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材料在表現室內空間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設計師實現設計的物質條件。本文首先對對裝飾材料的功能表現進行了論述,分析了裝飾材料在室內空間設計在起到的作用。最后從新型材料的應用,傳統材料的創新應用以及地域性材料的應用這三點出發,重點分析了裝飾材料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裝飾材料;室內設計;功能;應用
Abstract: the material performance in interior spac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designer realize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on the function of the decoration materials performance were discussed, analyzed the adornment material in indoor space design in a role.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from, the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material us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of the regional starting at 3 o 'clock, and analyses the adornment material in the modern interior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decorative materials; Interior design; Function;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 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室內設計中,裝飾材料通過一定形式的造型,將材料的質地、肌理、色彩表現出來。材料在室內空間表現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能夠影響整個空間的文化品位和風格特征。對新材料與新技術的大量運用,順應全球室內設計的潮流,是我國現代室內設計呈現的兩個特點。如何在面對文化多元化影響的同時又能保持中國文化的特色是我國當代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問題。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合理應用時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設計師來說,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裝飾材料的本質特征,才能夠在實際運用中挖掘出材料的獨特魅力。
1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功能表現
1.1裝飾美化空間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出現在城市中。千篇一律的室內空間雖然代表著現時代的建筑風格,散發著未來主義的光芒,但卻給人以冰冷生硬的感覺,磨滅了人的個性。人們對具有藝術美感和風格特色的空間越來越渴望,而裝飾材料就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途徑。例如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為了平衡室內因使用硬裝修材料帶來的冷漠感,在墻壁和頂棚使用色彩強烈的對比色,一方面起到裝飾空間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柔化空間,使空間顯得更易接近。
1.2豐富空間層次
空間的層次性對于室內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室內空間的層次感取決于空間內部構件以及陳設品的形狀、尺寸、位置和質地的粗細、色彩、照明的冷暖等。建筑空間的層次是實現空間整體設計和審美的關鍵所在。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們對空間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隨之促使了視覺派藝術思潮的產生。視覺派藝術是指利用幾何形狀的物體、色彩空間以及光學效果,在一定的空間范圍里產生一種人為的,使有限空間變為無限空間的視覺藝術效果。材料作為構成空間物體的基本元素,對豐富空間層次的視覺藝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室內空間由于功能的需求,需要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將某些空間進行限定和劃分。裝飾材料由于自身的屬性在不同的空間運用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例如玻璃會使空間顯得寬敞通透,石材會增強空間圍合與私密性。空間中的材料與色彩、燈光等經過主次分明、有序的布置會形成不同的層次感,從而使空間層次更加豐富多彩。
1.3營造氛圍,體現風格
室內空間的氛圍是指通過空間的形象及元素,從局部到整體綜合的展現出的特殊神韻;風格是指設計師通過創作構詞,在室內設計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一個流派、一個民族、一個時代都具有自己的風格,風格是同一事物中不同類型的區別標志,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識別性。室內空間的氛圍和風格是一種抽象表現,通過人的視覺行為而被感知,從而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不同的風格和氛圍都需要特定的材料來表現,因此裝飾材料對室內空間氛圍和風格的營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裝飾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2.1新型材料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裝飾材料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變化。盡管藝術家并不總是很懂科技,但他們確實最有可能使用新材料和形式實驗,尋求一種達到他們的創作目標的途徑。新型裝飾材料時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新一代裝飾材料,它具有時代性、環保性、生態型等特征。現代新型材料在用材方面更傾向于如鋁合金這樣的輕質高強材料。利用高強度纖維或聚合物與普通材料加工而成的復合型材料,不但提高了傳統裝飾材料的強度,而且重量較輕,常見的材料有鋁合金、人造大理石、鎂鋁合金覆面纖維板、中空玻璃磚等材料產品。近年來室內設計中常使用的夾層玻璃、熱反射玻璃、鍍膜玻璃等玻璃材料,相比起傳統的玻璃材料具有調節室內光線,節約能源的特點。
