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從普通住宅的發展到個性化住宅、年長人住宅和生態住宅三方面探討了建筑設計的進步走勢。
關鍵詞:個性化;年長人住宅;生態設計;環保
Abstrac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verage house to house, an older personalized residential and ecological residential three aspects discussed the progress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trend.
Keywords: personalized; An older house; Ecological desi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個性化的建筑設計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的收入增加,所以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居民對住房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住房的個性化將成為購房者尤其是年輕人的第一需求。另一方面,求創新、求個性是一個建筑設計師的基本素養,不能只是堆砌、重復和抄襲。因此,可變的、多樣化平面布置的大開間靈活隔斷住宅將會成為住宅市場中的亮點,個性化住宅是目前民用住宅的一個發展趨勢。在建筑設計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個性化住宅的設計意圖:
1.1 豐富住宅空間的功能和形式
設計者要注意到,在設計主臥室時,要設計獨立衛生間和獨立衣帽間及書房。除了客廳、餐廳滿足日常需求,休閑廳或第二起居室同樣也是人們的日常需求。陽光房、屋頂花園、空中花園則為那些喜歡陽光、喜歡接近自然、享受生活的人們所青睞。而錯層、復式、躍層等建筑則通過空間的變化滿足了有限面積的不同層次的需求。
1.2 細部的個性化
設計形式多樣的窗如凸窗、落地窗、轉角窗。陽臺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方形、弧形、三角形、半圓形等應有盡有。陽臺的進深也大小不一,小到只有 600~900mm, 多與臥室相連; 大到 3000mm,休閑、娛樂完全沒有問題,很受住戶喜愛。諸如此類的建筑設計,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實現個性化住宅的設計。
2 老年人住宅建筑設計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已達 1.32 億,占總人口 10%之多。預計 2050 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 40 億左右,占總人口的1/4 以上,這將給社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如何在住宅設計中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滿足老年人的特有需求是當前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另一發展趨勢。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體態及心態上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在體態上會出現視力下降,肌肉動作遲緩,腰腿疾患等;在心理上,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失落感, 生活上則喜歡安靜,但不希望寂寞;喜歡陽光,不喜歡陰暗,等等。諸如此方面的變化,在住宅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滿足老年人群的使用功能。在建筑設計時,應注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 建筑外觀
針對人年老以后記憶力衰退,應加強樓宇外觀的識別性。設計者可通過制造樓宇外觀及外部環境的差異、改善照明、增加光的強度及采用多色彩、大字體的指示性標志來提高識別性。
2.2 樓梯
建筑的入口臺階和樓梯要適應老年人體能,坡度放緩、寬度加寬、雙側設置扶手。
2.3 房門
居室房門須適當放寬尺度,便于輪椅進出,滿足護理需求,保證急救需要,擔架能夠方便進出;同時不設置門檻,無高度差。
2.4 房間朝向
老年人由于脂肪組織的減少,對外界氣候變化十分敏感,夏天怕熱,冬天怕冷,且容易患骨質疏松癥, 臥室應選擇向陽的房間,保證四季有充足的陽光。窗戶的位置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選擇背風的方向,既能透氣,又能避寒。
2.5照明
在居室到衛生間的通道等主要的起居活動地點,應多處安裝就近照明用燈,以方便其使用。
2.6警報裝置
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別力、行動力急劇減退,因此,室內應安裝緊急呼叫裝置,能方便、及時地或自動地發出警報,從而使老人在緊急、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及時救助。
2.7其它方面
老年人一般喜靜,所以墻壁一定要隔音。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腳動作逐漸變得不靈活, 所以住宅內的地面材料要求防滑, 要排除高差和門檻,門最好是推拉式。浴室和衛生間也須考慮老人的生理要求,在廁所和浴室應安裝扶手、有暖氣,最好淋浴或采用平底浴盆。要給護理人員或家人留有護理空間,特別是浴室和廁所,一定要大一些,以保證老人活動需要和協助老人時所需要的空間。總之,老年住宅設計應體現老年人的生活及形態特點,從功用性、安全性、健康性等方面考慮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為老年人開發建設安定、舒適的住宅是社會的使命, 也是對老年人的關愛。
3生態建筑及其設計理念
如今的社會提倡低碳的生活理念,作為設計師當然也要緊隨時代的發展要求,如今綠色、環保、生態、智能化、節能等名詞逐漸耳熟能詳,在各種報刊、視聽節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頻頻出現,它體現了一個時代的進步和人心所向。現代意義上的生態建筑,是指根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的原理,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它領域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其與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組合體的構筑物。同樣,生態建筑是當前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一個發展方向。通過建筑設計, 生態建筑力圖實現舒適、健康、高效、美觀的核心思想。舒適指的是通過設置適宜的溫度、濕度而滿足人體的熱舒適。顯然,人為地改變溫度、濕度,違反自然規律,不僅造成人體的不舒適,還會帶來極大的浪費。例如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夏季室內空調溫度往往很低,甚至達到需要穿上長衣長褲、薄毛衣褲的地步。這種畸形的舒適不僅是對能源、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會給人體健康埋下極大的隱患。因此,健康的設計理念尤為重要。在建筑設計時,應該盡量使室內擁有充足的日照以實現殺菌消毒, 有良好的通風以獲得高品質的新鮮空氣, 以及采用無輻射、無污染的室內裝飾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 以滿足人們對私密、安全及與鄰里之間交流交往的要求。高效的設計理念不僅指通過合理的設計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更重要的是指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特別是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對于上述夏季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的例子,過分地依賴人工照明、空調等高能耗的機械設備,低劣的建筑質量等等,這些顯然有悖于高效的設計理念。
美觀和諧也是生態住宅的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時,應該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學特性,發揮材料的物理性能而不矯揉造作;還可以通過巧妙的綠化設計,同時達到舒適、健康、高效與美觀的生態要求。要提高環境的綠化覆蓋率,除了增加綠地面積以外,還可以向立體發展,向空中拓寬,采取屋頂綠化,窗、墻垂直綠化等手段。
總之,在建筑設計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手段達到生態設計的目的:
一是利用外部環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綠化、水及空氣組成的外部環境以及其他建筑組成的現實環境,為住宅室內設計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這樣可以減少建筑中設備的數量和功率,節省能源和運行的費用。
二是挖掘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潛力。例如 3R 材料(節約資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環-Recycle), 雨水與中水的利用及節水器具的使用等。
三是自然采光與通風。如引進日光照明、自然通風、保溫隔熱、遮陽
等,將太陽能、風能轉化為人們生活的動力來源。
四是房間的合理布局。如住宅選擇坐北朝南,并將朝南的窗臺降低,朝北的窗臺適度提高高度,使室內空間更符合空氣動力學的特征,促進室內氣流的合理流動, 創造南北通風格局,增強室內通透感,減少對空調的依賴性,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