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從構思文章主題到最終成文,再到提交給期刊并等待發表,這一過程中,學者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如選題困難、分析方法的選擇、數據的深入挖掘以及構建論文結構等。對于那些缺乏經驗的新手,比如剛開始學術生涯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來說,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經過多年的磨練,現在整理出了在sci期刊審稿過程中,被拒稿的大概率問題,注意避免這些可以適當提高論文收錄率。
一、標題過于泛泛,缺少必要要素
論文的標題就像文章的“眼睛”,應該能夠讓審稿人或讀者通過它了解到文章所研究的對象、生物學表型和生物學機制等關鍵要素。但是,在一些稿件中,標題過于寬泛或過于冗長的情況很常見。
一個好的標題應該盡可能簡潔,同時涵蓋必要的研究要素信息。另外,不同期刊對標題的句式可能有要求,投稿前可以參考目標期刊已發表的文獻,確定標題是短語式還是句子式。
二、概述性信息不完整
摘要應該用盡可能凝練的語言,突出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但是,審稿過程中發現,摘要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缺少核心信息,如方法或目的。
前言和討論是深入分析科學問題的關鍵部分。不僅要深入了解前人在該領域的研究,有無爭議之處,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以此引出該研究內容,而且需要將本研究獲得的核心結果與他人類似研究進行比較,分析其與之異同的原因。
特別是討論部分,不能簡單地再次描述結果,這是很多初學者常見的問題。例如,研究發現某藥物在發揮抗炎作用時,抗炎因子IL-10出現顯著性上調,且在構建炎性模型時該指標也出現了顯著性升高。這兩個結果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但實際上,通過與他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有類似結果,也有相反的結果。
三、方法學描述過于簡單
許多人認為方法學對于論文并不重要,因為它不僅影響查重率,而且闡明方法的意義也不大。因此,有些作者圖省事,直接在復制粘貼他人方法描述的基礎上,修改幾個信息。這樣往大了說涉及學術不端,往小了說不便于全面地展現作者的方法細節。畢竟,方法學的目的在于讓其他人能夠有效地重現關鍵技術。
推薦閱讀:學會這幾招,避免被sci期刊拒稿!
如果您現在遇到期刊選擇、論文內容改善、論文投稿周期長、難錄用、多次退修、多次被拒等問題,可以告訴學術顧問,解答疑問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