2.2傳統材料的創新應用
2.2.1傳統材料的局部應用
傳統材料是古代為實現建筑的功能化需要而產生的。在最初階段,人類采用天然材料,如竹子、蘆葦、粘土石材等進行搭建巢居和穴居。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逐漸出現了人工材料,如陶制材料(磚、瓦、陶、水管)、石灰、金屬材料等。我國傳統材料的產生和使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現代社會,人們對傳統材料的使用除了功能需要以外,更多的是被材料本身具有的傳統文化意義所吸引。以竹材為例,竹子不僅是一種堅韌輕巧的環保材料,同時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文化特征。竹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生命的不屈、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作為四君子之一,其高潔的品格及優雅的風韻為其賦予了更為深刻的象征意義。因此,從文化角度來看,竹子在室內空間的應用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再現。
2.2.2傳統材料與新型材料的結合
一個成功的室內設計并非使用高端奢華的材料,而是立足于材料的內在質感與美感,選用恰當合理的材料,經過藝術性的創造與搭配組合,是裝飾材料與空間環境和諧而具有美感。在室內設計中,對材料的運用如果局限于單一的傳統材料或現代材料,那么就會造成空間環境缺乏時代感或文化沉淀,并且違背了材料運用的使用功能。因此現代室內設計追求豐富具有變化的空間效果,傾向于多種材料的混合搭配使用。傳統材料與現代材料的結合,使傳統材料賦予了時代氣息,現代材料增添了文化底蘊。兩者相結合,根據各自的特性揚長避短,有利于在順應時代潮流的同時完成對現代室內設計的文化表達。
2.2.3傳統材料與現代工藝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材料只有在工藝上得到創新,才能夠煥發新的生命力,既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又能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常見的傳統材料如石材、木材、磚等經過與現代工藝的融合,獲得了新的材料特性,并被廣泛適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例如傳統的木材具有怕水,受潮后易腐爛變形的特點。現代設計中,防腐木的出現彌補了傳統木材的缺點。就是木材經過加工處理后裝入密閉的壓力防腐罐,用真空壓力把防腐藥劑壓入木材內部,防腐劑滲透進入木材的細胞組織內,能緊密與木材纖維結合,從而達到防腐的目的。為了讓防腐劑有效進入木材,木材本身也經過了特別篩選。比如歐洲赤松等木材能和防腐劑達到緊密結合的效果,因此使用時間比較長,可以達到30年之久。防腐木被廣泛的應用于室內外環境設計中,它能夠經受戶外風吹日曬,使用壽命比傳統木材更為長久。
2.3地域性材料的應用
由于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不同區域形成了不同的經濟體系文化觀念和意識形態,而這種地域性的存在使不同地區的室內設計展現出風格各異的鮮明特色。具有地域性的室內設計能夠展現出所在地區的精神內涵,其運用的裝飾材料也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地域性材料的運用能夠更好的展現室內設計的文化特征。地域性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復制性的特點,尤其針對一些特殊地區環境下產生的材料。例如生長在中國海南島吊羅山尖峰嶺的黃花梨,是我國明清時期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它具有木性穩定的特點,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有一定的韌性,適合作各種異形家具,尤其是一些彎曲性較大的家具,這是其他木材所難以勝任的。地域性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除了功能性的需求外,還有文化意境的表達。由于地域文化的介入,地域性材料本身就被賦予了精神涵義,這是與其他裝飾材料的最大區別。中國幅員遼闊,不同民族與不同地區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形式的建筑空間,不同的建筑空間需要材料來支撐,材料又營造出建筑空間的精神特征。例如陜北的土窯洞、廣西的竹樓、蒙古的蒙古包等,這些材料都直觀的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點。以西安為例,西安作為中國十三朝古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及建筑遺產,例如明城墻、鐘鼓樓、大清真寺等。西安的城市規劃也一直沒有離開過對地域性的表達,例如在西安鐘樓附近的西大街,隨處可見具有唐風元素的現代建筑,打造出了中國唯一的全仿唐建筑一條街。清水磚、石材、瓦是西安傳統建筑中最常見的地域性材料。在現代建筑空間里,也經常能看見它們的身影。然而隨著現代材料技術和新工藝的發展,有些傳統的地域性材料將逐漸被現代材料所取代。地域性材料若想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需要在保留自己優勢的基礎上,與新工藝和新技術相融合,從而挖掘出地域性材料更大的潛能,形成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現代地域性材料。
參考文獻:
[1]邱曉葵.建筑裝飾材料—從物質到精神的蛻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安德魯.譚特,李偉譯.材料的力量[J].產品設計.2006.
[3]胡小惟,朱林,張佳.材料改變生活[J].產品設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