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人體為了保持舒適和安全,必須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運作。體溫調節服裝在維持體溫和舒適度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服裝主要分為兩類:被動式和主動式。被動式體溫調節服裝包括輻射冷卻、相變和吸附系統,其優點在于不需要外部能量輸入。主動型體溫調節服裝則更有利于人體按需快速降溫或升溫。
然而,在晝夜循環、極地嚴寒和太空旅行等嚴酷的應用場景中,體溫調節服裝面臨著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南開大學的陳永勝教授、馬儒軍教授、劉永勝教授聯合開發了一種靈活且可持續的個人體溫調節服系統。
該系統集成了可直接從太陽光中獲取能量的柔性有機光伏(OPV)模塊和雙向電致發光(EC)裝置。柔性OPV-EC體溫調節服(OETC)可將人體熱舒適區從22°-28°C擴展到12.5°-37.6°C,并具有快速的體溫調節速率。EC設備能耗低、效率高,只需12小時的陽光能量輸入,即可實現24小時的可控雙模式體溫調節。
這種自供電的可穿戴體溫調節平臺結構簡單、設計緊湊、效率高、自適應能力強,以太陽光為唯一能源。它是可穿戴技術的創新方法,為應對溫度變化帶來的挑戰提供了可持續且響應迅速的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Self-sustaining personal all-day thermoregulatory clothing using only sunlight”發表在最新一期《Science》上。
作者為OETC系統中的陽光能量收集單元制造了厚度僅為180μm的大型柔性OPV模塊。OETC的溫度調節單元,作者選擇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P(VDF-TrFE-CFE)],主要是因為它的熵變大,接近室溫時絕熱溫變大,機械柔性好。在陽光下,OPV組件高效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直接驅動EC裝置,提供制冷效果(圖1)。在黑暗中,該OETC系統可以利用ESS提供的儲存能量在環境寒冷時維持體溫,從而實現全天(白天/夜間)運行。制冷模式和制熱模式可隨時切換,實現個性化熱舒適。
【OETC系統制冷/制熱模式工作原理、在不同工作場景下的溫度跨度】
本文展示了由一個OPV模塊和兩個EC單元組裝而成的靈活OETC溫度調節系統的照片(圖2A)。這種緊湊的組裝方式可以根據需要為人體提供有效的制冷/加溫。OETC系統的冷卻模式(圖2B)的工作機制與電源供電相同,但在OETC系統中可以直接通過OPV模塊產生的電力為其供電(見圖2B)。冷卻模式包括以下步驟:(i)靜電驅動EC聚合物堆疊朝向頂部柔性傳熱層(作為具有大熱容量的散熱器;(ii)通過在EC聚合物疊層上施加電場來加熱EC聚合物疊層,從而將熱量從EC聚合物疊層傳遞到柔性傳熱層[圖2B,(1)];(iii)EC聚合物疊層靜電驅動至人體皮膚底部(作為熱源);(iv)通過去除電場來冷卻EC聚合物堆疊,從而將熱量從人體皮膚傳遞到EC聚合物堆疊,實現皮膚冷卻的一個循環[圖2B,(2)]。對于升溫模式,通過改變上述四個步驟的順序,將熱量傳遞向相反方向來實現升溫,只需調整方波電壓的相位即可實現。相應地,加溫模式與制冷模式具有類似的步驟,但具有相反的傳熱效果:(i)EC聚合物堆疊靜電驅動至需要加溫的底部人體皮膚;(ii)通過在EC聚合物堆疊上施加電場來加熱EC聚合物堆疊,從而將熱量從EC聚合物堆疊傳遞到人體皮膚(作為散熱器)[圖2B,(3)];(iii)EC聚合物疊層靜電驅動至頂部柔性傳熱層(作為熱源);(iv)通過去除電場來冷卻EC聚合物堆疊,從而將熱量從柔性傳熱層傳遞到EC聚合物堆疊,以完成一個皮膚加溫循環[圖2B,(4)]。通過這兩種工作模式,可以根據需要實現制冷和升溫的雙向可控溫度調節。OETC系統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均表現良好,當光照強度為標準AM1.5G太陽光(100mW/cm2)時,最大溫度跨度可達2.9K(圖2C-E)。同時,EC器件具有良好的陣列協同性(圖2F)。
柔性OPV-EC體溫調節服 (OETC) 可以將人體熱舒適區從 22°–28°C 擴展到 12.5°–37.6°C,并具有快速的體溫調節速率。EC器件的低能耗和高效率允許24小時可控雙模式溫度調節,并具有12小時的太陽光能量輸入。該自供電可穿戴體溫調節平臺結構簡單,設計緊湊,效率高,以太陽光為唯一能源,自適應性強。
相關文章以“Self-sustaining personal all-day thermoregulatory clothing using only sunlight”為題發表在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