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裝配式建筑不同于傳統建筑,應該根據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建立與之對應的項目管理模式。裝配式建筑適宜采用EPC總承包的管理模式,這一點已經成為國家、行業共識,但國內即使是傳統建筑的EPC總承包模式尚不成熟,更不用說裝配式建筑的EPC總承包模式,與之相關的研究和實踐還很少。現階段,國內裝配式建筑正處于轉型過渡時期,急需探索出一種適合裝配式建筑的項目管理模式,解決項目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分析2014年裝配式相關規范出臺以來諸多采用EPC模式的項目的實際經驗,總結其優點和缺點,在EPC總承包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裝配式建筑專項EPCM管理模式。此模式可以彌補現階段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協助業主和總包企業更好的控制成本、工期、施工質量等。
關鍵詞: 裝配式; EPCM; 項目管理;
1、 引言
2016年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和2017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中都提到了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并且支持大型設計、施工和部品部件生產企業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健全管理體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設計、施工、生產、采購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轉型[1]。根據國家的政策導向,具備裝配式建筑設計、構件采購、構件生產、吊裝施工全產業鏈能力的新型裝配式建筑企業是當下發展的熱點方向。
裝配式建筑最早興起于二戰后的日本和歐洲,后在美國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這些國家對裝配式建筑管理模式的研究較為深入。國內裝配式建筑剛剛起步,對裝配式建筑的研究還不成熟,雖有眾多學者和一線從業人員進行過相關研究,但總體來說總承包模式在裝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還很少。2014年后國內裝配式建筑大量涌現,發展到今天裝配式建筑在設計、生產、施工中的一些優勢和弊端都已經顯現出來。
裝配式建筑現在正處于一個轉型過渡階段,急需探索出一種適合裝配式建筑的項目管理模式,解決傳統項目管理模式遇到裝配式建筑時的水土不服。本文參考國內外學者已經做過的相關研究,分析了EPC模式的優勢(同時也是EPCM模式的優勢)和問題,并結合EPCM模式的特點,提出了裝配式建筑專項EPCM模式。
2、 裝配式建筑及EPC模式簡介
裝配式建筑是指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將預制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組裝而形成的建筑[2]。EPC總承包模式克服了設計、采購、施工相互制約和脫節的矛盾,極大地改觀了過去傳統承包模式中的項目參與方之間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3]。
3 、裝配式建筑采用EPC總承包模式的優勢
裝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預制構件工藝,很多原本在傳統現澆施工中后置的步驟都需要前置到預制構件的生產環節中,而其本質是設計的前置。裝配式建筑的設計人員在設計階段就要綜合考慮各專業對于后期預制構件生產和施工的影響,比如水暖電、塔吊、人貨梯、腳手架的預留預埋等。只有通過全過程系統性策劃,才能設計出符合工業化要求的裝配式建筑產品。
EPC模式正是以設計為主導,全面統籌各個專業為制造和裝配環節服務,最大可能的避免因前期設計考慮不周全造成的后期變更。傳統工程管理模式設計單位只知悶頭設計不管合不合理,生產單位只會按圖生產不管正不正確,等到施工時問題暴露出來而施工單位只能被動接受。而EPC模式中總承包商同時承擔了設計、采購、施工三項工作,可以在內部建立溝通渠道,不僅能讓建筑、結構、機電、PC深化等各個專業設計人員充分的溝通,還可以讓分別負責設計、采購、施工的人員結合各自的經驗和預制構件工藝特點進行技術策劃與優化,讓裝配式建筑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下,總承包商可以充分發揮設計主導和全局策劃協調的優勢,根據項目所在地、功能要求,外觀要求等實際情況在設計方案中充分考慮部品、物料的性價比,集中采購最優材料。由于EPC模式中設計、采購、施工三項工作都由總承包商承擔,就避免了多方都以各自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導致工程整體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的問題[4]。通過精益設計,全面統籌各個專業為制造和裝配環節服務,基本避免了因前期設計不合理而導致后期變更所帶來的成本增量。
