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黨和國家提出“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的方針政策,我國很多建筑企業也在向國際市場邁進,將“走出去”制定成為自身戰略發展的目標,走上承辦國際工程的道路。但是承包國際工程勢必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加之受到國外社會環境、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僅憑企業在國內采用的管理模式和現有資源無法有效應對國際工程的多元化挑戰。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中資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保證中資建筑企業可以在國際市場中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需要優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采用屬地化經營管理的模式開展國際工程作業,借此降低國際工程的成本、提升工程項目經濟效益,充分利用所有資源提升屬地化經營的效果和價值。本文將從闡述屬地化經營管理知識的角度入手,進一步說明在國際工程中實施屬地化經營管理的價值,并且強調在國際工程中實施屬地化經營管理的要點,借此為中資建筑企業實施屬地化經營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工程;屬地化經營管理
引言:隨著我國近些年來所提出的全球發展戰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承包國際工程項目,而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都開始加速建筑行業的發展,這必然會增加我國建筑行業承攬國際工程項目的壓力,為確保我國的建筑企業在國際工程市場中保持足夠的競爭力,并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優化關于國際工程屬地化經營管理模式,以此來提升整體的管理水平,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整體的利潤空間。
一、屬地化經營管理概述
中資建筑企業在承辦國際工程項目時實施屬地化經營管理方式,不僅僅是意味著企業需要利用當地的施工機械、材料和工作人員,也需要企業在開展工程建設之前充分調研當地的市場環境,關注當地社會關系、人力資源、施工機械資源、各種設備等因素的實際情況,經過慎重的考慮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降低自身建設成本,借此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屬地化經營管理方式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包括當地的法律、政治、經濟、風俗信仰、語言文化等因素,除此之外,更需要關注的是機械設備、材料和勞動人員等方面的內容[1]。在詳細了解當地社會關系和語言文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可以實現工程項目的人力資源屬地化。我國的建筑企業充分利用屬地化經營管理的方式可以進一步了解國家市場,發揮資源優勢提升我國建筑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憑借強大的自身實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面對建筑行業的發展以及國際工程項目要求的提升,屬地化經營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能夠產生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2]。考慮到日漸上升的人力成本,為了合理控制國際工程項目的人力成本支出,需要憑借屬地化經營管理降低項目人力成本,控制員工薪酬以及福利支出;同時,降低因為雇傭大量中方員工帶來的海外勞務風險,有效解決工程項目出現的人力不足現象,進一步保證國際工程項目得以在規定期限內完工;發揮中方和當地政府的優勢,加速項目審批流程,憑借雙方合作提升項目施工效率和質量;利用屬地化經營管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當地的民眾提供工作機會,增加當地民眾的生活收入,同時為中方企業博得良好口碑,樹立企業形象。
二、在國際工程中實施屬地化經營管理的要點
(一)市場開發屬地化
市場開發屬地化是開展屬地化經營管理的基礎,要求負責國際工程項目的市場開發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項目所在地的市場環境、根據掌握的市場情況全面分析和研究目標市場。對于市場的調查需要涉及到項目所在地的政治情況、經濟情況、社會情況、法律法規和稅收情況、入境政策情況、語言文化情況、宗教信仰情況、行業發展情況以及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的情況等因素[3]。市場開發人員需要盡量將上述因素調查清楚,并且做到精準化、細致化,根據掌握的數據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方便為之后開展競標、報價、成本管理、項目方案制定等工作提供參考。市場開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積累才能全面掌握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和詳細數據信息,這就需要市場開發人員認真負責,擁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考慮到如今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深,很多具備國際背景的大型項目很多,中資企業想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較多市場份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聯合體投標模式,盡量擴大雙方的利益,實現雙方合作共贏的目的[4]。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中資企業可以和項目所在地的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利用本地企業的政策和資源優勢降低項目成本;利用這種方式也可以快速打入當地市場,擴大中資企業在當地的社會關系,為之后開展業務創造有利條件;利用這種方式取長補短、擴大中資企業的業務范圍、尋找更多業務發展目標,進一步吸收當地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提升中資企業在當地項目方面的管理效率,并且利用聯合共同體的模式降低業務風險。
(二)招投標資格預審和現場考察
在對國際工程項目投標過程中,投標方獲得工程招標信息并決定參加投標后,要根據所在國的招標要求來提出申請,并按照投標程序來進行資格預審文件的提交,從而獲得投標的資格。在投標報價之前招標方會組織承包商進行現場考察,在參加現場考察后,投標方還可組織由派遣項目管理人員和當地雇傭人員所組成的考察隊伍,來對項目所在地的經濟、交通、物價、氣候、環境、水電供應等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和了解,這些條件都會對項目投標帶來直接的影響,決定了項目實施中的成本控制,也是未來屬地化管理的基礎。特別是在項目建設中所應用的燃料、水泥和鋼筋等材料,必須對其價格、供應以及來源進行清楚的了解,部分涉及檢測的材料,需要屬地化檢測部門的檢測認證方可使用。
(三)投標策略
建筑企業在參與國家工程項目的投標時,要將自身的競爭優勢以及整體實力充分體現出來,同時也要充分應用政府對企業給予的融資支持,包括優惠出口買方信貸和援外優惠貸款,另外也包括了和所在國政府簽訂的框架協議等等,以此來對投標企業的競爭力進行強化。例如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都和我國建立了雙邊基金,那么在這些國家進行項目投標時,我國的企業可對這一優勢進行充分的應用,來在競爭當中獲得更大的優勢,爭取中標。除此之外,在投標文件編制和現場調查時,應對屬地化管理資源進行充分的應用,例如具備較強實力的設計單位或者技術咨詢公司等等,這些企業更加熟悉當地的法律和國情,同時也包括施工環境、市場價格和技術標準等等,在溝通方面有著更強的優勢,更加有利于達到中標的目的。
推薦閱讀:國際工程跟蹤決策階段稅務風險管理