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中小企業作為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要載體,其持續健康發展是“供給側改革”中的重要一環,但融資難一直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探討互聯網金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路徑至關重要。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出發,首先從經濟學角度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進行了剖析,然后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優勢,以及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創新模式。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應用中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中小企業 融資難 “互聯網+”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
有效融資渠道少。融資渠道,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所謂內源融資,就是企業將自己的利潤轉變為投資的過程,其發展主要靠自身的盈利能力。據統計調查:75%中小企業融資主要依賴內源渠道。隨著企業的發展,內源融資遠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外源融資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外源融資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指不經過任何金融中介機構,如企業發行債券、股票;間接融資是指通過金融機構為媒介進行的融資活動。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太完善,并且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原因(如規模小、資金量少、信用記錄不完善等)導致不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而對于間接融資,在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更加傾向借款給那些發展穩定、借款數額大的大規模企業,而經濟效益不夠好,規模較小,或者借款數額不多的中小企業則難以貸款成功。
融資成本高。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往往頻率高、數額較小。90%的中小企業在選擇外部資金時,首選銀行貸款。通常,銀行在提供貸款前,為了降低自身風險,常常會重點調查企業的資信等級與財務狀況。由于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調查成本往往是大企業的6至8倍,所以銀行會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高于大型企業。同時,提高貸款利率會使中小企業債務負擔加重、財務風險升高,這進一步導致融資難。由于民間借貸的要求更低,手續簡單,也不用提供抵押與擔保,一部分中小企業會選擇民間借貸,但其借貸利率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經濟學原理分析
交易成本問題。交易成本,廣義來理解就是經濟制度的運行成本。在與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交易中,前者的交易成本明顯要更大,因為前者單筆貸款的金額一般較小,對銀行而言,在同等利率條件下,其單筆交易成本明顯遠高于大型企業。而最終的交易成本需要由中小企業和銀行共同分擔,中小企業的成本以貸款利率的方式體現,銀行則是貸前調查與貸后監督的成本。
信息不對稱問題。信息不對稱下的逆向選擇。銀行信貸決策主要依靠“硬信息”與“軟信息”。其中“硬信息”是指通過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指標以及信用評級等能直接獲取的信息;而“軟信息”則是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企業管理者素質與管理能力等信息。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時間不長,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也不夠健全。由于企業經營信息不完善、不透明,銀行無法掌握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和履約風險,所以會通過提高貸款利率的方式來覆蓋風險,從而使風險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認為融資成本超出其最高接受范圍而退出融資市場。
信息不對稱下的道德風險。由于我國目前征信系統還不健全,市場“契約精神”還沒有有效形成,銀行難以掌握中小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與財務信息。這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中的非貨幣成本(主要是聲譽成本)幾乎為零,銀行由于考慮到道德風險,在借貸行為上會更加小心謹慎。
互聯網金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優勢
(一)解決因交易成本高導致的融資貴問題
首先,利用云計算,互聯網金融大大減少了信息處理成本。借助商務平臺等相關系統和模型,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息甄別所需要的成本大大降低,讓小額貸款成為可能。其次,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成本降低。在傳統金融中,商業銀行由于對中小型企業的貸前調查與貸后監督成本高而放棄該市場。而在互聯網新型金融交易模式上,通過互聯網技術,不僅能使貸款的審批手續大大簡化,從而縮短貸款時間,而且還讓貸后的監督變得非常簡單。無論信貸額度如何,單筆信貸的操作成本僅在20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從而打消了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貸款的憂慮。例如阿里小貸所有環節都采用計算機自動化操作,其單筆運營成本只需2.3元。同時通過大數據顯示,這種網絡貸款平臺還能夠實現精準定向與定點營銷,從而降低營銷成本。
(二)解決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融資難問題
對金融企業和信貸需求企業來說,互聯網金融能有效化解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信貸需求企業來說,通過互聯網,它們能夠迅速找到能夠提供貸款服務的平臺,從而嘗試合作。而對金融企業來說,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它們能夠對中小型企業進行充分的貸前調查、評估,從而能夠全面地判斷其是否具有還款的能力。譬如,當一家造紙廠提出融資申請時,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根據該申請企業的各種業務往來、資金流動、稅費繳納等信息來初步對申請企業經營狀況做出判斷。在初步判斷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紙張消費市場發展數據等預測未來發展市場的前景,最終確定該企業的融資資格和貸款規模。
(三)提升融資效率
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環境中,中小企業能夠相對容易的及時獲取發展所需資金。因為許多需要人工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更加高效的審核,從而提高工作速度,加塊對企業的融資審批。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資金供求雙方直接發布信息,自由匹配交易。交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供求信息幾乎完全對稱,這使得交易更加方便高效。互聯網金融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簡化融資流程,使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自動化審批流程,使得交易雙方的融資成本大大降低。
推薦閱讀:《北方金融》(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內蒙古金融學會主辦為各金融機構服務的學術性專業期刊。刊物以宣傳黨的金融方針、政策為宗旨,以探討金融、經濟理論與實踐為任務,以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