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2月10日消息(記者 符彩云)2月9日-10日,由海南大學、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主辦的第一屆熱帶植物國際學術會議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行。會議期間,海南大學-貝納基因等千種熱帶植物基因組計劃與熱帶作物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數據庫聯合平臺計劃啟動,將進一步加強熱帶海量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基礎研究,服務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同時為熱帶雨林植物數字化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及全新方法。
千種熱帶植物基因組計劃由海南大學牽頭,國家熱帶雨林公園、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浙江大學海南研究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參加,與貝納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熱帶作物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數據庫聯合平臺計劃由海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基因組數據中心聯合創建熱帶作物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數據庫平臺。利用國家基因組開放平臺和海南大學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通過長期數據積累和軟件優化,提供服務功能強大而專業的熱帶作物(植物)基因組與分子育種數據庫平臺,服務全球熱帶生物基礎研究和高效農業。
據了解,我國和全球熱帶植物物種遺傳資源極為豐富,其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巨大。然而全球性熱帶經濟植物的基礎研究比較落后,除了少數熱帶經濟作物完成基因組測序,絕大多數具有極高遺傳多樣性的熱帶雨林植物、珍稀瀕危植物的基因組知識了解甚少,而這些基礎數據的獲取不僅是開展遺傳改良所必需,同時也是進化分類關系重建,遺傳多樣性定量評估,制定合理保護策略的基礎。
另一方面,隨著第三代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長足進步,使得一般基因組測序與組裝能力大大提升,成本顯著減低。通過海南大學與貝納基因的長期合作,制定最佳的基因組測序-組裝作業策略,能夠快速、高效完成大量基因組測序和數據處理工作,陸續發表高質量基因組,淀積數據,支持遺傳改良和大尺度生物演化的研究。相關研究將服務海南省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同時為熱帶雨林國家果園建設提供最基礎和極為重要的科學數據。
海南熱帶珍稀瀕危植物及特有種是熱帶雨林保護物種的重中之重,有許多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近20年來,有關熱帶珍稀瀕危植物的生存現狀缺乏進一步跟蹤調查,對于珍稀瀕危植物無長期定位監測。通過基因組學結合多組學數據開發,能夠為熱帶雨林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及其分類關系進行合理規劃,獲取大數據信息,利用基礎信息集合地理信息就可以建立一套雨林植物監測和管理的平臺,提升國家公園管理水平及科普價值。
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比較基因組與系統生物學方向負責人王文泉介紹,“我們需要把現有的大量的數據資源進行收集整合,然后對其機構化,創建千種熱帶植物基因組及遺傳多樣性數據庫。數據庫建成后,不僅能對本土熱帶雨林植物實施更加科學和合理的保育及可持續利用,還將極大提高品種選育的速度和效率,促進熱帶作物育種技術進步。”
據了解,計劃啟動后,海南大學及合作單位將完成1000種熱帶特色經濟植物基因組測序注釋,涵蓋熱帶特有植物、珍稀瀕危植物、熱帶特色水果、蔬菜、藥用植物、觀賞植物、油料、經濟林木和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物種;并結合圖像信息,構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數字化管理系統。(符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