EPC模式下,經過總體策劃,將傳統模式中很多后置的工作前置到項目早期,在設計甚至是投標階段就開始制定生產、運輸、吊裝方案等,各環節形成合理穿插、深度融合,實現由原來線性的工作順序轉變為疊加型、融合性作業,進而大幅節約工期[5]。
4、 現行EPC模式在裝配式建筑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裝配式建筑不僅屬于建筑業,還屬于制造業,是兩者的結合。裝配式建筑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建筑、結構、水暖電、內外裝等對后期預制構件生產和施工的影響,這就要求設計人員不僅要對于各專業的知識有足夠的了解,還需要十分清楚構件生產的工藝和現場吊裝的注意事項。更重要的是設計人員不能再用傳統現澆建筑的設計思維去設計裝配式建筑,要更加趨向于制造業的精益設計理念。對于管理人員來說,不僅要有傳統施工現場管理經驗還需要對構件生產的全產業鏈有足夠的了解,才能真正發揮EPC管理的優勢。當下,無論是設計人員還是管理人員,能達到上述要求的還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EPC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現階段,大部分建筑業企業還是以施工總承包為主,即使有少量EPC總承包企業,也僅僅是套了一個EPC的外殼,其內部管理制度和流程還是原來的施工總承包那一套。針對裝配式建筑的一些關鍵節點、控制措施、驗收標準等都還沒有完全梳理出來,還有待于整個行業的探索和實踐。
5 、裝配式專項EPCM模式
EPCM模式意為“設計、采購和施工管理”。與EPC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EPC承包商直接負責施工業務,而EPCM承包商代表業主對施工進行管理。裝配式專項EPCM模式是指裝配式專項EPCM承包商對項目的裝配式專項設計、裝配式相關材料設備供應和施工管理進行全面負責,同時提供全過程裝配式相關咨詢。根據業主提出的要求,向土建設計院提供裝配式方案建議;設計、采購分包商對EPCM承包商負責,而施工分包商則不與EPCM承包商簽訂合同,但其接受EPCM承包商的管理,其直接與業主有合同關系[6]。
裝配式專項EPCM承包商的工作內容按照項目進度可分為前期階段、設計階段、采購階段、安裝階段、驗收階段。
前期階段:項目管理團隊人員選派、項目風險評估與可行性研究、對工程投資進行估算、提供項目融資策劃、協助業主獲得建設審批。
設計階段:根據各地政策和業主要求提出合適的裝配式建筑方案(包括裝配式建筑的面積比例和預制率、預制結構體系、預制構件類型和樓層范圍、初步成本分析等),配合主體設計院完成全過程項目設計并獨立完成裝配式深化設計。
采購階段:全權負責甲方PC構件采購業務,按照甲方的要求尋找合格廠商并簽訂采購合同,隨時向甲方匯報生產進展情況。
安裝階段:編制施工組織計劃、吊裝方案、構件運輸計劃表;組織構件進場驗收和吊裝驗收;派駐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配合施工技術交底和技術難點協調。
驗收階段:配合驗收及資料歸檔。
裝配式專項EPCM承包商由于仍屬于專項分包,與總包和其他分包的工作并不沖突,故可以很好的嵌入到傳統的工程管理模式之中。在裝配式建筑EPC模式還不成熟、龍頭企業還未顯現的當下,傳統工程管理模式與裝配式專項EPCM模式的結合,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總承包企業復合型設計和管理人才的不足,協助企業積累裝配式建筑管理經驗。既克服了傳統模式的弊端,又保留了EPC模式的優勢,同時也降低企業向裝配式EPC總承包模式轉型的難度和成本。
在這個過渡階段,EPCM總承包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可以彌補裝配式建筑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協助業主和總包企業更好的控制成本、工期、施工質量等,從而促進裝配式建筑的良性發展。不遠的將來,隨著國內裝配式建造技術的逐步發展,以及相關規范、標準的完善,裝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將日趨完善,管理流程將日漸清晰。裝配式專項EPCM管理模式將在行業轉型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真正實現設計、生產、建造的一體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2016.
[2] 鄒衡祁,吳勇,段瑞斌.裝配式預制混凝土構件常見質量問題分析[J].工程質量,2018(6):72~75.
[3] 賈宏俊,張樹懿.面向裝配式建筑的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改進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8(6):12~16.
[4] 葉浩文,周沖,王兵.當EPC模式遇上裝配式建筑[J].施工企業管理,2017(7):34~36.
[5] 葉浩文,周沖,王兵.以EPC模式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思考[J].工程管理學報,2017(2).
[6] 陳津生.EPCM模式投標的策略[J].施工企業管理,2007(12):98.
推薦閱讀:化工設備論文怎么發表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