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幾年在一些地區隨著工礦企業的發展,出現煙幕的次數增多。例如,1999年1月10日03時-08時,本站東、北、西三個方向有較濃的煙幕和輕霧混雜在一起,能見度為0.8千米,而在無煙的南方,僅有輕霧,能見度在3.0-5.0千米之間。當時其它要素情況為03時-08時大多是靜風,整個大氣層很穩定,僅有2成透光層積云,相對濕度由70%增大至92%,水汽壓從1.3毫巴增至1.5毫巴。當時我站經過集體觀測,認為有煙幕和輕霧同時存在,并應同時記錄。主要依據如下:
1;根據它們的定義和成因,我認為這兩種現象可以同時存在,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先是因為空氣濕度大,加上夜間地面輻射使近地面空氣冷卻,以致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而形成輕霧,以后到了清晨,炊煙突然增多,又由于低空逆溫層的阻擋而使大量的煙粒散發不到上空,結果在較近地面氣層中又形成煙幕。因為煙幕是大量的煙存在空氣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千米的天氣現象,在城市、工礦上空的煙幕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濃時可以聞到煙味,有煙時,空氣較干燥。
2;從能見度來判斷:03時-08時大氣透明度差,能見度是3.0-5.0千米之間,在沒煙幕的南方可以判斷為輕霧。因為輕霧是微小水滴或已濕的吸濕性質粒所構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霧幕,出現時水平能見度在1.0-10.0千米以內,且空氣較潮濕,出現時氣層穩定,早晚常見。而這天在有工廠及居民煙囪排煙形成的東、北、西方,能見度只有0.8千米,這里應是輕霧與煙幕同時存在的天氣現象。
3;從當時天氣條件判斷:03時-08時大氣比較穩定且無風,對煙幕和輕霧的形成均有利。因為煙幕與輕霧都是形成在穩定的氣層中。據當時觀測員反映人的面部有輕微潮濕感,且又能嗅到較濃的煙味,并且有黑色煙幕和灰白色的輕霧同時存在且黑色煙還在增加。
二; 結合上述條件我門認為輕霧和煙幕應該同時記錄,無論從當天的天氣條件及天氣現象形成原因上看,它們是可以同時出現的。測站南方有輕霧,能見度在3.0-5.0千米之間,而輕霧一般是比較均勻的,因此東、北、西也應同時有輕霧,另外根據看到的黑色煙幕,聞到的煙味可以斷定東、北、西方能見度降低是煙變濃所致,也就是說此時也應有煙幕存在,既然它們同時存在,那么就應同時記錄,只有這樣,也才能真實地記錄下當時的天氣實況,才能符合規范規定的要求,更能體現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綜上所述:我認為,做為一名觀測員,要對整個值班時間內所發生的全部天氣現象,根據其共有特征,結合當時天氣狀況,進行正確的判定,及時的觀測和記錄。應該如實記錄所觀測到的天氣現象,是什么,就記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記錄的真實性,并能夠減少錯情的發生。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一點初淺體會,有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指正。
參考文獻
[1]崔桂蘭.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員手冊.氣象出版社.1998
[2]譚海濤.地面氣象觀測.氣象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