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介紹了針對傳染病門診及病房的特征而采取的給水排的特點,并對傳染樓排水的消毒方式作了簡要介紹。傳染樓醫院有著自身復雜性和特殊性,并且需要在受諸多制約條件下對傳統模式進行創新。本文理論結合實踐,通過對醫院設計傳統模式的擴展深化,已求給排水設計路上的創新之路。
關鍵詞:傳染樓建筑 給排水設計 常見問題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nfectious diseases clinic and ward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 the water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fectious floor drainage disinfection method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fectious hospital has its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and the need for the many constraints to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rough to the hospital design traditional mode extended deepen,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on the road of innovation
Keywords:building of infectious;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mmon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TL353+.2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我國醫療建筑經過5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多種多樣,給傳染病的防治帶來巨大的困難,在我國很多傳染病的發病率仍高居不下,如我國為乙型肝炎病毒的高感染地區,表面抗原流行率為9.75%,全國表面抗原攜帶者達1.2億人。部分傳染病死灰復燃如性病、結核病等疾病,艾滋病來勢兇猛,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此外,國際恐怖主義猖獗,生物恐怖的威脅越來越重。當前新型的突發的傳染病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一些原有的傳染病也有卷土重來之勢。這一嚴峻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應對各種傳染病和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傳染樓的設計也需要創新和發展。防治傳染病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醫院傳染樓的設計也需要適應性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醫院對給排水的基本要求除了保證持續供給充分的符合質量標準的用水,同時排出經無害化處理的污廢水外,重要的是應滿足各種不同需要的供水,如季節性的、常年的、隨機的、恒溫的熱水供應,凈水、蒸餾水、過濾消毒水和飲用水等的制備和供應。傳染病醫院對給排水的要求是在滿足各種不同供水需求的同時,防止相互交叉感染。
傳染樓的特征: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等)和寄生蟲(原蟲或蠕蟲)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傳染病的流行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就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流行過程本身又受到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傳染病的傳播有空氣、飛沫和塵埃途徑;水、食物和蒼蠅途徑;手、用具和玩具途徑;吸血節肢動物途徑;血液、體液、血制品途徑;土壤途徑等。由于傳染病的特殊性,相應的傳染樓給排水設計也有其復雜性和特殊性。筆者對傳染樓給排水設計幾點總結如下:
一、 分區域供水:
傳染病院給排水系統衛生防疫性能直接關系到廣大醫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傳染病醫院建設,解決交叉感染是建筑給排水使用功能主要問題,合理的管線系統設計是解決交叉感染問題的關鍵;在建筑管道內布置中首先考慮的是明晰的功能分區,應當注意醫療區內各科室的布置,在理解人流物流交通,解決好潔污分區分流同時,保證給排水正常使用。
傳染樓中一般除了有傳染病醫療門診,還設有床位不等的病房。布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傳染病門診與住院設在一個獨立建筑內,布置在醫院院區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另一種是將傳染病區與醫院主體建筑合并設置,但單獨設傳染病區出入口。可設專用電梯與各病區相聯系。傳染病樓的布置方法不同,相應的給排水管道布置也有所不同,但設計原則基本相同。
根據建筑內的各醫療功能區域布置情況的不同和防水質污染要求不同,清潔區和污染區生活給水與熱水采用分區獨立管網。引入管管端與室外管網連接節點,除安裝必要的檢修閥門外,還增設了管道倒流防止器,有效防止水回流污染。
二、有效隔離:
傳染病醫療給排水設施與設計必須重視以人為本,合理科學安排管道位置、選用衛生設備。各個部門的給排水設計布置,需要針對不同傳染病的傳染渠道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隔離措施。為防通過接觸交叉感染,醫療區及病房的相關衛生器具均采用非手動開關。洗手盆、洗臉盆、洗滌池、小便器采用紅外感應裝置;淋浴器采用混水閥,腳踏開關;蹲式便器采用腳踏開關。采用紅外感應裝置的,開水器采用非接觸式開關。
三、分區域排水:
