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多功能、良好的、優質的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以及完善的綠化、優美的環境是一個現代小區的基本衡量標準,也是緩解現代人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的一劑良方。本文分析了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依據和方法,淺談了對園區的綠化布置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居住小區;公共建筑;環境綠化;設計
Abstract: the multifunctional, good,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the green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is a modern district's basic standard and reduce modern highly stressful life rhythm a welcome antido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basis and method, showing for the zone of afforest decorate principle and method.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ublic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landscap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7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居住小區作為城市居住區規劃的一種基本結構單元,小區公共建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區公共建筑設計可以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務,而小區的環境設計則可提升小區的品位,其合理配置和優化設計已成為衡量小區整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小區公共建筑可以分為四類:教育保育類、商業服務類、鄰里交往類和市政公用類。而小區的綠化類型可分為樹林型、花園型、草坪型、果園型。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我們應根據園區的地形、地勢及住宅建筑的風格,在充分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
一、居住小區的公共建筑設計
1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依據
二十一世紀將是我國居住小區建設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跨躍發展的新紀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積,人們還非常看重小區的環境建設,如商業服務設施、文化體育設施、老人與兒童活動設施、綠化、景現、物業管理等綜合指標和科技含量。如果說以前人們只是選擇一種生活空間,而現在人們不僅只限于選擇一種生活空間,還在塑造一種生活方式、享受一種生活情調。其中,公共建筑服務設施的發展完善與否,園區綠化優美整潔與否,亦成為新世紀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一個優秀建筑師的重要標準。
1)對公建的衛生要求有兩個層面上的內容:一是對小區生活垃圾的處理能力,這是小區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衛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風是否良好,其產生的噪聲、空氣污染是否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區的安全,J.Ja-cobs強調城市住區內要明確劃分公共活動區與私有區的領域界限,要對街道進行監視。另外還指在使用公建的過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問題。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對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為了滿足這種要求,它必須具有多樣性和良好的可達性。而要實現公建良好的可達性就必須通過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務半徑盡可能小、到達路線盡可能順暢。4)居民的識別性、歸屬感是較高層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滿足這個層次上的需求同樣能有所作為。可以通過公建功能的多樣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樣性來達到其可識別性,可以通過其功能集結而成的小區中心來形成有特征的環境,還可以和小區街道、綠化、廣場來共同構成有生活氣息的場所,從而使居民產生歸屬感。5)居民的共享和參與是最高層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對小區文化創造共享的需要,表現為試圖參于到公建的設計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這是幼兒受保養,青少年受基礎教育的場所。屬居住小區級的建筑類型有托兒所、幼兒園和小學。托兒所和幼兒園宜聯合設置這樣既可以節約住區用地也便于家長的接送。在規劃布置中,考慮到安全性和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托幼建筑應滿足以下條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區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務半徑應控制在三百米以內,便于家長接送。2)幼托前應留有一定規模的場地以供幼兒室外活動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陽光和新鮮空氣。3)幼托所處的環境應保持相對安靜,不能有噪聲干擾。4)當幼托聯合設置時也應相互隔開,避免互相影響。
小學在規劃布置時,應考慮到其本身也是一個噪聲源。若單純從服務半徑考慮,將其置于小區中心,對居民干擾就比較大。因此,許多居住小區將小學布置在小區翼側,這樣在合理的服務半徑下,就能保證小學對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擾。另外小學規劃布置還應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學生上學不應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務半徑應控制在五百米以內,有方便的道路連接和明顯的出入口,第三,學校應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條件,第四,遠離鐵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聲源。
