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擁有了一些高水平的科技期刊,但是絕對數量仍然過少。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統計,2000年時中國僅有47種期刊被SCI收錄,占全世界的0.826%。到了2011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155種,也僅占全世界的1.859%。在2011年,中國科學家發表的SCI論文中,高達80%都發在國外的刊物上。
“盡管從SCI收錄數量和占總量比例上說,我國的科技期刊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相對于我們的論文產出,我國期刊被SCI收錄數量仍然太少。所以我們的論文基本都是發在別人的期刊上面了,”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副所長武夷山說。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停滯不前呢?
一、中國英文科技期刊數量較少
在聯合國我們可能有不同的工作語言,但是在國際科學界,英語就是唯一的事實上的工作語言,然而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總體數量和比例都偏少。據武夷山介紹,目前中國僅有200余種英文科技期刊,在全國共5000多種科技期刊中占的比例也遠遠小于波蘭、匈牙利、韓國、日本等很多國家。
二、中國科技期刊管理存在很大弊端
目前,包括科技期刊在內的刊物都必須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刊號,否則就屬于非法出版物,一經查出,予以取締,然而,收緊科技期刊刊號并沒法控制那些已有刊號的期刊的質量。相反,由于刊號已經成了“稀缺資源”,即使經營再差的期刊也不愿停辦而失去刊號。
三、中國科技期刊主管單位都是國家機關
由于期刊的主管單位都是國家機關,造成了期刊管理部門想裁撤不合格的期刊時畏首畏尾,這也是不合格的科技期刊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武夷山說。
武夷山認為,要發展好中國自己的期刊,主管部門的管理方式,期刊的商業經營模式,和科學家的思想認識上,都需要逐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