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主任醫生(Chief Physician)是醫生職稱的一種,當前是醫生職稱中的最高級別,屬于正高級別。簡稱為“主任”。一般冠以姓氏,例如:李主任。醫院中,需與“科主任”相區分。科主任,是指醫院某科室的行政主任,并非指職稱;而主任醫師是職稱名,其級別相當于醫學院校的教授。部分主任醫師,同時也被評為“教授”職稱,承擔一定的科研與教學任務。
副主任醫師也是醫生職稱的一種,居主任醫師之下,主治醫師之上,為副高級職稱。
消化內科專業副主任醫師高級職稱論文發表評審條件
一、專業理論知識
(一)基本理論知識
1、熟練掌握消化專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包括消化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胃腸病學、肝膽胰病學、消化系腫瘤學等。
2、熟練掌握及正確應用本專業的各種診斷、治療技術知識(包括:消化內鏡學、核醫學、腹部B型超聲學、消化系X線診斷學、腹部CT掃描、MRI、消化實驗室技術等)。
(二)相關理論知識
1、熟悉掌握與本專業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包括內科中各三級學科、腹部外科學、傳染病學等)。
2、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學科理論知識(包括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內分泌學、遺傳學等)。
(三)學識水平
廣泛閱讀專業期刊;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
二、工作經歷與能力
(一)醫療
1、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本專業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門診)不少于40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能熟練正確地救治本專業危重病人(如: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腦病、重癥胰腺炎、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暴發性潰瘍性結腸炎等)。能獨立處理消化專業的復雜疑難病癥(如: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腫塊、黃疸、急腹癥、腹水、消化系早期腫瘤等)。能承擔院內會診,能指導下級醫師解決常見復雜疑難病癥的診斷與治療問題。能承擔二線值班、門診咨詢等工作。擔任消化內科病房主治醫師工作至少12個月。有一定的病房及門診醫療組織、管理能力。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熟練掌握至少一種下述專業技術:
(1)消化系內鏡,包括胃、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和/或結腸鏡。并能通過內鏡進行治療,如內鏡下止血、息肉摘除、食管靜脈曲張硬化治療、乳頭切開取石等。
(2)腹部B型超聲診斷及介入性診斷治療技術,如B型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藥物注射治療等。
(3)與消化系統有關的實驗室技術,如胰腺外分泌功能測定、消化道激素測定或實驗病理、免疫、細胞學技術、胃腸動力測定等。擔任消化專業主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診治病人不少于300例,主管或負責主治的病例確診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搶救成功率等醫療技術達到本地區先進水平。
(二)教學
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2名住院醫師或協助指導過1名研究生的經歷。
(三)科研
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及研究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課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
主任醫師
一、專業理論知識
(一)基本理論知識
在具備消化專業副主任醫師水平的基礎上,系統掌握本專業某一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在本專業領域有所專長。
(二)相關理論知識
在達到所規定的本專業副主任醫師水平的基礎上,熟悉與其專業領域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三)學識水平
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二、工作經歷與能力
(一)醫療
1、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經歷:
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至少35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
在消化專業的診斷和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精湛的技術操作能力。能正確熟練地組織、指導、搶救、治療專科危重病人,能解決本專業復雜疑難病例的診治及重大技術問題,能承擔院內外疑難復雜病例的會診。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
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擔任本專業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診治消化專業病人不少于150例,其中疑難危重病例不少于40%,醫療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二)教學
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或協助培養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三)科研
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