拔較低區,次適宜區主要集中在堵格鎮、拉馬鄉、野租鄉、淌塘鎮、老君灘鄉、滿銀溝鎮和鉛鋅鎮,不適宜區主要集中鉛鋅鎮、魯吉鎮、溜姑鄉和松坪鎮局部區域。

  關鍵詞 雙低油菜;GIS技術;氣候區劃;四川會東

氣象環境論文

  《氣象與環境科學》(原名:河南氣象),創刊于1978年,1992年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是河南省氣象局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技術性為主,兼具指導性、科普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氣象科技期刊。

  20世紀90年代末,會東縣農業部門在二半山區試種雙低油菜,并獲得成功。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種植雙低油菜已成為會東縣二半山區小春作物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措施和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1]。2016年會東縣種植雙低油菜面積達1萬hm2,產值達3億元。本文利用最新氣象資料和區劃技術,合理選取區劃指標,完成了會東縣雙低油菜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2-4]。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氣候數據:采用會東國家氣象觀測站1960—2016年實測資料;小壩、姜州等20個鄉鎮區域自動氣象站2010—2016年實測資料。

  地理數據:采用會東縣地形地貌電子地圖和行政區劃圖。

  統計數據:采用會東年鑒。

  1.2 研究方法

  根據對會東縣雙低油菜種植有決定意義的農業氣象指標,遵循農業氣候相似原理,通過數理統計方法分別建立各指標要素的空間分布模型,利用1∶50 000地理信息資料和GIS技術對會東縣雙低油菜種植區進行區劃[5-6]。

  2 結果與分析

  2.1 會東縣雙低油菜生長發育規律

  2.1.1 發芽出苗期。種子發芽以土壤水分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較適宜;最適溫度為25 ℃,低于3~4 ℃或高于36~37 ℃都不利于發芽。在田間土壤水分適宜條件下,當日平均溫度為16~20 ℃時,播后3~5 d出苗;當溫度為5 ℃以下時,則逾20 d才能出苗。

  2.1.2 苗期。冬季雙低油菜苗期較長,一般占全生育期的1/2或1/2以上,為120 d以上。苗期生長適宜溫度為10~20 ℃,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70%以上。

  2.1.3 蕾薹期?,F蕾抽薹期一般為25~30 d。溫度在10 ℃以上,抽薹速度加快,低于10 ℃抽薹緩慢。遇上0 ℃以下的持續低溫凝凍天氣,發生裂薹、斷薹和蕾薹萎縮等凍害現象。會東縣雙低油菜現蕾抽薹期時間因品種和當年播期、冬季氣候條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在2月。

  2.1.4 開花期?;ㄆ陂L20~30 d。開花期遲早和長短,因品種和各地氣候條件而有差異,早熟品種開花早、花期長,反之則短;氣溫低,花期長。雙低油菜邊開花邊結莢,開花要求天氣晴暖,陽光充足,日平均氣溫在10~20 ℃之間,而以14~18 ℃最為適宜。陰雨低溫天氣對開花結莢不利,當日平均氣溫低于8 ℃時結實率顯著下降,低于5 ℃時不能開花結莢;但若氣溫高于25 ℃時,對開花結莢也有影響。“雙低”油菜開花要求的適宜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高于95%或低于60%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2.1.5 角果發育成熟期。日平均氣溫15~20 ℃之間,溫度低于6 ℃或高于25 ℃都會影響角果的發育。陰雨多、日照少、濕度大,將會延遲成熟,容易發生病害和引起霉爛;高溫干旱,會導致植株早枯,產生高溫“逼熟”現象,造成籽粒不飽滿和含油量降低。

  2.2 區劃指標

  結合會東縣氣候條件和雙低油菜生產特點,雙低油菜區劃指標確定如表1所示。

  會東縣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日照時數大都在1 300~1 550 h之間,從空間分布看,自西南向東北日照時數逐漸減少。日照時數相對較多(大于1 550 h)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小壩鄉、姜州鎮、鐵柳鎮、野租鄉、淌塘鎮和烏東德鎮大部以及鲹魚河鎮、拉馬鄉、嘎吉鎮和老君灘鄉局部;日照時數相對較少(不足1 400 h)的區域集中在東北部大崇鎮、魯吉鎮和溜姑鄉大部以及松坪鎮、野牛坪鄉、新街鎮、滿銀溝鎮和老君灘鄉局部,其中大崇鎮、魯吉鎮局部區域≤1 300 h;其余大部區域在1 400~1 550 h之間。

