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GPS測量的過程中,由于測量儀器精度不夠導致的測量誤差時有發生,會嚴重影響到數據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數據分析和定位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使用GPS測量儀器之前,應對測量儀器的基本性能、工作特性進行了解,熟知儀器可能達到的精度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測量作業計劃,確保GPS測量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在儀器投入使用之前,要對儀器的質量進行檢驗,并采用實驗的方法對其使用性能進行初期檢驗,經過檢驗之后的儀器才能夠投入到定位作業中。一般情況下,減壓GPS儀器的實驗項目主要有天線相位中心穩定性測試、內部噪聲水平測試、野外作業性能及不同測程精度指標測試、頻標穩定性檢驗和數據質量的評價、高低溫性能測試。
關鍵詞:GPS技術,地質測量,論文范文
GPS定位技術使野外地質測量的準確性可靠性得到提升,保障了野外地質測量的質量,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影響測量準確性的因素,使測量出現誤差,因此操作人員應提升自己在測量方面的專業素質,并加強測量過程中各個因素的控制,減少或消除誤差,使測量的精確度得到保障,最終得到準確的數據結果。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GPS測量儀器得到推廣與應用,為野外地質測量工作帶來了創新和便捷,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野外地質測量工作和GPS定位技術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一、GPS定位誤差產生的原因分析
GPS定位系統從產生到發展不過十幾年的時間,目前已應用于各個領域中,為各個行業帶來了革新與發展,尤其是在測量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GPS定位中誤差的來源主要有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具體來說,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系統誤差
GPS定位的系統誤差一般來自于衛星、信號和接收機,如果衛星星歷、衛星鐘存在著誤差,或者在傳輸的過程中出現電離層、對流層的延遲,就很容易出現系統誤差。同時如果接收機中的位置、鐘出現誤差,或者測量中產生噪音,都有可能產生系統誤差。
2、偶然誤差
偶然誤差主要是由于工作環境、人為操作、計算方法等原因產生的誤差。工作環境的印象是指接收機附近有高大建筑或者睡眠對電磁波產生影響,從而對信號產生干涉,產生誤差;人為操作的誤差是指在對數據的接受和輸入、分析中由于人為的因素使數據出現了變化,最終產生了誤差;計算方法的誤差是指各種軟件中的算法不盡相同,很可能由于計算方法產生誤差。
二、消除野外地質測量中GPS定位誤差的基本方法
在GPS定位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誤差的產生,因此在觀測中要注重對觀測環境、衛星信號質量、測量方法等進行管理和控制。
1、合理安置測量站
對于測量站的選擇,不能選在山坡、山谷或者盆地內,并且應遠離大范圍的睡眠,確保周圍不具備高層建筑物、戶外廣告牌等。在測量站的周圍應具有反射能力較差的交叉地面,減少多路徑誤差。對于截止高度角的選擇,應確保其可以延遲和限制電離層、對流層的影響,并接受多個衛星的信號,增加多余觀測數。在測量期間,應重新整平對中儀器,以減少接收機的整平對中誤差,還要使天線盤方向標志指北,以便對接收機想為中心偏差進行改正。
2、改進測量方法
為了防止在測量中出現人為操作方面或計算方式上的誤差,我們應對測量方法進行改進。在測量中,由于載波波長比較短,相對與偽距測量的精確度比較高,因此,應盡量用載波相位測量法代替偽距測量法。同時,可以在測量中采用雙頻改正,以消除或減少電離層延遲所產生的誤差。另外,我們可以采用相對定位的方法,來減少傳統測量中絕對定位帶來的誤差,并能夠有效降低衛星星歷誤差、衛星鐘差等系統誤差。
3、加強對數據的處理
當前網絡上有很多精確處理數據的軟件,能夠有效降低星歷誤差,用戶可以自行到網絡上下載精密星歷提供給結算軟件來進行數據處理,也可以從網絡上與國家GPS相連接,可以有效提高精度。在對數據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在接收機、衛星間求二次差,即可同時消除衛星誤差和接收機鐘誤差。
參考文獻:
[1]劉少杰,宋在超,劉剛. 野外地質測量中手持GPS定位的誤差分析[J]. 四川測繪,2006,01:11-14.
[2]唐興國. 野外地質測量中GPS定位的誤差及修正方法[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3:10-11.
[3]周蓓,陶彣君. 手持GPS定位在野外地質測量中的誤差分析[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09,03:3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