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從銀行角度來看,銀行需要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單位成本高企、能夠適當取得第二還款來源以提高違約對價等三個方面的問題。以產業集群的小企業為載體,建立互助擔保基金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1.產業集群具有互助性,為產業集群互助擔?;鸬耐瞥龅於ㄖ黧w基礎。由于產業集群空間的集聚性與關聯性,集群內的企業存在較高的相關性,更重要的是企業群體具有基本一致的商業價值觀和集群品牌維護意識,同時企業群體處于特定的網絡環境,存在較強的協作機制,從產業集群平臺提出的信用互助協會等互助擔保措施可見產業集群整體具有良好的互助文化基礎,只要運用得當,即可轉化特點為集群優勢。
2.近年來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為產業集群互助擔?;饎撛旖M織條件。企業整體集中在某一物理空間,形成地理范圍的集中及集群內穩定的交易關系、物流、信息流的協調合作,產業集群一般都有其協會或市場管理方,從而為互助擔?;鹛峁┝私M織和制度基礎,為互助擔?;鸬慕⒑瓦\行提供有利條件。
3.小企業發展力量的壯大及其中短期的融資需求特點,使建立互助擔保基金成為促進發展的客觀現實需要。產業集群的不斷發展擴大,以及小企業經營實力的提高,要求提高互助擔保的風險保障程度。
但由于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綜合費用較高,產業集群的小企業對短期資金的需求占比較大(60%-80%),融資主要目的也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從而變相加大企業的負擔。
因此,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拿出小比例的資金,在不擠占企業營運資金的情況下,組建互助擔保基金,促進企業解決貸款問題,具有現實需要及可行性。
總的來看,基于產業集群、通過制度設計而成的小企業互助擔保基金,以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吸引多方資金、引入銀行監督運營機制,能夠從基本上解決擔保額度的問題,取得銀行、企業、基金平臺三者的信息分享,通過銀行監督基金運營、基金平臺監督企業信用情況,從而取得整體規模化經營的效果,克服其他擔保模式的缺點,實現地方經濟、產業集群、基金平臺、銀行、小企業多方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