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為了發揮大電類專業基礎課程的思想育人功能,結合“三全育人”的理念與實踐要求,對《信號與系統》課堂思政教學模式與方案設計進行了探索。本文從課程思政的內涵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思政教育在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中的結合點,將課程教學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進行深度融合,設計新的課程教學的實施路徑與實踐模式,并用于應用型本科教育規范化全過程。實施結果表明,融入思政元素的《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實踐能夠取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 信號與系統 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第五批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項目。
1.引言
為了貫徹《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將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教育部采取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這對新形勢下本科教學帶來的新要求,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教學在課堂上遇到了新的挑戰與問題。主要體現:1)如何解決好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兩張皮”問題;2)如何引導學生深入專業領域,關注行業需求問題;3)如何改善教學過程師生互動性差,無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因此,需要根據大電類學科專業的特點,深入研究電氣學科專業的育人目標,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形成具有時代引領、理論創新、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1]。
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載體。凝練學科文化,彰顯課程特色是專業課課程思政實踐的必然要求。信號與系統作為大電類本科專業基礎課,具有理論性和專業性強的特點,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需要系統性、整體性、實效性把握和設計。本課程為培養既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電氣工程領域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連續信號的設計方法,能綜合運用連續信號的專業知識創新性設計連續系統;掌握常見連續系統的時域分析、頻域分析、S域分析的原理和應用,具備連續系統選擇、設計和分析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發展史上的科學家科學發現過程中的勵志事例,鼓勵學生在人生道路中樹立信心,不畏艱難,持之以恒,對科學技術知識要大膽地探索、發現。
實施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強電氣類課程內容的教育性,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貫穿于專業課程教育活動中,豐富和完善電氣類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本文立足課程思政視角,結合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實際情況,設計了面向電氣類本科教學的信號與系統課堂思政教學目標與方案,為電氣學科的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供參考和思路[2]。
2.信號與系統課程概況
信號與系統課程是電氣類專業基礎課,在電氣專業知識體系架構中起到核心作用。本課程綜合通信工程、復變函數論、電工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技術,以掌握信號與系統的原理與應用為學習目標,著重介紹信號與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信號基本概念與系統的數學模型、信號與系統仿真設計等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較深刻地理解信號與系統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初步認識如何建立信號與系統的數學模型,并對所得的結果賦予物理意義、解釋。基于產出導向的理念(OBE理念),本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為線下教學,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課后答疑和自習輔導,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利用配套實驗課程信號與系統實驗,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該課程的特點體現為數學理論性強、公式推導較多、計算較為復雜;研究對象通常抽象為線性時不變系統,工程理論綜合性強。課程要求學生對信號與系統的時域、頻域、S域的狀態進行分析、計算,對于本科二年級初學者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3.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3.1 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國家確定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推動信息通訊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產業化、國產化,關乎社會民生與國家安全的可持續性,本課程以愛國情懷、辯證思維、社會責任、勵志人物為主線設計課程思政元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職業精神[3]。
結合“三全育人”的內涵與理念,并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對,將課程思政元素融于“信號與系統”課堂的教學目標體現在以下方面:
目標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信號與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掌握連續信號的設計方法,能綜合運用連續信號的專業知識創新性設計連續系統。具備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電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目標2:基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常見連續系統的時域分析、頻域分析、S域分析的原理和應用,具備連續系統選擇、設計和分析的能力。激發學生工程道德意識,樹立為國家、民族發展做貢獻的理想信念。
目標3:基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在熟悉常用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基礎上,具備設計、分析一般連續系統的能力,并具備分析、解決電氣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專業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3.2 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針對課堂實際情況,結合課程思政的實施思路,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將緊密契合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實施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設計
3.3 實施效果分析
信號與系統課堂思政教學的實踐在上海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師生互動環節上,教師可以明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熱情。比如在講授連續信號頻域分析法時,學生了解到5G技術面臨的無法突破香農定理極限的科學難題,認識到了我國基礎研究尚需努力的方向;討論環節中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交流學習心得。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學習和慕課視頻的輔助,實現了正確的價值引領,塑造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大學課堂的新氣象。同時,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初始階段學生興趣不大,主觀上不會全身心投入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實踐中,態度不夠積極。針對該問題,需要教師多做示范,對學生因勢利導逐步將其興趣關注點引入到課堂中。
4.結束語
信號與系統課程思政教學是新時代教學改革中的新探索、新實踐,對培養電氣工程領域“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將專業教學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有機結合,創新優化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學活動設計,真正實現了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嘉欣.課程思政視角下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財會學習,2020(19): 168-169.
[2]胡大柱,彭亞萍,朱柳娟.《建筑結構抗震》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2): 158-160.
[3]張偉,胡柏松,王德武,等.工程熱力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廣州化工,2020,48(13): 161-162.
作者簡介:韓冬(1984年-),男,博士,講師,從事信號與系統課程的教學工作。
推薦閱讀:無線電頻譜信號檢測論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