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建筑業作為社會支柱產業之一將隨著世界高科技的飛速發展而面臨著新的挑戰,本章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對建筑方案設計中的建筑造型設計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建筑方案;設計;造型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commun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world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combined with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in this chapte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programs; design; creation
1 引 言
建筑是凝結著人類文明歷史與科學技術的智慧結晶。其本身也是個復雜綜合體。一個城市建筑業的發展同時標志著它的綜合實力和社會精神面貌。
建筑學專業作為建筑行業的先行官,策劃、設計貫穿每個建筑體的形成。它的作用可想而知。為了能與社會發展、時代步伐相適應,建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設計技能技巧以及設計構思等課題已日益受到關注。隨著現代化科技和建筑藝術的進步,很多新的建筑設計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產生。其中建筑造型設計更是建筑學專業所研究探索的重點之一。以下將對建筑方案與造型設計做簡要分析與探討。
2 建筑方案的設計與創作
建筑的方案設計,須從建筑設計的全過程說起。從目前建筑設計單位內部運行情況來看,建筑設計過程大體可以包括:設計前的準備階段(設計前期階段)、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技術設計階段)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因此,建筑方案設計是建筑設計的最初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方案設計得不理想,以后所有的工作,如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乃至具體的施工建造,即使怎樣挽救,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會留下終生的遺憾。建筑方案設計之所以復雜,是因為其具有多要素性。例如城市規劃的要求,基地及其環境的要求,本身的諸功能要求,造價的控制,技術性問題及其可行性,建筑的藝術性等等。除此以外,還要考慮到將來的情況以及這座建筑存在的使用期限等等。建筑師必須把這許許多多的要素進行充分地綜合考慮,然后通過一定的方法、過程,做圖解性分析,從而得出最終可行的設計方案。從這里可以看出,建筑方案設計是一項繁雜的、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絕不是像有些人所認為的只是繪圖、做做工程技術和立面造型方面的工作等等,建筑方案設計的真正涵義就在于視覺創造,并滿足各種目的的要求。
從設計單位建筑師的訪談中得知,大家普遍面臨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如何把握建筑設計與建筑創作二者之間的關系!有人說“設計”是根據某種目的創造的一種視覺形象的工作。這個定義不是最準確的,因為它不只是一種視覺形象的創造,至少它不只是一件藝術品,而更有其應用性。建筑設計也許在“設計”中是最典型的了。“創作”一般多指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這與設計的界限在何處呢?“設計”多為綜合性的意義,有應用的目的性,(即功能性),有工程技術性問題、經濟問題等等;而“創作”,其目的多為藝術欣賞的(或者也可以說是它的功能),技術和經濟問題無關宏旨。由此可見,“創作”較之于“設計”,更具創造性和“作品”性。一般來說,建筑設計方案階段,其性質更具創作性。但是,即使是方案設計,也與純藝術的作品(構思)有所不同,因為這里面不能不包括技術經濟問題及其他非藝術的諸問題,只是建筑設計的方案階段沒有把這些要素具體化而已。“建筑設計”從其性質來說,它是把建筑作為一個“非作品對象”來看待,一切設計的努力,主要立足于應用;“建筑創作”從其性質來說,則是把建筑作為一個“作品對象”來看待,雖然也精心地考慮著方方面面,但其立足點是在于塑造一個“作品”,表現著作者(建筑師)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其次才是站在業主的立場上,來滿足他們的各種使用要求和經濟問題等等。舉例來說,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方案),它的設計目的首先是創作,其次才是設計。所以拿到建筑業內來評論,這個方案并不見得最好,因為它有許多問題并沒有處理好,諸如功能與形式不符,形狀與結構也不合,造價昂貴,施工復雜等等。因此,作為一個建筑設計者,設計和創作兩種性質都不能不顧。若僅從“設計”出發,建筑師將不可能設計出好的作品,會失去自我;若僅從“創作”出發,往往會偏離業主要求,乃至不要你的方案。從目前來看,很少有建筑師去專心致志地搞“創作”更多的是在業主左右下的“設計”,一方面是建筑師個人的原因! 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建筑設計隊伍中,建筑學專業人才缺乏,專業水平高的更少,個別設計院的建筑設計人員中有近一半是非專業人員或從別的專業經過培訓、自學而從事建筑設計的,美學修養的欠缺,專業素質的低下,則是較普遍的現象。即便是正規的建筑學專業畢業生,仍有人不了解建筑設計工作的實質,認識只停留在房間的排列和疊加上,覺得這個工作瀟灑而又輕松,而且和其他專業相比,
