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撤稿、拒稿,對于經常投稿的作者來說屢見不鮮,尤其是在核心期刊、SCI投稿的過程中,撤稿不在少數。但撤稿有哪些影響呢?身為作者,我們有必要了解撤稿的嚴重性,今日就以SCI撤稿為例,給大家分析一下,SCI撤稿的影響有哪些?
一、了解撤稿原因
SCI撤稿原因眾多,學點小編給大家舉例說明:
1、SCI期刊與作者合作意向無法達成一致;
2、論文中實驗數據偏差、研究方法有誤等;
3、論文存在學術不端、惡意撤稿等。
前兩條通常來說,后果不嚴重,撤稿后,也就代表在SCI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作廢,但也要注意,不能過于頻繁的撤稿。第三條對于作者來說,后果就非常嚴重,也是任何作者都不應碰觸的底線。一旦被舉報或被發現,撤稿算是最輕的處罰了,通常還會帶來更嚴重后果:
1、之前憑借SCI期刊論文獲得的榮譽、獎勵等,一律取消;
2、3-5年內都不能申報科研項目,或晉升職位等;
3、在一定區域內,通報批評;
4、甚至可能會被SCI期刊方拉入黑名單,5年或更久時間內,不接收該作者的任何投稿。
情節嚴重的,甚至連作者所在單位的稿件都不會接收。
二、盡量不撤稿
對于SCI論文的發表來說,撤稿要慎重,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大家申請撤稿。如果有必要撤稿,如因為自己疏忽導致實驗數據不準確,學術成果變得一文不值,已經無法通過修改或勘誤更正,就需要及時地提出撤稿申請,并說明真實的原因,也不要畏首畏尾,只要不是惡意的、故意的,一般不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另外,學點小編建議作者不管在課題研究或實驗研究中,還是在寫作分析中,一定要認真,再三核實各項數據,采用正確科學的分析統計方法,得出符合邏輯的合理結論,以降低撤稿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