傳染樓排水不管是室內排水還是室外排水,都需要防止交叉感染。防止交叉感染的設計:是以防止空氣污染為根本目的,病房樓的設計在滿足安全性和舒適性節能的前提下強調了高效、明確、有序的功能組合,如無障礙設計、氣流組織、氣流流向、病房負壓、氣源供應、節能節水、衛生潔凈、物流傳輸互不交叉并力求簡潔的交通流線安排,體現以人為本,有效防治的要求。在傳染樓中,醫務工作人員與患者分別安排使用不同的通道。醫務工作人員進出工作區,需要經過強制通過衛生室,也就是說要經過一次更衣,淋浴、二次更衣,才能進入工作區,反之也須經過相同步驟與通道 。根據傳染病的不同情況,在必要時在醫務工作人員通道(半清潔或半污染區)與患者病房之間設置緩沖間(附設洗手盤)。醫務人員進出病房時需要先通過緩沖過渡空間。醫生醫療門診用水點排水與病人用水點排水分別采用獨立排水管道,直接排至室外,不在室內相互連通,包括通氣管。
傳染樓病區中的物流運輸有其獨立性。清潔藥品、食物一般與醫護人員共用通道并通過走廊與各個病房間設置雙立密閉傳遞窗送到病房,對于給排水專業管道無特殊要求。但患者餐后余留物,污染廢棄物則利用另一不同通道回收收集。如需回收餐具則需要分設潔區備處與污區備餐回收間,兩者相靠以傳遞窗相通,方便餐具洗消滅菌后回收。污染廢棄物點處一般要求設置地漏,方便地面沖洗和清潔。為防止通過排水管道交叉感染,污洗間的排水管道宜單獨設置,直接排至室外。
四、排水分別單獨處理:
病房樓內的洗滌廢水與糞便污水與門診樓采取分區獨立設置排水系統,對于嚴重感染病人的排泄物(糞便、尿等)、分泌物(痰、引流液、嘔吐物等)單獨采用專用密閉容器(傳染病專用的塑料袋)就地單獨收集,然后進行集中焚燒;對于感染較輕的病人的排泄物進行消毒處理后,再倒入病房衛生間或污洗間進行集中專門處理。
醫院污水,特別是傳染病污水和放射性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危害很大。傳染樓污水含有病人的糞便、痰血……等,因而含有大量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這些污水在流行病學上危害很大。因此,搞好醫院污水處理,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切身利益。傳染病樓的污水應根據污水的污染程度,采取不同的工藝處理方案。污染程度由衛生監督單位和有關部門具體確定。醫院廢水不同于其它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不僅水質水量變化大,而且病菌種類多,成份復雜。廢水中不僅包括生活污水,還有可能包括一些特殊的廢水,如酸性廢水、含氰廢水、含汞廢水、含鉻廢水、洗相廢水以及放射性廢水等。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將會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有了一些處理醫院污水的較成熟工藝, 結合生物處理為主,并配合一系列物理、化學手段來處理。國家環保總局發布《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要求醫院病區與非病區污水應分流,不得將醫院產生的廢物隨意棄置排入污水系統。醫院的各類污水應采取相應的預處理措施后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同位素治療和診斷所產生的污廢水必須單獨收集處理。 “指南”強調,為防止病原微生物二次污染,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和廢氣要按醫療廢物處理要求進行集中焚燒處置。此外,鑒于醫院污水的污染性,在傳染病醫院污水處理工程中應采用較高水平的自動化設備控制。醫院污水處理站的建設要符合安全、衛生標準,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建設及驗收要由權威專業部門把關,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管理要保證穩定有效。
2004年4月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新頒布了《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2004,第1.0.2條規定及其條文說明明確規定:本規范適用于現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各類醫院及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含有病菌,病毒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水污泥的處理工程設計。該條文說明對各類醫院做了說明:包括傳染病醫院,結核病醫院,綜合醫院,以及各類專科醫院等。指明所有的醫院污水均須進行污水處理后排放。
筆者從過去設計的傳染樓污水資料分析,污水中懸浮物較多是由于醫療過程中廢棄的藥物、血液及病人的其它廢棄物所致,污水溫度略高于氣溫與一般生活污水接近,pH值在6一7之間,一天之內污水流量和濃度變化極大,從傳染病污水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污水處理構筑物和完善的消毒設施是重要的,否則便有可能使病原菌進入水體,存在通過水系長期擴散傳染病的實際威脅。據有關試驗報告,污水處理構筑物去除腸道病菌是有效的,但是按細菌病毒學調查數污水雖經處理而未進行消毒,不可能完全去除病原菌,就是對污水進行消毒,如果加氯量不夠,或消毒設施不合理,也不會得到可靠的消毒效果,因為微生物可越過構筑
物或在消毒池中“短路”而排入水體,這在流行病學就帶來巨大的危險。
“指南”和《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對水處理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說明醫院污水的危害程度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對于我們,給排水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在新的理論下不斷的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的創新。
參考文獻:
《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討論草稿)
《建筑給水排水及消防工程》 樊建軍 梅勝 何芳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5版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 陳志莉 張統主編
《醫院污水處理技術》肖正輝、馬世豪、王偉
《現代醫院建筑設計》 羅運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傳染病醫院及應急醫療設施設計》建筑學報、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