責任要小得多;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對建筑設計的誤解,使得建筑師的主觀創造性得不到理解和發揮,甚至被忽視和扭曲。如有的業主經常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建筑師,以自己的喜好衡量建筑設計,有的以繁為美,有的以艷為美,否則就認為“單調無變化”,要求建筑師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設計方案,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有些政府職能部門“,拍板”決策方案者,常常是那些不諳建筑學的領導,有時只憑一張效果圖就能決定一個方案的命運,而真正優秀的方案,即使有好的使用功能,又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未必能中標得以實施。
3 造型設計
3.1 功能完整性和創造性空間
當接到一份設計任務時,首先從建筑物使用功能入手,從建設單位意圖、設計要求等有關方面著手,按照功能進行設計的原理是建筑學現代語言的普遍原則。“安全、實用、美觀、經濟”永遠是每個建筑設計人員的工作宗旨。徒有美麗的外觀,而內部使用功能不能滿足要求或不能發揮效益是不可取的。
現代建筑與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視其內部空間的效果。簡單地說,更加注意功能的劃分,當內部功能適用時,不必考慮外部窗口的排列關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有小。所以,功能完整性設計是指遠遠超越物質需要之上的人類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所謂建筑的整體空間,是由點、線、面的某種組合而成立的單位空間作為要素構成的。因而可以說單位空間作為建筑整體空間的構成是至關重要的。
建筑,作為一個單位空間,相對來說是靜止的空間,然而在做整體空間構成時便構成動態的空間。建筑師常用曲面和斜面來構成空間,其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動態的空間效果。建筑不僅可以向上發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動。
建筑空間有內、外空間之分,作建筑設計時必須將內、外空間有機融匯在一起,這樣才能使整個建筑給人一種自由、舒適的感覺,使觀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實實在在感到美的享受。
3.2 平面構思
建筑的平面形狀基本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圓形等,或者是上述幾種形式的演變和組合體。平面造型主要取決于建筑師的總體構思、所設計對象的功能要求與面積、建筑技術條件和地址具體環境。按幾何平面的形狀、數量以及各個幾何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組合、組群,在平面構成上又可分為單體式、雙體式、變平面式、群體及自由式。
3.3 個性建筑———建筑形象構成
(1)突出、強調建筑物的豎向線條是當代建筑師常采用的手法,它能使建筑物產生一種飄逸而上的感覺,一種直抒胸臆的情懷,常常使人聯想到勃勃的生機和氣息。簡單的豎向線條排列的建筑并不困難,但是,與環境結合是建筑外觀處理中常遇到的主要問題。這就依靠建筑師根據建筑物所處的具體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這也是建筑師自身尺度感的一個體現。
(2)突出平整外形的設計造型較多體現在辦公、賓館建筑,在繁華喧雜的建筑群中,運用平面整體性為主立面,在平整外形的基礎上再追求某些線條、門窗的變化,使建筑物脫穎而出,給人一種清朗、簡樸的造型,表達一種大度、高尚的意境。但是有些辦公建筑采用復雜、多變的主立面會帶給人們繁瑣、心煩的感覺和視覺效果。
(3)棱柱形建筑多用于高層和超高層設計,通常是表皮統一整體的清新、高聳平頂的棱柱形。棱柱形建筑有許多種,有的在棱柱形的外部作游戲線型現代風格處理,形成柔和的味道,有的則在復雜的實體外表增加淺淺的鋸齒形式。香港中銀大廈是一種組合的棱柱形建筑。其構成因素是三棱柱,著名華人建筑大師貝律銘從中國古代哲學中尋求靈感,從民間諺語“芝麻開花節節高”中得到啟發,使建筑體現了某種隱喻,表達了人們追求步步高的美好愿望。
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的網絡式圓屋頂,就是一種球面造型的建筑形式。這種結構不需要內部支柱或承重墻。這樣的內部空間可以任意地劃分隔斷,使其具有最合理的空間和最充足的光線。北京國家大劇院就是最典型的球形建筑。
建筑造型應該是活潑的,沒有任何框框和限制,建筑師通過長期工作實踐,嚴謹構思,大膽地和富有創造性的探索更多豐富多彩的建筑造型,設計者必須吸取、學習大師留給世人的財富,不斷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
3.4 細部處理
一棟建筑在考慮整體的前提下,細部設計也十分重要,正是這些細部使建筑有了豐富的視覺感受。
(1)建筑的入口對于建筑如同人的臉部一樣重要。建筑入口是總體形象極為重要的部位,是人們對建筑產生的第一印象。人們往往會留意該入口與建筑總體比例是否合理、協調。因此,建筑師精心考慮建筑入口對塑造建筑形象非常重要。
(2)陽臺在建筑構圖與建筑造型中起重要作用,它具有使用功能,同時起了裝飾功能。因此,陽臺設計處理得當,會使建筑錦上添花,在外觀造型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建筑物的頂部是建筑造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頂部設計是棘手的問題,處理不當,會出現功虧一簣的遺憾。建筑師常常為建筑的“帽子”而苦思冥想,都喜歡為建筑戴上一頂“帽子”,實際上要根據建筑的位置、空間環境、建筑造型特性考慮頂部“帽子”設計,有的建筑簡潔、平整的立面上頂部沒有“帽子”,效果往往會更好。
4 結 語
總之,要提高建筑方案設計整體的水平,一定要加強建筑師、業主對建筑方案設計創造性的理解和認識,作為一名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實踐中要大膽創新、激發靈感,將自身的修養正常發揮,就能創造出無休無盡、變幻莫測的建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