3商業服務公共建筑
商業服務設施是小區公建的主體,這是與居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公建類型。對其進行合理安排將對百姓生活具有深遠意義。在其位置選擇上,若將其置于小區幾何中心,雖然服務半徑小了,卻不符合居民出行規律,實踐證明這樣的商業設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一些新建的比較成功的居住小區均將商業服務設施集中布置在小區的主要出入口。這樣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節關于小區公建的商業性做出論述。
至于商業設施的具體形式無外乎以下幾種: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總之,商業設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漸被淘汰,因為其沒有考慮到商業設施的聚集效應。另外,筆者將物業管理、衛生站也歸入此類公建。物業管理現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會的地位,為了方便聯系,比較適合將其置于小區主要出入口。
4鄰里交往類公共建筑
這類公共建筑宜和小區中央綠地結合布置,并和商業服務設施共同構成小區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區看作城市的細胞,那么小區公共中心就是這個細胞的細胞核,為整個細胞提供養分。商業服務設施提供的是物質養分,而鄰里交往類設施則提供精神養分。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類公建己顯得越來越重要。其規模應該擴大,形式應該多樣化。小區公共中心現在已形成一種模式:商業服務設施從小區主入口開始向小區內部縱深沿街展開直至小區公共活動中心,而且是連續布置,就如動脈和心臟相連。作為鄰里交往類設施,這一類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們有許多名稱:居民活動中心、俱樂部、會所、鄰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質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規劃布置的重點。
5市政公用類公共建筑
這類公共建筑是小區得以良性循環的基礎設施,如垃圾站、公共廁所、自行車庫等。
1)垃圾站人人討厭卻又離不開它,歷年來想了許多方法,卻都有不如意處。筆者以為最好的方法還是垃圾袋裝化,在每個住宅樓前設有蓋垃圾桶。由物業管理部門統一收取,運至垃圾站。2)公共廁所不宜單獨設置,宜和其它類型的公建聯合設置,如商業服務設施、小區活動中心。它應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對隱蔽的地方,所以將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對街,街上設明顯標志是個不錯的選擇。3)自行車庫是個老大難問題,現在一般有下列兩種布置方式:分散布置、集中布置。對于多層住宅,可以將其底層作為自行車庫進行分散布置,每戶一間:也可以集中布置,集中車庫宜布置在組團的出入口,這樣存車取車均不須走回頭路了。而對于高層住宅,車庫一般設于底下或半地下層。有些小區采取室外集中停車的方式,經過設計的車棚不僅沒有破壞環境,其高技的外觀還可以成為小區獨特的風景線。
二、居住小區的環境綠化設計
居住區綠化是居住區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利用綠化植物構成了一個既有統一又有變化,既有節奏感又有韻律的居住空間。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居住小區的環境綠化要講求效益,要講求價值與功能的結合。
(一)生態效益
綠化創造了一個局部的生物多樣化環境。它不僅提高綠量,而且水質、空氣、聲音、土壤、局部氣候等等都會明顯改善,這將吸引百鳥筑巢,蝴蝶戲花,成為動物的天堂,動物的相對多樣性也就建立起來。隨著大量的生態小區和生態建筑的建成,居住
(二)生命效益
綠化有利于保護人民身心健康。綠色植物大量地吸收或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放出新鮮氧氣,使空氣得到凈化,人們視覺清新,感受到生命回復大自然的喜悅;綠地公園等戶外休閑空間,可使城市人松弛神經,恢復疲憊的身心。因此,綠化將減少由各種污染引起的疾病,如常患的氣管炎、肺炎、哮喘、鈣質缺乏癥、神經官能癥及精神系統緊張、心血管病以及由重金屬污染引起的各種疾病。
綠化工程能提供高質量的休閑。普遍分布在生活區、居民住宅中的近距離小型園林、草地可供人們散步,在樹蔭下設置石凳、藤架等設施可供人們休息,鋪裝草坪和曠地可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
(三)美學效益
以綠色為主調,不僅富于生態特色,富于人性色彩,而且符合美的原則。大面積的綠或主調是綠色并不影響和約束小面積的多樣色彩。鮮花、霓虹燈、戶外廣告、低層外墻、室內裝修等色彩紛呈,獨具特色,人行道和公共場所用地采用硬質地面(如鵝卵石、大理石、花崗石等),鋪成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幾何花式,易造成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多樣統一的境界。
鋪滿綠色植物,同時配以和諧的多種色彩,整個小區就有一個美好的形象。綠色植物不是一種次要的陪襯,而是富于蓬勃生機和審美魔力的構筑材料,灰色的高樓大廈沒有繁花綠樹的“包裝”,會給人僵硬死板、單調乏味的感覺。在建筑物四周,有高低參差的喬木、灌木、青青的草地、色彩繽紛的花卉和路面裝飾,能將分散的建筑統一起來,使建筑物剛硬的線條變得柔和,使整個建筑群和小區的色彩豐富起來,小區形象便顯得厚重而輕柔,多樣而統一,居民就會感到神清氣爽、輕松愉悅。
(四)經濟效益
綠化事業能創造可觀的直接經濟效益。綠地、公園并不只是花錢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土地可栽種各種植物、花卉以贏利。現在道路、頂層一般是種植綠化用途的植物,可提倡創造一定的條件,種植既能產生比較大的綠量,又具有可觀經濟價值的果樹、桑樹、木本油科植物,在屋頂種植蔬菜、花卉和珍貴藥用植物,甚至發展無土農業,實際上增加了耕地面積。
總之,對于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業服務設施自身的經營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場所的營造以及資源的合理利用。對于其總體布局,在考察中發現存在著這樣一種原生態模型:1)商業服務設施分布于小區主入口,或成街布置直至小區活動中心,或成片集中布置。2)小區活動中心則與小區中心綠地相結合共同構成環境優美,可達性好的令腸里交往場所。3)幼托則結合中心綠地布置在較為安靜的地方,小學則布置在小區一側。
居住區的綠化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質量的大問題,是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的立足點,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