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8月15日暴雨分析及T639數值產品的釋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氣象學時間:瀏覽:

  摘要:利用NCEP再分析資料、日本實況場資料、自動站資料、T639數值產品,運用天氣學原理分析方法,從環流形勢、影響系統、動力、水汽、能量等方面,對2011年8月15日區域大到暴雨天氣過程的形成機理及落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此次降水受地面蒙古氣旋和華北倒槽南北兩個系統共同影響,在北緯40°南北兩個系統焊接處分析出東西走向的靜止鋒。靜止鋒的維持是這次降水產生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暴雨 靜止鋒 切變線 T639數值產品釋用

  1 引言:

  以往的經驗而談,8月份白山地區受準靜止鋒影響產生暴雨的情況比較常見,但由于2011年8月份全區平均降水量203mm照比去年同期251mm少48mm。系統性強降水不多,主要以局地強降水為主,降水的落區及強度的準確定位有較大的難度。由于前期降水較小,這次降水過程引起了廣泛關注。

  2 天氣過程描述

  2011年8月15日20時到16日20時,吉林省東南角出現區域性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其中靖宇縣出現51.5mm暴雨。此次降水過程大值區分布呈東西帶狀分布,降水梯度較大。降水過程中雨強較小,持續時間長,屬于穩定性緩慢降水,對堤壩和水庫影響較小,但降水量大,致使靖宇縣部分村落出現內澇。

  下面從高低空影響系統、物理量場、雷達回波等資料對此次降水過程做簡單分析。

  3地面影響系統

  此次降水過程受地面北部東南移的蒙古氣旋和南部東北上得華北倒槽共同影響,在兩個系統中間焊接一個東西走向的靜止鋒,從15日20時到16日14時,靜止鋒在整個降水過程中穩定少動,跨東經120°到150°,維持在北緯40°附近。北部降水開始的較早,主要受北面蒙古氣旋影響,后部的西北氣流攜帶冷空氣南下,導致北部降水較南部稍大些。南部降水開始較晚,主要受華北倒槽北上影響,整個降水過程中冷空氣的侵入較晚。

  4 850hPa影響系統

  此次降水過程850hPa主要受橫切變風場的影響,配合地面準靜止風橫切變穩定少動維持在北緯40度附近。15日20時橫切變位于北緯40度,東西跨10個經度,切變線位置、長度、強度與地面靜止鋒的發展、減弱同步。15日夜間到16日白天切變線南北振幅小于2個緯度,強度逐漸減弱。切變線的穩定維持,也是此次穩定性降水維持的機制,16日14時降水至西到東逐漸減弱結束,與切變線的減弱東移時間大概一致。

  5 高空500hPa影響系統

  高空500hPa主要是低槽東南壓和帶狀副熱帶高壓影響。高空500hPa副熱帶高壓發展較強盛,呈東西帶狀分布,588線大致維持在北緯35°左右,在降水過程中588線不斷北抬,幅度較小。由于副高呈帶狀分布,對于副高后部和西風槽前部的西南急流的構建不是很有利,水汽的南北通道建立不理想,導致水汽在降水過程中輸送不及時,是此次降水的不利因子。

  6 T639數值產品解釋應用

  6.1水汽條件:水汽條件主要從700hPa比濕和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比濕主要是反映空氣中水汽的含量,水汽通量散度主要是反映空氣中水汽輻合輻散的程度。850hPa在一般性降水和暴雨中的比濕值都比較大,而700hPa在一般性降水中較小,在暴雨天氣過程中值有比較好的指示意義。一般白山地區暴雨天氣700hPa比濕大于6-8k/kg時,產生暴雨的可能性較大。15日-16日降水過程中白山地區一直處于8-10k/kg的比濕大值區中,在16日14時比濕8k/kg等值線南壓,比濕逐漸轉小。比濕場與NCEP再分析資料實況資料中的比濕場強度大小、位置的定位幾乎吻合。

  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可以反映中低層水汽的輻合輻散情況。從15日20時-16日02時水汽通量散度是個增大的過程,到16日08時達到最大,極值中心-10810e-08*g*cm-2*(hPa*s)-1位于東經126度,北緯42度左右。到16日14時整個輻合中心南壓到北緯40度附近,中心值減小。與實況對6.2.2水汽通量散度場對比可看出,極值中心出現的位置大致相同,16日08時中心開始南撤,預報場稍滯后。但總體的強度和位置相接近,T639的水汽通量場對預報有較大的指示意義。

  6.2垂直運動:700hPa垂直速度場主要反映降水過程中的中低層動力抬升機制的強弱。從6.3.1和6.3.2中分析,此次降水過程中預報的垂直速度與實況場的垂直速度在定位上相吻合,強度方面預報場的強值中心小于實況場,16日02時實況場的強值中心達到15010e-02*pa*s-1,而預報場中心值7010e-02*pa*s-1左右。在預報中定性的應用較為合理,定量方面需要結合相應的數值產品給出結論。

  6.3ki指數分析:Ki場大值區分布主要反映大氣的熱力穩定度的情況,一般吉林省地區夏季降水過程中Ki指數大于30-32左右,表明大氣的層結具有不穩定性,有利于對流的發生發展。

  7 小結:

  7.1此次降水受地面蒙古氣旋和華北倒槽南北兩個系統共同影響。在北緯40°南北兩個系統焊接處分析出東西走向的靜止鋒,靜止鋒的維持是這次降水產生的主要原因。

  7.2中低層風場的橫切變為此次降水維持提供很好的動力機制。500hPa副熱帶高壓呈東西帶狀分布,有利于切變線的穩定維持,但是對于副高后部和西風槽前部的西南急流的構建不是很有利,水汽的南北通道建立不理想,導致水汽在降水過程中輸送不及時,是此次降水的不利因子。

  7.3T639物理量場對此次降水過程的強度、位置、及降水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提供了很好的指示意義,今后應加強總結。

  參考文獻

  [1]朱乾跟,林錦瑞,壽紹文.天氣學原理和方法.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锡林郭勒盟| 安国市| 富蕴县| 石景山区| 娄底市| 平果县| 湾仔区| 株洲市| 马山县| 庆阳市| 遂平县| 吴堡县| 广安市| 定西市| 临高县| 贵港市| 荆门市| 清河县| 凤凰县| 长汀县| 海门市| 南川市| 鄂托克旗| 南城县| 苍山县| 工布江达县| 成都市| 尼木县| 西林县| 长沙市| 惠安县| 东宁县| 沙河市| 台南市| 西青区| 眉山市| 柯坪县| 苍梧县| 大城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