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發揮“三個作用”,勇擔科技自立自強使命
——大學書記校長談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高校要更好發揮創新人才培養的主戰場作用。人才是自主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人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高校要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努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青年科技人才;要聚焦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要聚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科研評價、薪酬分配等制度,為人才減負松綁,讓人才發展有空間、干事有平臺、價值有體現。
西南大學將人才強校作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中心任務,實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設計劃”“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聚賢工程”“英才工程”,設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含弘人才崗”“后備人才庫”等,著力培育造就覆蓋多領域多層次的創新人才,夯實科技創新的人才支撐。
高校要更好發揮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作用?;A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沒有基礎研究的積累,就難以取得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研究作出了部署,這對高校加強源頭創新能力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強化有組織科研,堅持“四個面向”,整合優勢資源,加快實施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研究項目,推動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強化穩定性投入,加大基礎學科建設力度,給予基礎研究力度足夠且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持,持續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強化長周期評價,改革基礎研究人才評價機制,從成果認定、職稱評審、科研獎勵、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激勵,營造潛心研究、鼓勵創新的環境。
西南大學將實施“基礎學科提升計劃”作為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抓手,研制出臺《西南大學創新研究2035先導計劃》《西南大學科研發展激勵辦法》等,布局建設“種質創制”“未來農業”“合成生物與大健康”“智能制造與大數據”前沿研究中心,著力建設新文科實驗室、新型高端智庫,提升基礎學科對綜合大學的支撐能力。
高校要更好發揮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作用。重大科技突破是催生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高校是重要力量。要切實培育大項目,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謀劃和培育重大科研項目,力爭產出有顛覆性影響力的大成果;著力組建大團隊,加強多學科融合、多技術集成,組建協同創新研究團隊、交叉學科研究團隊,針對共性關鍵問題、“卡脖子”難題等開展聯合攻關;積極構筑大平臺,加強與上市公司、行業龍頭合作,建設聯合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推動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
西南大學積極整合優勢,瞄準重點研究方向潛心培育,力爭在若干科學研究前沿領域形成優勢和話語權,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西南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