  會東縣12月至翌年1月上旬平均溫度大都在2~10 ℃之間,從空間分布看,呈現中部氣溫相對較低、邊界區域氣溫相對較高。平均溫度相對較低(≤2 ℃)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野租鄉大部以及拉馬鄉、淌塘鎮、老君灘鄉、滿銀溝鎮、堵格鎮、新街鎮、鉛鋅鎮、松坪鎮、溜姑鄉和魯吉鎮局部海拔相對較高區;平均溫度相對較高(≥10 ℃)的區域集中沿縣邊界一帶,主要包括大崇鎮、魯吉鎮、溜姑鄉、松坪鎮、野牛坪鄉、滿銀溝鎮、老君灘鄉、淌塘鎮、烏東德鎮和鐵柳鎮的局部;其余大部區域在2~8 ℃之間。

  會東縣3—4月雨日大都集中在5~6 d之間,呈現中南部雨日相對較多,由中南部向北部、東部及西部逐漸減少的特點。雨日較多區域主要集中在野租鄉、淌塘鎮、老君灘鄉和滿銀溝鎮大部以及鉛鋅鎮、松坪鎮、烏東德鎮、溜姑鄉、魯吉鎮、拉馬鄉和堵格鎮局部;雨日較少區域主要集中在大崇鎮和魯吉鎮的西北沿縣邊界一帶。

  會東縣4月降水量在18~40 mm之間,從空間分布看,呈現東北部及中部部分區域相對較高、其余區域相對較低的特點。降水量相對較多(≥35 mm)區域主要集中在鉛鋅鎮、大崇鎮、魯吉鎮、溜姑鄉、松坪鎮、滿銀溝鎮、野租鄉、拉馬鄉、堵格鎮和新街鎮局部;降水量相對較少(≤20 mm)區域集中在東南部,主要包括小壩鄉、姜州鎮、鐵柳鎮、烏東德鎮、淌塘鎮、嘎吉鎮和老君灘鄉局部;其余大部區域降雨量在20~35 mm之間。

  2.3 區劃方法

  本區劃是在對會東縣農業氣候資源進行詳細分析,并結合雙低油菜生長發育特點和試驗的基礎上,根據對雙低油菜分布有決定意義的農業氣象指標,遵循農業氣候相似原理,并以會東縣氣象局所屬國家氣象站和區域站氣象資料為基本資料,通過數理統計方法分別建立各指標要素(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日照時數、12月至翌年1月上旬平均溫度、3—4月雨日、4月降水量4個氣候要素)的空間分布模型R=F(j、w、h)(表2)。其中,j、w、h分別表示地理經度、緯度、海拔高度。利用1∶50 000地理信息資料將各指標要素按500 m×500 m分辨率展開,再利用先進的地理信息分析技術,制作多層次平面區劃圖,根據區劃指標將“雙低”油菜種植劃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

  2.4 分區評述

  2.4.1 適宜區。該區主要集中在小壩鄉、姜州鎮、鐵柳鎮、鲹魚河鎮、嘎吉鎮、烏東德鎮、堵格鎮的大部分區域及其余鄉鎮海拔較低區。這一區域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日照時數>1 500 h,是縣內日照較為充足的地區;12月至翌年1月上旬平均溫度多在5~8 ℃之間,屬于縣內溫度適宜區;3—4月雨日多在5.5 d左右,是縣內雨日相對較少的區域,雙低油菜花期遭遇陰雨的概率相對較低;4月降水量在25 mm左右,能保證雙低油菜正常灌漿結實。綜上所述,這一區域雙低油菜關鍵生育期的光、溫、水等氣象要素匹配較好,屬于縣內雙低油菜的穩產、高產區(圖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雅江县| 延川县| 西峡县| 卢湾区| 齐齐哈尔市| 昆山市| 新平| 江华| 高阳县| 大邑县| 沾化县| 德保县| 古丈县| 河北省| 囊谦县| 都匀市| 襄樊市| 禹城市| 交城县| 顺昌县| 五河县| 青川县| 利川市| 巴彦淖尔市| 洱源县| 尼木县| 大化| 公主岭市| 宁安市| 石楼县| 车险| 镇江市| 重庆市| 将乐县| 宁德市| 白山市| 三都| 高陵县| 札达县|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